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春升
摘? ?要:科技的發(fā)展使現階段氣象預報的作用不斷提高,尤其是對農作物種植指導方面更具有較大影響。云降水物理作為現階段人工影響天氣的理論基礎,使得人工影響天氣指導農作物種植成為現實。就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響對農作物種植的重要影響進行探討,以期實現氣象技術對農業(yè)種植作用的提升。
關鍵詞:云降水物理;人工影響天氣;農作物種植;重要影響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1-0030-02? ? ? ?中圖分類號: S513? ? ? ?文獻標志碼: A
要實現人工影響天氣,就必須有一定的理論依據作為基礎,而云降水物理則對這一方面進行了良好的補充。通過對云降水物理進行研究,可以有效提高人工影響天氣的效果,對工農業(yè)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進行了合理指導,尤其是對受天氣影響較大的農業(yè)更為有利。因此,加強對云降水物理的研究,提高人工影響天氣對農作物種植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1? ?云降水分類
一般而言,降水可分為降雨、冰雹、大霧等多種情況,在出現降水過程中會伴隨著一些其他天氣現象,其同樣會對降水造成一定的影響。而不同的云層及云層表現出的各種性質,會對降水情況造成直接影響。通過對云層進行分類以及對其性質特點進行介紹,可以使研究者了解到云層與降水之間的關系,有利于對降水情況進行預測。
1.1? ?積雨云的特點
經過氣象工作者多年研究發(fā)現,積雨云一般在白天出現,同時其形成和擴大速度較快,有時會在較短時間內在幾公里距離內出現較大面積的擴展。在其不斷進行擴展的后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變化,有些積雨云會出現砧狀的結構,同時,云層狀態(tài)的變化會使得氣流改變,一般會出現下沉氣流[1]。下沉氣流會在云層的附近或頂部出現,且以較為穩(wěn)定的狀態(tài)存在較長時間。對于積雨云而言,氣流會對降水情況造成較大影響。例如,在氣流變化過程中,積雨云中存在的水滴會隨著氣流變化的方向進行移動,從而使積雨云進一步發(fā)展。在積雨云完全形成后,如果沒有形成較強的對流效應,氣流會對空氣中懸浮的液滴產生較強作用,造成積雨云在較短時間內消散,對當地造成一定程度的降水。
1.2? ?層狀云的特點
由于積雨云與層狀云在形態(tài)特征上具有較大區(qū)別,因此兩者可以較為容易地進行區(qū)分。層狀云厚度較大而擴散面積較小,呈現出一種透明的狀態(tài),一旦出現,其覆蓋面積較大,會對較大范圍內的區(qū)域造成一定的影響,往往會在空中水平方向上大面積覆蓋整片天空。同時,層狀云也可以依據其形態(tài)特征進行分類,一般可分為卷層云、卷云、高層云和雨層云。一般而言,卷層云的出現預示著會在不久的時間內出現降水。
2? ?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響天氣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
2.1? ?人工防雹
冰雹一直是影響現階段我國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氣象災害之一,依靠技術的進步,采用人工影響天氣技術已經可以對冰雹進行較好預防?,F階段人工防雹主要依靠氣象部門的雷達設備進行,通過雷達掃描可以將冰雹的大小、密集程度以及冰雹下落的區(qū)域等重要信息進行搜集,然后進行提前預警,起到防災減災的作用。一般產生冰雹的云層主要有以下幾種:強單體雹云、弱單體雹云、傳播雹云和多單體雹云,從云層分類角度來看屬于積云或積層混合云。同時,從產生冰雹的云層命名來看,不同的云層產生的冰雹特點也是不同的,在云層中停留的時間越長,下降到地面以后造成的破壞性就越大。因此,在進行人工影響天氣時,往往使用高射炮進行轟擊以達到防雹的目的。
2.2? ?人工降雨
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qū),干旱對農業(yè)生產造成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尤其是在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大面積干旱造成農作物減產情況嚴重,有些甚至會出現絕收?,F階段通過人工降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進行人工增雨,需要依據一定的程序進行。首先要對天氣中的積雨云進行評估。眾所周知,人工降雨需要付出較高的成本,因此只有在降水概率較大的云層中進行人工降雨操作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在進行實際操作之前必須進行分析,以保證人工降雨操作的有效性。其次,必須采取正確的方式進行人工降雨操作?,F階段使用較多的是催化劑催化,在云層中的含水量達到人工降雨的標準以后,氣象部門就會采取相關操作進行人工降雨[2]。不論采用哪種催化劑進行人工降雨,其原理都是通過將云層中存在的水滴或冰晶進行凝結,使其重量增加來達到降水的目的。在實現人工降雨以后,要對產生的效果進行評估,對本次人工降雨進行相應的總結,為下次操作積累經驗。
3? ?結語
通過對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響天氣對農作物種植的重要影響進行研究可以發(fā)現,技術的進步為農業(yè)生產帶來了極大的發(fā)展,尤其是對于一些受到天氣影響較為嚴重的地區(qū),通過采用人工影響天氣技術,可以使農業(yè)生產得到保障,免受惡劣天氣的影響,保障農作物高產、穩(wěn)產。
參考文獻:
[ 1 ] 何暉,高茜,劉香娥,等.積層混合云結構特征及降水機理的個例模擬研究[J].大氣科學,2015(02).
[ 2 ] 尹金方,王東海,許煥斌,等.冰核對云物理屬性和降水影響的研究[J].地球科學進展,2015(03).
(收稿日期:201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