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禮建
1 夜色如飛蛾,在窗外撲打著,試圖破窗而人,卻被一縷縷燈光擋回。
房間內,桌上的書籍安詳,沉默,思索,似乎在回味翻閱時的風情萬種,煙雨江山,似乎又在傾聽窗外的夜色妖嬈。一支筆就以書童模樣,安靜又寂寞地陪在書旁,任思緒滌蕩一個秋夜,追憶一段又一段青春年華。
當然,這所有的一切,都被旁邊的一罐飲料讀懂。
這罐飲料也有自己的經年往事、萬水千山。從出生到遺棄,雖命運多舛,卻從來都是以傳遞正能量為己任,奉獻,才是她的營養(yǎng)精髓。
到底是一支筆,一本書,讀懂了一罐飲料,還是一罐飲料把夜色營養(yǎng)成筆與書的世界?其實,彼此依舊是彼此,與讀懂無關。但唯一確定的是,筆和書,是夜色、飲料、寂靜、燈光的最好注解。
2 心疼流過夜色,穿過一道木門,看見興奮的疾病、病菌、疼痛正圍爐而坐,閑聊一個睡著的女人。
話題總是從一包藥開始,也是從一包藥結束,情節(jié)起伏曲折,經歷直截了當,不過是家與醫(yī)院之間的線性關系。
夜色,早已浸沒那個房間,只有均勻的呼吸聲,還記得一包藥的恩情。
秋夜的清涼,正如一床柔軟的被子,溫暖著墻上時針滑動的光陰。
我,是該出場了。
用一絲無助告知這個女人,一包藥是我最大的溫暖,是我對你所有的愛意,是我對你的疼痛的所有感知,是我用來書寫明天的最好素材。
其實,我并非不懂,一包藥再溫暖,也暗含著冰冷的劑量。我不愿把一包藥讀成詩,站在疾病的疼痛上,一遍又一遍地朗誦給你聽。
我只是希望,秋夜的清涼就只是清涼,夜色就只是夜色,時針也沒有劃破光陰,你更不必用呼吸聲去感恩一包藥的深情。
而是去讀懂,秋夜寧靜,夜色蒼茫,時間平淡,歲月潔凈。
3 夜色落入凌晨。
時針越過寂靜。
在夜的拍打中,思緒不該只臨摹疼痛,憂愁,哀傷,還應該潑墨一卷山水,勾勒一幅溫情,宛如兩歲多的女兒正用酣睡安慰生活,一切都還好。
女兒才是我們最好的人生導師,她用玩具詮釋生活的愉悅,時光的安詳;她用微笑拒絕滄桑,平淡一年四季;她用稚嫩的言語,傳遞溫暖與關懷。
有時候,她也用哭泣提醒我們,一家人不該只有忙碌欲望、雜念妄想,還應該有彼此間那份真誠的關愛,隨時可抵達心間。
生活如水。
女兒塑造的是一個童話世界,我們卻把生活撕扯成奔波。
或許,我們該跟孩子好好學學,簡單的圖案,繽紛的顏色,柔軟的真情,去讀懂時光的棱角分明,去尋找不如意里的那份從容與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