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 靜
流行歌曲是流行音樂的一種音樂體裁,是一種大眾化的演唱形式。流行歌曲(Popular Music)是歸于大眾文化的,因為它不僅來源于群眾,更是一種被群眾所喜愛和擁有的音樂文化。流行歌曲創(chuàng)造流行(Popular for popular)需要達到贏利目的的商品,反映的是社會大眾的心理狀態(tài),具有一定的商業(yè)性和一定的社會性;而且流行歌曲獲得大眾的喜愛,是群眾休閑娛樂的主要形式,具有很強的娛樂性,它更是文化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
一、20世紀20年代中國流行歌曲的海派風格
中國的流行歌曲的創(chuàng)作是從西方流行歌曲的傳入而發(fā)展起來的。20世紀三四十年代隨著科技媒體的快速發(fā)展而首先在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流行起來。一大批優(yōu)秀的作曲家?guī)е鞘星閼鸭由舷冗M的傳媒帶來的西方流行音樂的爵士風格,結合著中國江南絲竹,創(chuàng)作出了很多群眾喜聞樂見的流行歌曲,具有濃郁的中國古典音樂特色。上海歌手姚莉演唱的《玫瑰玫瑰我愛你》超越了地域的局限,被翻譯成英語在世界各地傳唱。歌曲的音樂色彩健康明朗,旋律自由寬廣,起伏流暢,那鮮明的節(jié)奏被美國歌手Frank Laine演唱時,更有一種爵士的音樂風格在其中。而當時陳歌辛創(chuàng)作的《夜上海》和黎錦光創(chuàng)作的《夜來香》兩首流行歌曲更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成了上海這座城市的音樂標志。
二、20世紀60年代亞文化性質的知青歌曲
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70年代末,中國流行歌曲屬于官方主流意識形態(tài)所禁止的領域,使之在以后的中國現代音樂史的研究中,始終是一個空白。一直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現了知青歌曲,知青歌曲憑著淡淡的憂傷和流暢的旋律在知青群落里傳唱,烙上了那個特殊的時代特殊的烙印。如《南京知青之歌》,這首歌原名《我的家鄉(xiāng)》,作者任毅是南京知青,憂傷緩慢的旋律深刻地表達了當時離開家鄉(xiāng)的正值學生年華的年輕知青們對母親、愛人和家鄉(xiāng)深刻的思念和難舍,對前途的迷茫和命運的妥協(xié)。當時“知識青年”的社會地位決定了其文化生活的亞文化性質。這些作品均明顯地帶有強烈的亞文化色彩,抒情中有著濃重的消極成分。
三、20世紀80年代具有批判意識的搖滾歌手和西北歌風
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末,中國社會一直是葛蘭西所定義的政治社會。流行歌曲沒有生存的空間,自80年代中期中國改革開放,合適的社會環(huán)境催生了流行歌曲誕生。1985年崔健演唱的搖滾歌曲《一無所有》因其巨大的文化沖擊力而成為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隨后崔健的一批早期作品引發(fā)了巨大的文化反響和共鳴,人們的精神生活被他的歌聲所喚醒。他的歷史作用不僅在于提供了一種新的音樂風格的沖擊和文化反叛,更在于提供了一種新的生存視角和生活態(tài)度。1987年程琳演唱的《信天游》出現,引發(fā)了“西北風”音樂浪潮,這首歌曲在音調上選用了北方民謠、配器上吸收了搖滾樂的元素,歌詞則透射出遙遠的空間感和創(chuàng)作者內心世界里的樸素的情感,音樂風格上吸取西方流行歌曲的特點和中國北方民歌音樂素材,歌曲內容具有批判意識,風格慷慨激昂。
四、20世紀90年代流行歌曲的“本土性”和“民族性”
90年代初中國流行歌曲成了大眾主體文化,在90年代前期,以經濟自由化為特征的產業(yè)和資本概念帶動了中國社會的重構。政治演化成一種后意識形態(tài)建制,商業(yè)和流行文化在中國社會日常層次的確立,使中國社會正面歸屬一種后政治文化形態(tài)。全球經濟一體化、現代大眾傳媒的廣泛參與和影響,極大地改變了人們傳統(tǒng)的音樂生活方式。90年代的中國流行歌曲音樂風格獨樹一幟的發(fā)展充滿了強烈的批判意識,對80年代政治象征系統(tǒng)的重新指認以及變體的重新呈現也是90年代后期當代藝術的一個重要傾向。這同時也影響到中國流行歌曲音樂風格的發(fā)展方向。在90年代,“本土”和“民族性”被上升為一個自覺使用的概念,而創(chuàng)作者身份和實踐卻越來越跨地區(qū)。
五、新世紀具有人文理念的中國流行歌曲
隨著中國社會的良性發(fā)展使中國流行歌曲創(chuàng)作風格漸漸成熟,具有較強的人文理念,同時專業(yè)音樂學院的年輕人的關注和投入,使中國流行歌曲音樂風格融入更多的純音樂元素,更加完美,走向專業(yè)學院派。從簡單的批判中走出,開始關注更為有意義的年輕人的精神家園?!段业那锾臁泛汀秲商臁肥窃S巍的代表作,音樂風格簡單而凄美,從《夏日的風》到《藍蓮花》到《天鵝之旅》再到《完美生活》,我們在自己的世界里,需要有那么一片精神的高地,可以遠離世俗的紛擾,可以遠離金錢名利的牽絆,可以遠離人與人之間的糾纏和欺騙。
中國流行歌曲是隨著現代科技發(fā)展而成為社會的主要文化形態(tài),大眾文化從本質上決定了流行歌曲的音樂創(chuàng)作風格的發(fā)展,使之成為記錄時代的脈搏。
(作者單位:湖南涉外經濟學院音樂學部)
責任編輯: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