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妙芝
在中國,叫“大吳”的村落有很多,但以泥塑聞名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廣東省潮安縣浮洋鎮(zhèn)大吳村。迄今已有700多年歷史的大吳泥塑,以其特有的“多層貼塑”技藝,成為中國泥塑界的一朵奇葩,與天津泥人張、無錫惠山泥人并稱為“中國三大泥塑”。2008年,大吳泥塑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說起大吳泥塑,繞不開一個人和一個家族,那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大吳泥塑代表性傳承人吳光讓,以及世代從事泥塑制作的吳氏家族。據(jù)記載,南宋末年,曾隨父親在江蘇無錫經(jīng)商并學會了惠山泥塑藝術的福建漳浦人、吳光讓的先祖吳靜山,南遷至廣東省潮安縣浮洋鎮(zhèn)一帶定居,以制作、售賣泥塑玩具為生。此后,這項手藝代代相傳,至明朝中期開始繁榮,清朝乾隆時期至清末最為鼎盛。當時,1000多人口的大吳村,就有泥塑藝人400多人,幾乎是戶戶有作坊,人人會泥塑。
身為大吳泥塑第23代傳承人,吳光讓將從祖輩處傳承的泥塑技藝發(fā)揚光大,創(chuàng)作了一件件獲得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中國民間工藝美術“鄉(xiāng)土獎”、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等獎項的泥塑精品。
吳光讓說,他們這個家族,世世代代都是捏“土安仔”(潮州人對大吳泥塑的叫法)的,泥塑是這個家族世代相承的營生。“我父親的泥塑技藝,是從我爺爺和叔爺那里學來的?!眳枪庾尳榻B,父親吳來樹十幾歲時,爺爺臥病在床,只能靠口傳教導泥塑方法。后來,父親跟在叔爺身邊學習,才學了4個月,泥塑手藝就與叔爺不相上下。隨后,父親吳來樹自立門戶,開始捏泥人賺錢。20多歲的吳來樹,靠著一雙巧手捏了無數(shù)栩栩如生的泥人,在大吳村頗有名氣?!爱敃r父親捏的泥人很好賣,在那個普遍吃不飽的年代,我父親捏一個泥人可以換兩擔米,那是了不起的事?!眳枪庾屪院赖卣f。如今村里還流傳著他父親“捏三夜土安仔娶房媳婦”的佳話,說的是吳來樹利用3個晚上趕工捏出來的泥人,賣出去賺的錢就夠娶媳婦了。
吳光讓出生于1 9 4 8年,耳濡目染下,他在孩提時就是村里捏泥人的“小神童”。14歲初中畢業(yè)后,他就跟著父親開始系統(tǒng)學習泥塑技藝。吳光讓說,當時他的同齡人大都轉行做木工、瓦工、裁縫等,而他因為不想讓祖?zhèn)鞯哪嗨苁炙囀?,才扛住困難,堅持把大吳泥塑的所有技法學全了。
20世紀80年代,大吳泥塑的市場需求極度萎縮,靠做泥塑根本無法維生,吳光讓便一邊給陶瓷廠做雕塑模具,一邊繼續(xù)打磨自己的泥塑技藝?!白龅袼苣>呤菫榱松睿瞿嗨懿攀俏艺嬲臉啡?。”吳光讓說。
從2002年開始,大吳泥塑的發(fā)展得到當?shù)卣闹匾?,吳光讓也迎來了泥塑生涯的黃金時期。他靜下心來埋頭創(chuàng)作,在老一輩傳承下來的技藝基礎上,對泥塑的上彩又進行了多次創(chuàng)新。
與中國其他地方的泥塑相比,大吳泥塑最特別的制作工藝便是多層貼塑。多層貼塑,就是在捏好人物的身段后,再把泥搟成薄片,然后按照“先穿內衣后穿外衣”的原則,把泥片“穿”在人物身上,并且根據(jù)人物的身體姿勢做出褶皺和翻轉,使之和人物完美搭配?!皦耗喑善?,褶片成衣”,指的就是這個過程?!捌渌胤侥嗨苋宋锏姆?,是整體塑成的,即使有使用貼塑技藝的,也只是用在衣擺或袖口等地方。而大吳泥塑人物的服裝,是一件件‘穿’上去的,有幾件衣服就要貼幾層泥片。”吳光讓說。
除了貼塑外,大吳泥塑在著色上也十分講究。藝人一般根據(jù)泥偶形象及人物性格特征,為泥塑上恰當?shù)纳?,其中開眉點睛技術難度非常大,需要藝人從力度、速度和技法等各個方面去把握。
大吳泥塑以當?shù)氐摹芭j裢痢睘樵?,這種土含水多、質地重,要做出衣襟飄動的輕靈感,非常困難。為了突出貼塑特色,泥塑藝人還特意選擇潮劇中衣飾繁復的人物為題材,無疑進一步增大了貼塑的難度。難怪即使在大吳泥塑鼎盛的清朝至民國時期,也只有少數(shù)泥塑藝人掌握這門技藝。如今,會多層貼塑技藝的藝人更是鳳毛麟角。50年來,由于吳光讓承祖輩古風,專注于大吳傳統(tǒng)泥塑藝術的研究創(chuàng)作,從而讓大吳泥塑技藝傳統(tǒng)純正,又深含潮汕民間藝術神韻。他的泥塑作品《趙五娘尋夫》,在第二屆中國民間工藝美術“鄉(xiāng)土獎”評選中,獲得了金獎。
近年來,隨著當?shù)卣畬Υ髤悄嗨艿闹匾暫兔襟w的宣傳,其獨特的藝術審美價值和收藏價值吸引了越來越多關注的目光。中國美術館、中國名人博物館、中國農業(yè)美術博物館等,都先后向吳光讓訂做泥塑作品,作為館內藏品展示。
現(xiàn)在,當了爺爺?shù)膮枪庾尣怀W瞿嗨芰耍瑑鹤訁锹匂?、吳宏城接過父親的衣缽,繼續(xù)走上傳承大吳泥塑的道路。今年45歲的吳聞鑫,師從父親吳光讓,是大吳泥塑第24代傳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大吳泥塑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他追求大吳泥塑的古風技法,又以務實的創(chuàng)作理念為其座右銘,曾經(jīng)代表潮州到俄羅斯、韓國、法國等地進行泥塑表演。
在吳聞鑫看來,一門技藝的代代相傳,離不開每一代藝人的創(chuàng)新。在繼承父親傳統(tǒng)泥塑技藝的同時,他注重個性化的創(chuàng)新,其代表作品《農閑》于2013年榮獲“中國(開封)首屆工藝美術展”金獎。
吳聞鑫14歲的兒子吳軒煒,現(xiàn)在也會捏泥塑,他的兩幅泥塑作品還參加了學校文化節(jié)的展覽。吳聞鑫表示,他盼望著兒子長大了,能繼承家族世代相傳的泥塑事業(yè),將大吳泥塑的技藝精髓傳承、弘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