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20多年前,當在北京出差的牛鐵軍無意中踏進馬未都的觀復博物館時,身心被周圍攝入的景象所震撼,精美的古家具在燈光下散發(fā)出的魅力,讓牛鐵軍感到“著魔”。20年后,牛鐵軍手中也有了約六七百件明清時期的古家具精品,其中不乏“金絲楠精雕木刻吉祥富貴大風門”、“清代山西核桃木太師椅”等等珍品。為了能讓更多人了解古家具的文化魅力,他多次與市博物館合作,推出了不同主題的古家具展覽。
古家具的背后,是一個時代生活狀態(tài)的縮影
比起自己的收藏經歷的話題,牛鐵軍似乎更愿意讓人了解古家具的知識?!懊恳患偶揖叨际菚r代風格的結合體,它背后的人文風情,是我們了解古人生活方式的一種最佳載體?!迸hF軍介紹說,“現(xiàn)在的圓桌都是用來會餐吃飯的,而山西產的一種圓桌,是兩個半圓桌構成。一般情況下,有這種圓桌的人家,多是生意人。談生意會是選擇在會客廳,雙方達成協(xié)議,就會將兩個半圓桌合在一起,落座喝茶,象征精誠合作??梢哉f,這種圓桌算是一種道具,“由此看,古人在禮節(jié)中,很講究風雅?!?/p>
不光是特色的圓桌,即便是普通的酒桌,牛鐵軍也要追本溯源:人們圍坐在一起吃飯,是在清代之后的風俗,更早以前,有身份的達官顯貴舉行宴會,都是分餐制,一人一張酒桌,廳內主席桌居中,客人按照不同級別單桌分列左右,“古代人講究禮儀,生活中處處體現(xiàn)。”
兩次經歷,涉足古家具收藏
牛鐵軍認為,自己天生就與古家具有親近感,看著那些造型古樸的東西,心里就很舒坦。牛鐵軍收藏古家具,與兩次經歷有關。第一次是他在當兵期間,正好位于山西平遙古城處,浸染于古色古香的環(huán)境,自然增長了不少風土人情和古家具鑒賞知識。第二次是在北京出差,他在琉璃廠閑逛,碰巧馬未都的私人博物館開館,那次參觀讓他感觸頗深,回來之后他心里就產生了收藏古家具的想法。
牛鐵軍自九十年代初,即進入收藏領域,最初收藏古代錢幣,逐漸發(fā)展成古家具的主題收藏。最初收藏渠道,全是朋友間的“小道消息”。聽說哪個村里哪戶人家有把椅子就開上車去看,雙方談好價錢把東西拉回來。時間長了家里放不開,就租一套房子,專門存放這些東西。
90年代,收藏的概念還不太普遍,尤其是古家具的收藏。因此最開始周圍人并不太支持他的做法,大把錢花出去買一些“破爛”回來,感覺不可理解。對此牛鐵軍不做過多辯論,只一心去完成自己的目標。慢慢逐漸積累,有了一定規(guī)模。
“收藏講究緣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你不能不在意,也不能太在意?!北热琊^藏中的兩個半圓桌,他用了5年時間才如愿。那本是一對,后來弟兄們分家,一人一半,先得一半后,另一半對方不愿出售,等了幾年才達成協(xié)議。類似例子很多,經常有桌椅板凳已裝車,但賣主有家人反對,幾經周折后才拿到?!捌鋵嵑枚喙偶揖?,現(xiàn)代生活中不在是必需品,因此我覺得它們最好的歸宿還應該是在懂欣賞的人手中,不管是妥善保存也好,還是展覽也好,環(huán)境上的優(yōu)待總之是錯不了?!?/p>
欣賞與保存古家具,成生活雅趣
在牛鐵軍的眼中,他首先看中的是古家具的美感,比如一把太師椅,牛鐵軍會從透雕、靠背、腳踏、搭腦等不同部位逐一進行“剖析”,然后從整體上感受它的氣息。他說,這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只有真正喜歡古家具的人才能體會到。
牛鐵軍有一個自己的書房,書房內的布置,完全是所收藏來的藏品。他喜歡安靜地置身其中,特別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他有一種可與這些古樸的家具對話的感覺。在那一刻,內心平靜如水,樂享安逸其中。
與這些古家具相處久了,牛鐵軍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跟它們比起來,人是很渺小的。幾百年的物品流傳下來,它會更換好多主人,時光流逝人已遠去,它們卻流傳下來,靜候新的歸宿。”
牛鐵軍在閑暇之時,除了欣賞以外,就是保管這些家具,用心擦拭,保持外表的清潔。欣賞也好,保管也罷,在牛鐵軍眼中都是生活中的樂趣。
多年的收藏,讓他在古家具的鑒賞上有了很大提高。現(xiàn)在只看一眼照片,他就能基本判斷出古家具的年代與產地,這也是他收藏中最大的收獲。“有一個愛好不容易,特別是堅持時間長了,它不光是愛好,也是一種責任。”牛鐵軍說。
◎館藏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