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本報駐比利時特派記者 任彥 ●任重 柳玉鵬 ●本報記者 郭媛丹
德國總理默克爾剛剛結束訪華行程回到德國。當美國政府到處揮舞關稅大棒并跟中國大打貿易戰(zhàn)之時,默克爾表現(xiàn)出推動中德經貿合作的誠意。在北京跟中國領導人談到《中歐雙邊投資協(xié)定》時,她說,希望在明年下半年德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可以完成這個項目”。在華中科技大學發(fā)表演講時,她明確表示:“我們比以往更需要多邊主義。要合作,不要單干?!边@位曾在西安度過56歲生日、在合肥體驗過中國農村生活、在成都逛過菜市場的德國總理,把對多邊主義和合作共贏理念的堅持展示在范她總理任內第12次訪華行程中?!抖砹_斯報》稱,默克爾此次訪華不僅擴大了中德之間的互動范圍,而且為全球經濟增長提供了新的動力。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李海東8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德加強合作對于抵消當前美國對于國際秩序的破壞有重要作用。”
在“森林大學”談多邊主義
德國聯(lián)邦政府網站8日公布了默克爾訪華的13張照片,其中包括周六她參觀德中合資汽車配件廠商偉巴斯特的武漢工廠。
“長江的象征力量”,德國《法蘭克福匯報》8日稱,默克爾在武漢長江大橋上停留。這座橋與中國前領導人毛澤東有很大淵源,毛澤東曾在長江游泳。文章還稱,默克爾訪問武漢華中科技大學,也有象征意義。因為這座大學由樹木環(huán)繞,有“森林大學”之稱。這剛好與默克爾倡導的氣候政策符合。文章還大贊中國學生對默克爾非常友好。
據(jù)德媒報道,在華中科技大學發(fā)表演講時,默克爾強調共同規(guī)則的重要性,認為應該堅持多邊主義、摒棄保護主義。“全球化的核心要義在于,一個國家的福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依賴于全球的福祉?!彼f全球化能帶來好處,實現(xiàn)了幾億人脫貧的中國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她表示,中國承擔著重大的全球責任,只有加強國際合作才能繼續(xù)保持成功。清潔的環(huán)境、有趣的工作能讓年輕一代安家立業(yè),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這種愿望不僅是中國的,也是德國的。“因此我們比以往更需要多邊主義。要合作,不要單干?!?/p>
當華中科技大學學生問道:“12次訪問中國,總理閣下感受到中國發(fā)生了哪些變化?為何此行選擇武漢?”默克爾回答說:“我曾兩次乘飛機在高空飛越武漢,并看到長江。我想一定要去一趟這個城市,于是特意添加了武漢的行程。”
默克爾回顧了她訪問中國各地的經歷。她說,在沈陽感受到了中國經濟的轉型,在西安目睹了兵馬俑的壯觀,在成都了解到西部大開發(fā)的進程,在深圳看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巨變,而在武漢獲知這里有100多萬名在校大學生。
“德國女總理走遍半個中國”,也成為德媒聚焦的話題。“德國之聲”8日總結默克爾的中國情緣說,俯瞰紫禁城、體會中國農村生活、成都逛菜市場、夜游珠江、在上海體驗磁懸浮列車……自從2005年出任德國總理以來,鐵娘子已經12次訪華,足跡遍布大江南北。
“數(shù)百家德國公司在香港,我們需要穩(wěn)定”
關于此次默克爾訪華,不少西方媒體把重點放在香港局勢上,逼德國總理就香港問題“表態(tài)”。不過,默克爾此行的表現(xiàn)恐怕令它們有些失望。
“默克爾武漢演講,談國際責任,未提香港”,“德國之聲”8日稱,默克爾7日在武漢華中科技大學發(fā)表演講時呼吁,中國必須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其中包括人權、貿易、科技、氣候等。不過在演講中,她沒有直接提及香港問題。德媒還說,在跟李克強總理的會晤中,默克爾提及香港局勢,李克強表示,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特區(qū)政府在法律范圍內結束“暴力和混亂”,北京堅持對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實行“一國兩制”的方針。
德國《圖片報》8日報道稱,在兩國總理的見證下,中國和德國雙方企業(yè)家周末忙著簽約,“每次簽約都有掌聲”,西門子、舍弗勒、寶馬,他們都從大蛋糕中分得了一些東西,包括:空中客車的裝配訂單、西門子的燃氣輪機(開發(fā))合同、福伊特的電動巴士訂單、德國郵政子公司訂購電動車(5億歐元)等?!秷D片報》還報道該報記者質問西門子總裁凱颯:“你對香港抗議者漠不關心嗎?”凱颯回答說,他認為這些示威活動“可能存在破壞中國穩(wěn)定的一面”,“數(shù)百家德國公司在香港,我們需要穩(wěn)定”。
“香港活動家對默克爾感到失望”,亂港分子黃之鋒8日對德國《星期日圖片報》稱,他對默克爾總理在北京就香港問題的表態(tài)“有公開的失望”。
“歐洲沒有人希望與中國沖突”
德國《勞奇茲評論報》8日稱,默克爾的訪問標志著德中之間的關系:離不開彼此。不管是貿易戰(zhàn)、伊朗核協(xié)議、氣候變化等,中德已經捆綁在一起。德國一位隨行官員對媒體表示,默克爾中國之行是一次產業(yè)合作之旅,代表團所乘航班被超額預定,機上人員來自德國所有重要產業(yè)的高級管理層,從汽車工業(yè)到能源工業(yè)再到金融業(yè)等。
俄羅斯“新聞世界”網7日稱,在美國對中國發(fā)動貿易戰(zhàn)背景下,默克爾對中國進行訪問,將德國經濟的生存與中國聯(lián)系在一起。中國市場對出現(xiàn)危機的德國汽車業(yè)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奧迪和梅賽德斯向中國出售了約1/3的汽車?!霸跉W洲沒有人希望與中國發(fā)生沖突。對德國來說,中國是戰(zhàn)略伙伴”。
德國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所副所長米克·胡塔里撰文指出,德國大企業(yè)紛紛要求默克爾不要與中國疏遠,而要與中國做生意。在國內經濟發(fā)展的壓力下,歐盟許多成員國都在自行與中國發(fā)展雙邊經貿關系。
英國廣播公司(BBC)7日將默克爾此訪形容為“世紀變局下中德大國互動”。媒體普遍認為,在中美貿易戰(zhàn)緊張形勢下,默克爾就不少棘手話題與中方磋商。但默克爾此行重點是在國際形勢變化下的中德及中歐的經貿問題,先進制造業(yè)的合作,這對雙方都至關重要。新加坡《海峽時報》8日稱,德國公司已經陷入貿易戰(zhàn)的火力網中,由于出口疲軟,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已經連續(xù)兩個季度出現(xiàn)出口縮水。主流經濟學家表示,德國正面臨經濟衰退,默克爾希望歐盟與中國的關系開啟新階段。
上海外國語大學德國問題專家姜鋒8日對《環(huán)球時報》表示,默克爾訪華行程中的一個亮點是中德領導人共同會見出席中德對話論壇會議代表,聽取了雙方報告,對于涉及兩國的共同議題,比如老年化、數(shù)字化等給予高度重視?!斑@是默克爾12次訪華中比較少有的,在政治互信和經濟議題之外,強調了人文關懷,關注雙方面臨的共同挑戰(zhàn)。”姜鋒認為,這表明雙方更加重視兩國人民的相互理解和溝通。
德國《人民之聲報》7日稱,德中關系現(xiàn)在相當不錯,合作基礎已經十分穩(wěn)固,這種雙邊關系可以成為抵御可能到來的經濟衰退的保護傘?!叭A盛頓當然會詛咒這樣的德中關系:在美中貿易戰(zhàn)正酣時,德國漂向中國,簽署了令人炫目的協(xié)議”。文章稱,在跨大西洋關系中,相互體諒已經成為了過去式,而這一局面的始作俑者,“正是一直粗魯行事的特朗普”。美國“政治”網站歐洲版7日稱,“默克爾的柔性對華政策也與歐盟對華整體強硬的立場相左”,而德國如何定位自己很大程度上影響歐盟的立場。
李海東8日對《環(huán)球時報》表示,默克爾訪華的重要意義之一在于,在當前國際秩序的重大轉折期,中德如何協(xié)調合作,共同應對各自國內發(fā)展以及國際秩序結構轉型的問題。他說:“美國的現(xiàn)有政策是自我封閉的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極具破壞性,違背中德及歐洲大多數(shù)國家的利益。對于中德及中歐關系而言,研究彼此合作的迫切性對于穩(wěn)定國際秩序的作用非常突出?!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