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山鄉(xiāng)西南有一座山嶺,東西走向。
山前是一片開闊之地,土地肥沃,地的南頭是一條河,已經(jīng)整治了,河兩邊是擋土墻,河中是一道道攔河壩。河邊是一條水泥路。路的一頭連著一座石料場。石料場是新建的,是鄉(xiāng)里的招商引資項目,建得非???,仿佛一夜間建成的。
一座兔子不拉屎的石頭山,立馬就變成了能拉金蛋蛋的礦山。石料場東邊的鹿角村一下子就從一個貧困落后村變成了一個炙手可熱的名村。石料場給了村子一大筆錢,村干部的腰桿立馬就挺了起來。幾個村民搖身一變成了石料場里的工人。小賣部、小吃店、理發(fā)店生意就紅火了起來,村民們的腰包也一天比一天鼓。
然而,好景不長,問題就跟著來了,礦山周圍揚塵四起,粉塵滿地。接著河邊的水泥路被運輸車壓裂了,慢慢地就變得坑坑洼洼了。路面上到處都是撒落的石子,常有人因此摔倒,甚至還發(fā)生了幾起不大不小的車禍。
再就是地里的莊稼和蔬菜都蓋上了一層白色的塵土,時不時傳來的爆炸聲,也比較煩人。最煩的當(dāng)屬離石料場最近的老高了,房前屋后的菜地、果園都覆蓋上了厚厚的一層土,房子被震裂了紋,玻璃沒有一塊囫圇的,夏天再熱也要關(guān)緊門窗……
受不了的老高就到村里找村干部,一找才發(fā)現(xiàn),不滿的人大有人在,擠了滿滿一屋子,都在向書記訴苦。村書記拍著胸脯答復(fù)說,一定要石料場整改!不整改就讓石料場搬走!
可是好長一段時間過去了,卻沒有一點動靜。一打聽才知道石料場老板來頭不小,跟鄉(xiāng)里鄉(xiāng)長是同學(xué)。這還是小事,石料場的稅收,關(guān)系著鄉(xiāng)里的財政收入,還關(guān)系著鄉(xiāng)里的政績。
無奈,村書記只好出歪點子,讓老高帶人去堵石料場的路。老高也不含糊,帶著一伙老頭老嬤嬤,還有一伙病秧子,硬是把路給堵了。
這一招還挺管用,石料場老板就親自找上門來了,又是賠禮,又是道歉,接著就掏錢要分給大家,最后信誓旦旦地說,一定整改!
于是,路就又重修了,水泥路變成了柏油路,灑水車時不時地在路上灑水,運輸車也蓋上了被子一樣的帆布,偶爾撒落的石子,也有人及時打掃。村民都領(lǐng)到了一筆補償款,怨氣就被摁了下去。
村人也想開了,就扔下地出去打工去了。村里就剩下了些老人、婦女和兒童。石料場邊的地就漸漸地撂了荒……
老高也適應(yīng)了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生存,哪天不高興了,就到鄉(xiāng)里、縣里訪一訪,石料場就派人來接老高,然后米、面、油就送來了。再后來,石料場也不等老高去訪了,提前將米、面、油先送來。時間久了,老高覺得這是應(yīng)該的,也就心安理得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石料場竟然停了幾個月,轟轟烈烈地搞起了建設(shè)。再后來老高就發(fā)現(xiàn)周圍跟以前不一樣了,天不再灰蒙蒙的了,身邊也沒有粉塵了,爆破聲也沒有以前那么響亮了。最奇怪的是石料場的“福利”竟然中斷了……
老高就坐不住了,于是到山上一看,大吃一驚。原來裸露的加工場地蓋上了輕鋼車間,加工全在廠房里進(jìn)行。運送石料也不再是用車?yán)?,而是改成了密閉的皮帶傳輸。裝車是自動裝,不再是人工和機(jī)械。開采過的廢棄地,已整成了層層梯田,路邊不是假山、水池、噴泉,就是綠樹、紅花、草坪,到處都是景觀,仿佛進(jìn)入了“御花園”。
石料場里停著好幾輛灑水車和霧炮車……石料場也圍上了跟高速路村莊周邊一樣的隔音墻。粉塵跑得無影無蹤了,石子加工還是機(jī)械自動化操作,只由幾個人電腦操控!
老高正走在一個門口一樣的長廊,突然就噴出了水,嚇了老高一大跳,一打聽,這才知道,這東西是專門給運輸車輛洗澡用的……
石料場老板還告訴老高,他們正在創(chuàng)建綠色礦山,這是市里的試點,試點成功了,準(zhǔn)備在市里、省里推廣!
老高聽后,高興得不得了,急匆匆地跑著向村民分享見聞去了。
村民知道后,就陸續(xù)回來重新種起了地,蓋起了蔬菜大棚……老高還承包了石料場新開出來的地,栽上了櫻桃和蘋果……
老高見人就樂呵呵地說,綠色礦山好,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
【作者簡介】陳慧君,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在《山東文學(xué)》《北京文學(xué)》等刊發(fā)表作品四十余萬字,多篇被《微型小說選刊》《小小說選刊》等轉(zhuǎn)載,入選多種選本。榮獲中華寶石文學(xué)獎、中國微型小說年度獎、微型小說十佳新銳作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