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近日,一則“一雙發(fā)售價為1299元的運動鞋,轉眼間就能賣到9689元”的消息引發(fā)公眾熱議。有人驚呼:“10瓶茅臺換不了一雙鞋!”這樣“瘋狂的球鞋”不是個例,它已經(jīng)形成了穩(wěn)定的品牌商、散戶、莊家和售賣平臺的銷售模式,其火爆程度令炒幣、炒股等投機方式相形見絀。
時事鮮評
和普通運動鞋品牌產(chǎn)品相比,知名運動鞋品牌產(chǎn)品往往有著穩(wěn)定的產(chǎn)品質量以及新穎的設計理念。但它風靡的原因,絕不僅止于此。
比如:市面上幾款知名運動鞋品牌,其引導消費潮流的方法,無外乎打造聯(lián)名款、限量款球鞋及其周邊,或者與熱門IP合作,通過預售、搶購等方式進行“饑餓營銷”。通過這樣的營銷方式,那些深入人心的運動鞋品牌迎合了追逐“潮鞋文化”“飯圈文化”的人群需求,滿足了他們對個性、時尚的癡迷。
追“潮牌”本身并無不妥,但“粉絲們”爭相購買“潮鞋”,客觀上為市場炒作提供了信心。實體店前買家排的長隊,蜂擁而至的搶購,滿足了人們對“潮鞋”無限商機的想象。在瘋狂追逐限量款“潮鞋”的過程中,黃牛隊伍應運而生,散戶、莊家和售賣平臺紛紛入場。至于炒作,無疑是哄抬價格的一條捷徑。
人心不足蛇吞象,在“潮鞋”巨大差價的誘惑下,市場失去了理性。炒作不僅提高了普通消費者的買鞋成本,也造成了諸多市場問題:盜仿、詐騙現(xiàn)象愈演愈烈,也給品牌形象帶來了負面影響。炒作群體囤積居奇的做法,對忠誠的消費者也是一種情感傷害。
如此一來,運動鞋便喪失了基本的使用價值,而淪為一種爭奪定價權的戰(zhàn)爭。運動鞋壽命有限,穿幾年就可能面臨開膠、變形等質量問題,其炒作鏈條十分脆弱,不存在長期保值、增值的基礎。隨著某款“潮鞋”風尚的煙消云散,炒作者有可能血本無歸。
無論是為了維護“潮鞋”普通消費者的權益,還是為了運動鞋品牌廠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都需要我們重視“瘋狂的球鞋”現(xiàn)象。很多人奔著一本萬利的目的去炒作,只會令“潮鞋”市場產(chǎn)生更多泡沫,讓問題的雪球越滾越大,等到雪崩那天,不會有任何贏家。
選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