將給心臟損傷的修復帶來“前所未有的希望”
● 創(chuàng)新點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統(tǒng)計,心血管疾病高居人類各種死因之首。如何實現(xiàn)心臟或其局部組織的修復和制造是當今學術界的熱點和難點。
3D打印技術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但直到2004年才實現(xiàn)細胞的3D生物打印。生物材料的3D打印面臨許多技術障礙,有限的分辨率使人們難以模擬原生組織的微尺度復雜性,打印對象的結構復雜性因此受到很大限制。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亞當·范伯格(Adam Feinberg)團隊研發(fā)出一種新型3D生物打印技術“FRESH”(freeform reversible embedding of suspended hydrogels,即懸浮凝膠的自由可逆嵌入)。最近,研究團隊對FRESH進行了改進,提出FRESH v2.0工藝。利用此工藝,研究團隊成功地用膠原水凝膠打印出人類心臟,分辨率為20微米,遠遠超過之前同類技術的分辨率100~500微米。FRESH v2.0工藝可以打印不含化學修飾的天然膠原蛋白,無須紫外線固化來聚合水凝膠。
3D生物打印心臟
FRESH v2.0工藝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夠打印采用多種生物油墨的復雜圖案,實現(xiàn)了心臟類器官等復雜結構高分辨率的3D生物打印,相關成果于2019年8月2日發(fā)表在《科學》(Science)上,題目為“膠原的3D生物打印用以重建人類心臟成分”。
● 方法和結果
研究團隊對FRESH v1.0進行重要改進,F(xiàn)RESH v2.0分辨率得到顯著提升,成功實現(xiàn)膠原纖維的精確生成。該技術增加了打印容量,能夠實現(xiàn)更大尺寸、更佳質量組織支架的打印,還可以有效控制纖維形態(tài)由固態(tài)向高孔狀的轉變。
通過FRESH v2.0工藝,研究團隊實現(xiàn)了從毛細血管到整個心臟類器官的不同結構尺度的精細調控和3D制造。
應用前景
新型3D生物打印技術有望實現(xiàn)多尺度的人類心臟組織的設計和制造,將給心臟損傷的修復帶來“前所未有的希望”。
Source:LEE A, HUDSON A R, SHIWARSKI D J, et al. 3D bioprinting of collagen to rebuild components of the human heart[J].Science, 2019, 365(6452): 482-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