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之聲
摘? 要:高校思政課肩負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教育與立德樹人的使命,是培育大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同的主渠道。思政課要遵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同的內在規(guī)律與邏輯,促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提升學生的理性認知;立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創(chuàng)新話語范式,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認同;闡釋理論的科學真理性,培育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價值內化;克服認同邏輯的“去實踐化”傾向,推進實踐教學,落實學生的行為養(yǎng)成,不斷深化大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同。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高校思政課;價值認同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1422(2019)10-0113-04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肩負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增進大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同的主渠道與主陣地。高校思政課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探索與創(chuàng)新培育路徑,通過提升理性認知、激發(fā)情感共鳴、促進價值內化、落實行為養(yǎng)成,不斷深化大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同。
一、理性認知:提升大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認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黨的最新理論成果,不會先驗地在大學生頭腦中生成,大學生對其認同需要歷經(jīng)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社會理性認識的過程。學習并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內涵是理論認同的基礎。馬克思認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盵1]因此,高校思政課要向大學生講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內涵。
一方面,運用好新版教材,引導大學生掌握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新修訂的2018年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已經(jīng)出版,其內容具有科學性、規(guī)范性、系統(tǒng)性的特點,這是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的科學依據(jù)。新版教材將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論斷、新理念、新要求、新征程融入其中,實現(xiàn)了教學內容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最新成果的協(xié)同一致。高校思政課教師要了解把握新版教材的修訂指導思想、修訂的主要內容,研究把握新版教材的結構內容、重點難點與教學建議,結合新版教材,從實踐基礎、內涵體系、基本方略、指導意義等方面,向學生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性。
另一方面,實現(xiàn)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推進課堂教育教學改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是由“進教材”轉化為“進頭腦”的樞紐環(huán)節(jié)。高校思政課要注重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立足大學生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認知特點,科學設計課堂教育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向大學生講好講活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課堂教育教學要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大學生認知的能動性,強化問題意識,突出師生之間的思想互動和問題研討,讓學生在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思想困惑的過程中提高認知、增強領悟。思政課還要善用新媒體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與教學活動,延伸與拓展課堂教育教學的時空場域,讓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世界中認知、理解、運用新思想與新理論。
二、情感共鳴:激發(fā)大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情感認同
情感作為人類意識的一種基本形式,是人類活動不可或缺的精神動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同在理性認知之外,表現(xiàn)為主體在情感、心理上對該思想的肯定與喜愛,是一種文化體認與意義追問的感性心理活動,體現(xiàn)著認識與情感的一致性。高校思政課要立足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內在需要,引導學生體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日常學習、生活息息相關,與大學生對美好生活、人生理想的追求具有統(tǒng)一性,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認同。
第一,促進思政課供給側改革,提高大學生的獲得感。大學生是在不斷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真理,并運用其來解決自己成長發(fā)展中遇到的問題,滿足自己的思想理論需求與情感期待,提升獲得感與幸福感的過程中生成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情感認同的。高校思政課要科學研判大學生的成長發(fā)展需求與期待,立足大學生思想情感與心理個性特點,強化供給思維,根據(jù)新版教材、習近平系列著作、大學生的關注點,豐富、優(yōu)化教學內容的選擇與設計。高校思政課要在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協(xié)同中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的方法方式,抓準學生的情感與思想共鳴點,回應社會熱點難點問題,解決學生的思想與成長困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實現(xiàn)理論把握與情感、價值觀目標的融合。
第二,創(chuàng)新話語范式,彰顯理論魅力與感召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敘事語言上善于運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生活術語和表達方式,彰顯著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魂”、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新境界的“勢”、與人民心連心共命運的“情”、娓娓道來充滿自信的“趣”,使其能觸及大學生的心靈,激發(fā)情感共鳴。高校思政課教師要研究、把握、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敘事語言,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的話語范式與體系,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和舉實例、說故事的方式,引導學生體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蘊含的理論魅力與親和力,所彰顯的習近平直面問題、勇于擔當、務實創(chuàng)新、平易近人的人格魄力與感召力,不斷增強情感認同。
第三,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培育大學生的家國情懷。高校思政課要教育引導大學生認識到中國夢是中華民族與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體現(xiàn),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目標方位,是對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夢想承諾;同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華兒女實現(xiàn)中國夢提供行動綱領、基本遵循與精神動力。高校思政課還要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生逢其時”和“重任在肩”、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激勵大學生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yè)中。
三、價值內化:促進大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價值認同
大學生在理性認知與情感體悟的基礎上,不斷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價值規(guī)范、信仰理想內化為自己的意志信念和價值追求,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的體現(xiàn)。
其一,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作出理論回答和實踐分析而形成的科學體系,具有真理性。高校思政課要引導大學生認識與感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魅力與實踐魅力,引導大學生理解對我國新的歷史方位的科學研判體現(xiàn)了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引導大學生掌握“八個明確”“十四個堅持”貫徹了唯物辯證法的聯(lián)系與發(fā)展的根本觀點?!皶r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chuàng)新也沒有止境?!盵2]高校思政課還要指導大學生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性是對其真理性的確證,從而為大學生價值認同的生成提供充分的理由。
其二,培育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大學生的價值認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的根本體現(xiàn),豐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內涵。高校思政課要把握文化自信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價值認同的內在聯(lián)系,“用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3],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堅定大學生的文化自信中增進價值認同。高校思政課要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機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闡釋中,引導大學生“了解中華民族歷史,秉承中華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4],正確認識到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情感價值訴求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價值取向具有內在的統(tǒng)一性,感悟中華文明魅力和中國精神價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踐中豐富形成的,高校思政課要從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學生成長發(fā)展的全過程。
四、行為養(yǎng)成:增強大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認同
大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性認知、情感認同、價值認同是“內化于心”的具有抽象性的思想層面的認同,還需要通過社會實踐與生活體驗將思想的認同“外化于行”,轉化為行為與實踐的認同。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從現(xiàn)實實踐出發(fā)來把握認同主體與認同活動,強調認同的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的內在要求。因此,高校思政課要認識與把握大學生作為認同主體所具有的社會性和實踐性,不斷推進與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引導大學生“把科學思想理論轉化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物質力量,以更好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5],增強大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認同。
其一,遵循認同規(guī)律,避免認同邏輯的“去實踐化”。個體在理性認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礎上,增進情感體悟,聚焦價值認同,進而外化為自覺的實踐行為,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同的生成邏輯。然而,當前高校思政課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同教育中存在把主體直觀化與單一化、用經(jīng)驗認知替代價值踐行的“去實踐化”傾向??朔J同邏輯的“去實踐化”傾向,高校思政課就要從社會生活、實踐主體的維度認識大學生,把握大學生作為現(xiàn)實的個人所屬的社會環(huán)境和社會關系,把握大學生在個性發(fā)展中情感需要與利益訴求的豐富性、差異性,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同教育中凸顯大學生的主體性和社會性。高校思政課不能僅重視大學生知識能力的提升,還要引導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與價值,將之轉化為大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情感價值態(tài)度,促進理論認同邏輯向實踐認同邏輯的轉化。
其二,立足現(xiàn)實個體,面向生活世界,推進實踐教學。高校思政課要突出實踐教學的作用,立足大學生的實踐需要,面向大學生的生活世界,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高校思政課的實踐教學設計和實施要立足大學生的個性特點和需求變化,面向大學生的生活世界。實踐教學要實現(xiàn)內外課堂的無縫對接,把握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交往特點與志趣取向,挖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活價值蘊意,引導學生自覺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分析現(xiàn)實問題,解決生活困惑,提升實踐能力,落實行為養(yǎng)成。此外,高校思政課要把握認同規(guī)律與邏輯,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實踐教學要不斷整合資源、豐富內容、創(chuàng)新形式,引導大學生在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等社會實踐活動中領會內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轉化為大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6.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
[4]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
[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8.
責任編輯? 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