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
語文考試大綱在寫作的“基礎(chǔ)等級”中加了一個注解,即“每一個錯別字扣一分,重復不計”。這一規(guī)定彰顯了學生寫字能力弱化的問題,已經(jīng)引起了國家教育部門的重視。各地高考對作文中錯別字的扣分規(guī)定,對小學語文基礎(chǔ)教學也頗具極大的警示和鞭策。文字是需要積累和記憶的。小學階段學生需要掌握的漢字有6000多個,其中人們書寫閱讀常用的漢字只需要其中的3500個左右,可見小學階段的識字教學有多么重要。
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師,我感覺最頭疼的就是學生筆下的“錯別字”。這些“錯別字”,更確切地說是“混別字”。由于中國漢字形似、同音的“孿生兄妹”太多了。對那些易混的“錯別字”,教師數(shù)次糾正,學生還是記不住。因此,我常常在教學中思考,怎樣才能讓學生“一糾永記”,牢記心中呢?
首先,我對學生的“錯別字”進行了大致歸類:
一是形近字混淆,如“己”和“已”,“戍、戊、戌”一組字;二是同音字混滑,如“州”和“洲”;三是多筆少劃,如“紙”“晚”“武”。四是書寫不規(guī)范,如“貝”和“見”;五是部首混淆,如“蓮”和“漣”,“袍”“炮”“泡”和“跑”等。
針對以上五種類型的錯別字,我在教學中采取了以下應(yīng)對策略。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故事”,為學生識字導航
針對“易混淆”的形近字和“多筆少劃”的錯別字,我依據(jù)漢字本身的構(gòu)件和意義,自創(chuàng)了一系列的“情境故事”,讓學生通過聽故事識記生字,糾錯效果非常有效。
比如“己”和“已”,是學生最易混淆的兩個字。我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情景故事:小朋友,今天我們做一個“吃餅干”的游戲。我拿出準備好的幾塊餅干,讓一名學生走上講臺聽我的口令表演吃餅干。我說:“自己張大嘴,準備吃”,孩子配合張開大嘴,隨即我又在黑板上寫了“己”,告訴學生“自己”的“己”是張開大嘴的。接著我發(fā)出口令:“開始吃餅干。”孩子把餅干放在嘴里吃了起來。我隨即說:“這位小朋友已經(jīng)在吃餅干了,嘴變成半張開的?!苯又以诤诎迳嫌謱懥恕耙选保嬖V學生“已經(jīng)吃餅干的小朋友是半張著嘴的”已經(jīng)”的“已”是半張嘴的。最后歸納出一句順口溜:“自己張大嘴,已經(jīng)半張嘴”讓學生背誦。通過我創(chuàng)設(shè)的“吃餅干”游戲,學生們輕松地就記住了這兩個字。
區(qū)別“辛”和“幸”。我創(chuàng)設(shè)了“雜技演員表演”和“小羊在地上吃草”的故事,歸納出兩句話:“雜技演員在十字架上立著真辛苦!小羊在土地上吃草,多幸福??!小羊為什么少了一橫呢?被草兒遮住了呀!”
區(qū)別“拔”和“撥”,我創(chuàng)設(shè)了“小朋友拔河”的故事和“打電話”的故事,歸納出兩句話:“拔河時每個朋“友”出一點力,撥打電話你要用心“發(fā)”現(xiàn),號碼千萬不能撥錯了呀!”
對待多筆少劃的錯別字,我同樣創(chuàng)設(shè)情境故事,幫助學生識字。比如:“澆、紙、晚”三個字,學生寫時總是多加一點。我創(chuàng)設(shè)了“小朋友澆花”“印刷廠工人造紙”“膽小的兔子”三個情境故事,歸納出幾句話:“澆花時不能澆水太多,左邊的三點水足夠了,右邊不能再加一點。工人叔叔印出的紙多干凈呀,沒有一點污漬,不要在“紙下多加點喲!小兔子太膽小了,晚上不敢出門,“晚”的右邊不要寫成“兔”呀!”
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情境故事”,把易錯字的特點融入故事中,比單純地強調(diào)這一點那一筆,學生更容易記住。
二、結(jié)合語境識字,再現(xiàn)漢字畫面
針對“同音字混淆”和“部首混淆”這兩類錯別字,我采取了“結(jié)合語境識字,再現(xiàn)漢字畫面”的方法幫助學生糾錯。
比如“州”和“洲”,“州”多用于城市的名稱,如“廣州”“蘭州”?!爸蕖蓖ǔV傅厍蛏系钠叽笾蓿纭皝喼蕖焙汀胺侵蕖?。我隨即出示了廣州、蘭州的城市風光片和世界地圖,讓學生結(jié)合畫面感受“此州非彼洲也”。
區(qū)別“蓮”和“漣”,我出示“蓮”圖,和“水波紋”圖,告訴學生“蓮”指一種草本植物,所以偏旁是草字頭,“漣”指“水面被風吹起的波紋”,也指“淚流不止”兩種意思都和水有關(guān),所以偏旁是三點水。區(qū)別“袍”“炮”“泡”“跑”等形近字亦如此,像這樣結(jié)合語境和畫面識字,還何愁學生記不住呢?
三、擬化漢字,引導規(guī)范書寫
針對學生“書寫不規(guī)范”造成的錯字,我向來扣分毫不客氣,教師的態(tài)度決定著學生書寫的態(tài)度。從一年級學習寫第一個生字,我就告訴學生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個可愛的“寶寶”,它是有生命力的。你把它寫端正了,它就愿意和你交朋友,你把它寫“丑化”了,它就不愿意和你交朋友。我把每個漢字擬人化,稱它們?yōu)椤皾h字寶寶”,學生對待漢字就像自己的好朋友一樣,書寫時的態(tài)度端正了,字也就寫得規(guī)范了。比如“貝”字,我告訴學生這個漢字寶寶多可愛呀!大大的腦袋,下面兩只小胳膊可一定要伸直喲!學生就不會把“貝”寫成“見”了。
四、會意識記易錯字
比如“武”字,學生書寫時習慣性多寫一撇。為幫助學生識記,我?guī)ьI(lǐng)他們查找百度漢語中“武”字的詳細釋義:半步(止)為三尺,三尺指一腿之距。“武”與“戊”同音通義,古有“止戈為武”,意思是說崇尚武力、發(fā)動戰(zhàn)爭是不可取的事情,如何“止戈”呢?把“戈”字的一撇移到上面變?yōu)辄c,意為“鑄劍為犁”,就是希望人們把武器毀掉變成農(nóng)具,人們都不打仗了,而去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從此,學生書寫“武”字時,斜鉤上不再多加一撇了。
五、筆畫數(shù)識記易錯字
比如“悠”字,學生易把右上方的反文錯寫為折文,我就告訴他們區(qū)別筆畫數(shù)記憶,反文是四筆寫成,而折文是三筆寫成;再如“綠”字,下面是變形的“水”字,“水”字第二筆本是一筆寫成的“橫撇”,在此變化為“點和提”兩筆寫成,學生掌握了這種方法后應(yīng)用自如,再無煩惱了。
六、順口溜識記易錯字
為了幫助學生區(qū)別記憶含三框兒的特殊字,像“臥倒”的“臥”字,三框兒中的“口”字少了個短豎,而“頤”“姬”和“熙”三個字的三框兒中則是完整的“口”字,而且僅有這三個特殊字,為了強化記憶,我特意編了句順口溜:“頤和園里演《蔡文姬》,熙熙攘攘人到齊”來幫助記憶;再如我用順口溜“點戍橫戌戊中空”教學生區(qū)別記憶“戍、戊、戌”三個字,學生很快就能巧妙識記生字,而且終生難忘。此法的傳授者就是我的小學啟蒙教師,我不正是受益者嗎?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學生開始學習寫字時,不能囫圇吞棗,一味講究速度和數(shù)量,而忽視了對字形的講解,忽略了漢字背后所蘊含的意義和典故?!扒Ю镏畬W,始于漢字”,幫助學生消滅錯別字,使其正確、規(guī)范、美觀地書寫中國漢字,是小學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作者單位: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第五小學(23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