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安慰自己:如果一個人想去旅游,那說明他不快樂。想去又沒去,說明他又窮又不快樂。
@漁村虞美人:在餐廳抽煙,服務(wù)員過來向我露出文身,我就乖乖把煙滅了。不是我怕有文身的人,而是他的文身寫的是:抽煙罰款500元。
@林海音樂:在某購物平臺看到一件襯衫,有個買家的評價是:“衣服還是很好的,就是不修身,不修身如何治國平天下?”
@不能欺負小璐:胖子不配擁有傷心事,坐在那里一臉愁容看起來都像是沒吃飽餓的。
@大哥振華:看過很多電視劇,其中講親子關(guān)系的部分,有句高頻臺詞:“他再怎么也是你爹”,說明這個爹是真的很失敗了,以至于只剩一個身份能講講。
@小小一粒mi:錢不是萬能,是九千九百九十九能。剩下的一能,是不能感受到貧窮的痛苦。
@回憶專用小馬甲:別人的社交:約會,見面,一起吃飯聊天唱歌看電影逛街四處旅行;我的社交:轉(zhuǎn)發(fā)微博。
@銀教授:在祝別人生日快樂之前,先問問對方想不想快樂。萬一別人許愿是當(dāng)一個憂郁王子呢?
@風(fēng)息神淚:“天天在微博醍醐灌頂恍然大悟茅塞頓開讀懂人生,你的日子咋還是一團糟?”“反正也是一團糟,我為什么不能在微博醍醐灌頂恍然大悟茅塞頓開讀懂人生?”
@旦旦小宇:過了晚上9點,就不要再跟女生視頻通話了,因為她們的臉已經(jīng)恢復(fù)了出廠設(shè)置。
@阿魚來自鼻涕星:看影片前要先看一段廣告,玩游戲前要先看一段廣告,我希望未來當(dāng)我們跟人談話前,也要先看一段廣告(在二人之間彈出虛擬墻面的那種全息投影廣告)。這樣對不善社交的我來說,能有效減少別人不請自來的交談攻擊,就算有人寧可看廣告也執(zhí)意要來煩我,至少我在被打擾后還能夠收到廣告費。
@云淡風(fēng)清鳥飛回:很多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我絕不能上當(dāng)。他們快樂就好。
@謝衍良工作室:微信社交禮儀大忌:問完“在嗎”無下文,工作時間發(fā)語音,秒撤消息不解釋,只搶紅包不發(fā)言,長篇大論沒標點。
@暉暉郎:聽鳥兒唱歌,實在沒必要看它的鳴叫證書。
@張蓓倍樂:當(dāng)你用“一邊……一邊……”造句時,會發(fā)現(xiàn)什么都可以和玩手機放在一起。
@泗縣論壇-督軍:窮人這個詞太傷自尊,現(xiàn)在叫價格敏感型消費者。
@w童話鎮(zhèn)的郵遞員:考試是一個人的事,分數(shù)卻是七大姑八大姨以及隔壁老王等一幫閑雜人等的事。
@誰家的郭小妹:那些年別人都收到“等你下課”的浪漫約定,而我都是收到“放學(xué)別走”的終極挑戰(zhàn)。
@英國那些事兒:有位老父親感嘆說:“現(xiàn)在做父母真不容易,給子女打錢,人家感謝錦鯉!”
@向陽花青青要當(dāng)小太陽:發(fā)了條朋友圈:未來總會變好的,就像四季更替,永遠都會有春華秋實,不急不躁,就這樣靜靜地守候著,該來的自然會來,不到的我會去取。朋友看到后回復(fù):第一次見有人把拿快遞說得這么清新脫俗。
@P楓葉飄飄:一個土豪到深圳玩,對出租車司機說:“師傅,把我送到深圳消費最高、最快的地方?!睅煾狄荒_油門,把土豪送到了深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