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兔
古人剛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長大后要另外取一個“字”,兩者相連,通稱“名字”。名是用來區(qū)分彼此的,字則是表示德行的。除了名和字,古人往往還有號。這些稱呼怎么區(qū)分呢?
字一般是貴族才有,普通百姓沒有。比如項羽和劉邦,一個有字,一個沒字。
字又叫表字,是古代除了本名之外的另一種正式稱呼。在古代,平輩之間往往用字相稱,長輩對晚輩稱呼名,表示親切。
通常字和名是相關(guān)的,比如杜甫字子美,“甫”是古代對男子的一種美稱;杜牧字牧之,比名多一個“之”字;王維字摩詰,這是因為他很崇拜佛教人物維摩詰。
字可以由長輩取,也可以自己取。中唐時期的文壇領(lǐng)袖韓愈,他的名字“愈”是“超越”的意思。據(jù)說他少時年輕氣盛,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參加科舉卻連著三次落榜,從此學(xué)會了謙虛做人,給自己取字“退之”,意思是“欲成大器,必先退之”。
號又叫別號,是另一種較為正式的稱呼。號一般用于晚輩稱呼長輩,同輩之間以字相稱,沒有字則稱呼號。
字和號都可以改,也可以有多個,比如蘇軾,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鐵冠道人,人們大多稱呼他蘇東坡。
過去,字和號的使用頻率很高,人們往往只知其字、號,不知其名,比如孟浩然和唐伯虎,“浩然”“伯虎”是他們的字;徐霞客與鄭板橋,“霞客”“板橋”是他們的號。
過去,人們在文章、書籍、字畫上署名,也多用號。
古代女子也是有字的,不過取字的方法與男子不同。先秦時期,人們習(xí)慣用“排行+姓氏”的方式作為女子的字,比如季姬(姬家小女兒)、孟姜(姜家大女兒)、叔隗(隗家三女兒)。這下,你知道“孟姜女哭長城”中孟姜女在家里的排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