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約翰·麥加恩(1934-2006)是加世紀(jì)愛爾蘭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一生撰寫了6部小說,《警局》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小說以女主角伊麗莎白自我感知的覺醒為主線,描繪了幽閉的警局生活,根據(jù)麥加恩個人的成長經(jīng)歷,小說《警局》具有濃重的自傳性書寫特征。
關(guān)鍵詞:約翰·麥加恩;愛爾蘭文學(xué);《警局》
約翰·麥加恩是20世紀(jì)愛爾蘭文壇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冷峻、細(xì)膩的風(fēng)格見長。2005年,麥加恩去世的前一年,他出版了個人的回憶錄,年幼時的經(jīng)歷、成長的生活環(huán)境、與父親的沖突,在他的小說里都有明顯體現(xiàn),就連小說作品里的場景設(shè)定都是圍繞他家鄉(xiāng)的周邊地區(qū)。麥加恩的作品以自己的切身生活經(jīng)歷為基準(zhǔn),正如他自已所說:“我成長環(huán)境中的人、語言和風(fēng)景已經(jīng)同我的呼吸一般(熟悉)”(Memoir,241)。麥加恩的父親曾是愛爾蘭共和軍(IRA)的成員,退役后做了一名警察,而他的母親是一位小學(xué)老師。在他9歲半的時候,他的母親患了癌癥去世了,這一打擊給年幼的麥加恩留下了很大的陰影,他不能釋懷母親患病時父親冷漠的態(tài)度,不能釋懷他自己在母親逝世前聽從了父親的安排,沒有送母親最后一程。對亡母的哀思和愧疚貫穿了他所有的小說作品。
小說《警局》是麥加恩的第一部小說,一經(jīng)發(fā)表便大受好評。《警局》中父親里根形象的刻畫、繼母伊麗莎白的塑造以及對里根夫婦夫妻關(guān)系的描寫融入了很大的自傳性成分。
一、沉浸在自我世里界的父親
里根參加過愛爾蘭獨立戰(zhàn)爭,退役后成為了一名警員。他的第一任妻子病逝后,他獨自撫養(yǎng)幾名子女,說是撫育,家里的雜活都是孩子們承擔(dān),直到他與伊麗莎白再婚。里根是一個控制欲極強的人。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一點小事就容易大怒,又總是通過講一些生硬的笑話來展示自己的幽默感,還總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自己的家人和下屬。伊麗莎白和孩子們生活在一個非常困頓、焦慮的環(huán)境里。在麥加恩的《回憶錄》里,母親去世后,他們幾兄妹生活雜亂無序,還時常要應(yīng)對父親突然爆發(fā)的壞情緒,挨打,受罰,被大聲責(zé)罵,情緒高度緊張,以至于兄妹們都有了一些夢游的癥狀(Memoir,159)。
里根是個極度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他注意力的重心全放在他與上司的沖突上,漠視妻子伊麗莎白的精神需求,一味地只顧倒自已的苦水,發(fā)泄自己的不滿情緒。知道伊麗莎白患病后,他根本不知道如何面對,他擔(dān)心她,但他更擔(dān)心的是自己又要失去一個老婆。而麥加恩的父親,在自己的妻子患病快要離世前,總以自己工作繁忙為借口,一直到她去世,都不曾去看望她,給她精神上的支持和慰藉。里根和老麥加恩,像只活在自已的軀殼里,只關(guān)注自己的內(nèi)部狀態(tài),不在乎其他人的感受,十分冷漠。
二、探尋自我的繼母
麥加恩與他的繼母關(guān)系并不好,但在他的第一部作品中,給替代母親角色的繼母加入了很多自己母親的因素。McCarthy認(rèn)為:“在塑造伊麗莎白·里根的形象時,麥加恩融入了童年時對母親的記憶,揣摩了母親在逝世前幾個月的精神世界,想法和感受”(71)。
伊麗莎白是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中年婦女,沒有生過孩子,卻在丈夫的幾個孩子的人生中承擔(dān)起母親的角色。她像麥加恩的母親一樣照顧幾個子女的生活起居,應(yīng)對丈夫突如其來的壞脾氣。她的全部生活就是幽閉在小小的警局之中,操持家務(wù),缺乏自我。在她患病之后,生命的終點一下子就拉到了她的面前。她開始渴望個人的自由,努力思考自已的人生,渴求從每日的、具體的生活中探尋出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在她去世之時,里根不允許孩子們?nèi)ニ退詈笠怀蹋B她埋葬在哪里也不肯透露,同孩子們生母去世時一樣。這也是糾纏麥加恩一輩子的愧疚與悔恨。母親彌留之際,不曾露面的麥加恩父親卻安排他們的子女搬到他的警局生活,沒有讓孩子們陪伴母親走完人生最后的終點,甚至也不讓他們知道母親的基地在哪里,試圖抹去母親在孩子們生命里的所有印記。沒有同母親好好的道別,成了麥加恩人生中最大的痛點,“死亡”,也成了他作品中的最大主題。
三、失敗的婚姻關(guān)系
婚后,性格的差異使兩人之間的關(guān)系越來越疏離,期待越來越小,遺憾越來越多。伊麗莎白心中本來對愛是充滿期待的,也很想有人能傾聽她內(nèi)心的感受。但是面對這喜怒無常的丈夫,她畏縮了,只能隱瞞自己的真實情感。另一方面,過于沉浸在自己世界的里根,認(rèn)為妻子與孩子根本理解不了他的抱負(fù)。生活在一起的兩個人,各自生活在自已的在世孤獨中,似乎“向?qū)Ψ缴晕⑻宦兑稽c心跡,都是自我傷害的冒險”(ibid.,65)。
麥加恩回憶起自己父母的關(guān)系,很多時候,都是母親迎合父親的喜好,兩人之間缺乏一種平等的交流和溝通。連人生伴侶的最后一程都找借口缺席,麥加恩父母的婚姻必定是失敗的。他以成年人的視角,重新審視了父母之間的關(guān)系,揣測了母親對她丈夫的看法和感受,并融入到了里根夫婦的關(guān)系里,展示了男權(quán)為主導(dǎo)的家庭氛圍里的非正常的婚姻關(guān)系。
《警局》是麥加恩人生中的第一部小說,是他親身經(jīng)歷的描述,也是他內(nèi)心世界的表達。細(xì)膩的筆調(diào)將人物刻畫地有血有肉,讓讀者能更好地理解這部作品,更好地理解約翰·麥加恩。
參考文獻:
[1]MeCarthy,DermotJohn McGahern andthe Art of Memory.Peter Lang AG,InternationalAcademic Publishers,Bern 2010.
[2]McGahern,John.The Barracks.(1963).London:Faber and Faber,1983.
[3]McGahem,John.Memoir.London:Faberand Faber,2005.
[4]Sampson,Denis.0utstaxing Nature’sEye:The Fiction of John MeGahern.Dnblin:TheLilliput Press,1993.
[5]Sampson,Denis.Young John MeGahernBecoming a Novelist.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2.
作者簡介:蘇靜(1990-),女,湖南湘潭人,助教,研究方向:文學(xué)翻譯與世界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