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錄等
品讀“名家新作”
李增錄
讀《雜文月刊》,是我多年一以貫之的習慣,每月兩期,期期必讀,獲益匪淺。我發(fā)現,今年7月份原創(chuàng)版新設了“名家新作”欄目,已先后刊發(fā)了齊世明、陳魯民、沈棲三位名家的新作,每人三篇,都是短小精悍之文,讀了很有啟迪。
比如,9月份沈棲先生的三篇文章。其《努力做一個思想者》,全文僅七八百字,就道出了“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思想理念:“雜文作家作為現代知識分子的組成部分,他們不應該是整天枯坐在書齋里的恂恂如也的學者,而應該是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鋒芒畢露的斗士?!闭\哉斯言,一語中的。其《蘇格拉底的“命題”》一文,以蘇格拉底“各種學問,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解決‘人怎樣活著’的問題”(史稱“蘇格拉底命題”)的名言,從做人立世、言行舉止、正確對待人生不幸等方面展開論述,最后歸總到“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但人是有意志的,有精神的。只要人的精神不倒,軀體上的痛苦、商場上的失敗、仕途上的失意、親人的生死離別都不能把人擊倒”這一主題。其《名家出書不宜“檔案原則”》的文章,揭露了某些出版商時下為名家(有的還是年富力強者)出全集的“浮躁”行為,令人耳目一新。
我以為,“名家新作”這個欄目設得好,特別適合讀者的閱讀口味。其一,在第一篇文章后邊,都附有“作者簡介”,使讀者能夠大概了解作者的簡歷、雜文創(chuàng)作和主要作品的情況。其二,作者的三篇文章一起發(fā),可以使讀者了解作者雜文的特色,“文如其人”嘛。其三,所發(fā)文章盡管都不長,頂多一頁紙,卻都是精品,讀罷令人掩卷深思,回味無窮。正因為如此,我特別喜歡讀“名家新作”欄目的文章,希望越辦越好。
眾說形式主義,茅塞頓開
苗志學(陜西佳縣)
《雜文月刊》2019年9月原創(chuàng)版有多篇批評形式主義的文章,讀后茅塞頓開。
什么是形式主義?曹仙源的文章《形式主義驚現隱形變異新動向》說,在熱衷形式主義輩心目中,形式主義是一張可資遮羞掩丑的窗紙,時不時能借以鬧出點動靜,搞出些名堂。在老百姓看來,這玩意就是“虛”字掛帥,“假”字當頭,“空”在其中(弄虛做假、沽名釣譽)之謂也。形式主義的典型表現是:吹吹打打造聲勢,扎扎實實走程序,認認真真跑過場,紅紅火火忽悠人。一是暗訪變明察。本該直接到村卻先到了鄉(xiāng),本該直接到戶卻先到了辦公室,本該直接查找問題的卻變成了聽取匯報,結果層層陪同,處處前呼后擁。二是干打雷不下雨。無可挑剔的態(tài)度,永無解決的問題。陳思炳的文章《藏功與炫功》說,打造“政績工程”,建“白宮樓”、刷“遮羞墻”、涂“綠漆山”、栽“無根樹”,欺騙領導,坑害群眾。
形式主義的根基在哪兒?唐劍鋒的文章《如果上級不官僚》指出,先有官僚主義,后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是一場交易。官僚主義需要形式主義為其“長臉”,形式主義迎合官僚主義才會“得臉”。形式主義為什么能夠長期存在?原因就在官僚主義的認可、默許,得到某些官僚領導的袒護。
如何根治形式主義?唐劍鋒的文章《如果上級不官僚》揭示,形式主義總是撿上級喜歡的端,挑上級愛吃的上。根治的辦法是:經常深入一線,深人實際,走田間,到基層,而且要不走指定路線,不去有準備的地方。只有這樣形式主義就不敢搞花里胡哨,就不敢在某一地方“下賭注”。管住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才會失去市場。鄭殿興的文章《“吹哨”:為啥這么有權威?》提出的辦法是,把治理權下沉到基層。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群眾有監(jiān)督權、罷免權,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就無處藏身?!俺裳岳闭Z”讓人清醒
鄭來福(河南鄭州)
我最喜歡讀《雜文月刊》的“咸言辣語”欄目,因為所刊登的文章會讓人清醒和理智。
就說新近一期2019年9月原創(chuàng)版,其中一篇是芳薇老師評論重慶忠縣的一家醫(yī)院,將所有新生兒病房全部以知名高校命名。這種迎合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讓孩子贏得起跑上的最新演繹方式,確實滑稽可笑。這期還有一篇是張鐵剛老師評論山東五蓮縣楊守梅老師被處罰事件,我贊成老師有懲戒權。
我是一名從事感化、挽救失足青少年的特殊老師。我記得有一位失足青年這樣說:“在家里父母對我嬌生慣養(yǎng),在學校老師沒有嚴格要求我。如果他們用嚴厲的懲戒方法教育我,我也不至于走上違法犯罪道路?!边@是絕大多數失足青少年的心聲。當學生有錯時,老師要勇敢拿起懲戒權,懲戒他們的錯誤,讓學生們懂得,自己犯了錯誤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