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奕娟
眾所周知,想要在殘酷的大自然中生存下去,沒有誰能做溫室里的花朵。大伙兒談起自己的成長史,那可都是一把把辛酸淚,其中最為命途多舛的,大概要屬白頰黑雁了。
我們白著呢
許多小讀者會疑惑,白頰黑雁大多數(shù)羽毛明明是黑灰色,哪里能稱得上“白”?別急啊,你仔細瞧瞧,原來在它們的面頰部分長有白斑,樣子酷似雙鬢斑白的小老頭,所以才被稱為白頰黑雁。
你別看它們體格龐大,身長58~70厘米,翼展132~145厘米,人家可是群“靈活的胖子”呢。白頰黑雁善于游泳和潛水,飛翔的速度也很快,可達每小時60至80千米。和普通的大雁一樣,它們也愛結(jié)伴同行,不過風格更加隨性,飛行時有時呈斜線,有時呈“V”字形,很不規(guī)則。它們從水面上飛起時,也總是在不停地鳴叫。白頰黑雁主要以青草或水生植物的嫩芽、葉、莖等為食,也吃根和植物種子,冬季有時還吃麥苗等農(nóng)作物的幼苗,外出覓食也常常要拉上自己的伙伴一起。
方向感十足
白頰黑雁屬于候鳥,這意味著每當陽光開始拉長白晝,就算它們再特立獨行,為了繁衍下一代也不得不整裝待發(fā),前往遠在2400多千米外的北極——格陵蘭島。那里夏季氣候舒適,擁有肥沃的土地以及密集的苔蘚植物,簡直是進行“子女教育”的絕佳場所。
路癡寶寶們大概要恐慌了,2000多千米的路途,茫茫天空上也難見到幾個參照物,這要是迷路了該如何是好呀?別擔心,白頰黑雁的地理水平可不一般,它們白天通過太陽辨別方向,黑夜里跟隨星辰,從早到晚,白頰黑雁們充分利用地球磁場這可靠的“指南針”,精準而不遺余力地進行著“搬家之旅”。
恐高癥退后
歷經(jīng)艱辛到達目的地之后,可憐的白頰黑雁們還沒休息夠,又面臨著另一項重要難題——筑巢。要知道,被這片肥沃區(qū)域吸引的不僅僅是它們自己,還有白頰黑雁最厭惡的敵人——北極狐。這些“竊賊”喜歡在丘陵地帶活動,善于在亂石林立間飛檐走壁,稍有時機便會潛入雁巢,偷走鳥蛋和幼鳥。
面對危機,白頰黑雁充分向大家展示了過人的冒險精神,它們決定,將巢筑在北極狐們無論如何也“夠不著”的地方——懸崖的至高點,高于地面兩百米的峭壁?。磥碜迦寒斨幸欢ú粴g迎恐高癥患者吧)
在父母的輪流照顧下,嶄新的小生命最終會在這些鋪滿干草和羽絨的巢穴中孵化,它們裹著絨毛,嗷嗷待哺。面對眼前的一派祥和,誰能想象草堆之外不出三英寸,便是相當致命的百米深淵和懸崖峭壁呢!
最嚴格的家教
什么?你說有幼鳥失足跌出巢穴了,而且還不止一只?——咳咳,首先聲明你沒有眼花,不過這并不是大型意外事故現(xiàn)場,而是每一只小白頰黑雁成長中的必經(jīng)之路。
說白頰黑雁是自然界最“奇葩”的父母一點兒也不為過。剛開始,它們的確兢兢業(yè)業(yè),不僅給孩子們喂食,還會趕走不懷好意的海鷗,但這種正常的家庭生活只會持續(xù)短短兩三天,之后,白頰黑雁便會毫無征兆地停止照顧幼崽,反而飛到山腳下,開始觀望。
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小雁們?yōu)榱艘捠?,不得不離開巢穴,從幾百米的懸崖上飛躍而下。如果你以為會觀看到幼鳥初飛的欣慰景象,那就大錯特錯啦,此時它們并不具備飛行能力,從懸崖“跌落”之后只能硬生生做“自由落體運動”,那場面,和高空拋物也沒什么兩樣。
大自然是殘酷的,盡管小白頰黑雁出生時就擁有厚實的絨毛和較輕的身體,有時也難免會在落地的過程中受到撞擊,從而遭遇不測。不過,成功渡過這道難關(guān)的小雁們將牢牢記住這堂殘忍而現(xiàn)實的課程,如同父母用心教導的那樣——保持逆境求生的勇氣。
過了這道坎,還有下道坎
你以為從此以后小雁們就可以獨當一面了?完全不是!經(jīng)過“跳崖”存活下來的小雁,將會搖搖晃晃,拖著還不太習慣的身體,跟隨父母開始覓食之旅。沒有了高崖的庇護,一路上會遇上北極狐、海鷗等天敵的襲擊,可憐的小白頰黑雁們還沒看清楚世界,就要餓著肚子接受另一段磨煉。不過,一旦一家人到達了食物充足的河邊,與族群會合,這段艱辛的旅途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別光顧著為堅強的白頰黑雁祈禱,小讀者們也要學習它們努力生活的態(tài)度,遇事不拋棄、不放棄,總有一天也將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面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