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杰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胃癌患者血清中CA72-4、CEA和CA19-9的水平與胃癌病理特征的相關性。方法:選取123例胃癌患者、68例良性胃部腫瘤患者、50例健康體檢者為研究對象,采取靜脈血,分析血清中CA72-4、CEA和CA19-9的水平及其與胃癌的相關性。結果:胃癌組患者血清中CA72-4、CEA和CA19-9表達顯著高于健康組和良性腫瘤組(P<0.05);CA72-4的表達于患者性別、年齡、瘤體位置無關,在腫瘤體積、分化程度、分期和淋巴轉移中存在差異(P<0.05)。結論:胃癌組患者血清中CA72-4的表達具有特異性,其表達水平與胃癌的病理特征存在明顯的相關性,可以用于臨床診斷。
關鍵詞:胃癌;CA72-4;CEA;CA19-9;病理特征;相關性
隨著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生活壓力加大、飲食結構不健康、作息時間不規(guī)律[1],由此導致了多種疾病的高發(fā),其中胃癌發(fā)病率逐年上升[2]。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分析胃癌患者血清中CA72-4、CEA和CA19-9的水平與胃癌病理特征的相關性。
1.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間于我院進行診斷和治療的123例胃癌患者、68例良性胃部腫瘤患者、50例健康體檢者為研究對象,胃癌組患者中男性有83例,女性40例;年齡為(59.32±8.43)歲;所有患者均經(jīng)過病理活檢證實為胃癌。良性胃部腫瘤組患者中男性有43例,女性有25例;年齡為(61.22±7.27)歲;病理檢測結果顯示為良性腫瘤。健康組患者中男性有30例,女性20例,年齡為(60.62±7.58)歲,且均不含有腫瘤及相關疾病。采用統(tǒng)計學方法對三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進行分析,并未發(fā)現(xiàn)存在任何差別(P>0.05)。
1.2 分析方法
分別于晨起早餐前抽取三組研究對象的靜脈血,將5mL血液進行離心,設置離心機參數(shù)為3000r/min和4℃,離心10分鐘分離血細胞和血清。采用檢測試劑盒(羅氏)對血清中的CA72-4、CEA和CA19-9水平進行分析。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軟件分析統(tǒng)計所得實驗數(shù)據(jù),P<0.05代表所得數(shù)據(jù)有顯著差異。
2.結果
胃癌組患者血清中CA72-4、CEA和CA19-9表達顯著高于健康組和良性腫瘤組(P<0.05),良性腫瘤組血清中CA72-4、CEA和CA19-9水平顯著高于健康組(P<0.05)。見下表1。
CA72-4的表達于患者性別、年齡、瘤體位置無關,在腫瘤體積、分化程度、分期和淋巴轉移中存在差異(P<0.05);CEA和CA19-9與胃癌的病理特征無相關性(P>0.05)。見下表2。
3.討論
胃癌是常見消化道系統(tǒng)的惡性腫瘤之一,由于胃部是重要的消化器官,一旦發(fā)生胃癌患者的消化功能將嚴重受損,其生活質量急劇降低[3]。因此,對胃癌的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十分必要[4]。CA72-4是一種糖抗原,有研究指出其對胰腺癌、結直腸癌等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可用于臨床診斷和鑒別診斷,然而其在胃癌中的作用尚無明確報道[5]。
本研究分析胃癌患者血清中CA72-4、CEA和CA19-9的水平與胃癌病理特征的相關性,結果發(fā)現(xiàn),胃癌組患者血清中CA72-4、CEA和CA19-9表達顯著高于健康組和良性腫瘤組;CA72-4的表達于患者性別、年齡、瘤體位置無關,在腫瘤體積、分化程度、分期和淋巴轉移中存在差異。由此表明,CA72-4在胃癌中的表達具有特異性,且與胃癌病理情況密切相關。
綜上,胃癌組患者血清中CA72-4的表達具有特異性,其表達水平與胃癌的病理特征存在明顯的相關性,可以用于臨床診斷。
參考文獻:
[1]毛愛芹,張育榮,李寶奇,蘇愛江,梁平,魏廣占.CA19-9、CA72-4和CEA在阿帕替尼治療胃癌患者中的變化及意義[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8,25(05):657-660.
[2]劉淼.CEA、CA19-9及CA72-4聯(lián)合檢測在胃癌診斷中的意義[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8,3(11):103-104.
[3]楊錦玉.CEA、CA19-9、CA72-4在晚期胃癌化療療效評價中的臨床意義[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7,15(16):35-36.
[4]桂林,黃遠帥.血清CA72-4,CA242,CA19-9和CEA的PCA-決策樹模型對胃癌的診斷價值[J].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17,32(01):57-60.
[5]蔡雷鳴,厲倩,王天舒,譚龍益.血清CA72-4、CA242、CA19-9和CEA的PLS-DA模型對胃癌的診斷價值[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7,14(01):58-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