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氏園中,有古木,鵲巢其上,孵卵將雛①。一日,鵲徊翔其上,悲鳴不已。頃之②,有群鵲鳴漸近,集古木上③,忽有二鵲對鳴,若相語狀④,俄而揚去。未幾,一鸛橫空而來,“咯咯”有聲,二鵲亦尾其后。群鵲見而噪,若有所訴。鸛又“咯咯”作聲⑤,似允所請。鸛于古木上盤旋三匝⑥,遂俯沖鵲巢,銜一赤蛇吞之。群鵲喧舞,若慶且謝也。蓋二鵲招鸛援友也⑦。
——摘自《虞初新志》
注釋:①雛:孵出小喜鵲。②頃之:在原文中等同“未幾”“俄而”,一會兒的意思。③集:棲,躲。此處為聚集,會合。④語:告訴,訴說。⑤作:發(fā)出。⑥匝:圈。⑦蓋:原來。
點悟
在雛鵲遭到赤蛇的侵犯時,群鵲聚集在古木上,其中兩只喜鵲請來一只鸛,鸛勇敢地“俯沖鵲巢,銜一赤蛇吞之”。動物尚能如此講情義,我們?nèi)祟愐惨藶闃?,盡自己所能幫助他人。當問題超出自己能力范圍時,要多動腦筋,學會求助,借助外部力量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