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中國知網中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2007-2017年刊載的477篇文獻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計量分析可視化軟件CiteSpace繪制關鍵詞的知識圖譜,呈現2007-2017年來我國現代學徒制研究的熱點領域和前沿主題。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研究熱點;前沿主題;知識圖譜
2014年6月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發(fā)展現代職業(yè)教育的決定》,要求推進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yǎng)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完善支持政策,推進校企一體化育人?,F代學徒制成為職業(yè)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本研究采用文獻計量的方法對我國2007-2017年間現代學徒制的相關研究進行可視化分析,反映我國現代學徒制研究的熱點領域和演化趨勢。
一、數據收集與處理
(一)數據收集
本研究以中國知網為檢索數據庫,以“現代學徒制”為關鍵詞,以2007-2017年為檢索時間范圍,以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為期刊來源,共檢索出文獻586篇,有效文獻477篇。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分析工具CiteSpace軟件是美國費城德雷塞爾大學副教授、大連理工大學陳超美博士開發(fā)的信息可視化應用軟件,功能主要包括作者合作分析、關鍵詞共詞分析、機構合作分析、作者共被引分析、文獻共被引分析等。[1]
(三)數據處理
本研究數據處理條件分別為:時間范圍為2007-2017年,時間分區(qū)(Year Per Slice)設定為1,共分11個時間區(qū);術語類型(term type)設定為突現詞(burst terms);節(jié)點類型(node types)設定為關鍵詞(keyword);閾值選擇Top N per slice為50,即每個時區(qū)排名前50 的共現詞。節(jié)點選擇為關鍵詞,得到最小生成樹(Minimum SpanningTree)或尋徑(Pathfinder)算法知識圖譜,以呈現近2007-2017年來我國現代學徒制研究的熱點領域和前沿主題。
二、我國現代學徒制研究的熱點領域
根據上述數據處理條件,運行CiteSpace軟件得到2007-2017年來我國現代學徒制研究的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如圖1 所示,圓圈大小表示該關鍵詞出現的頻數多少,圓圈越大表示該關鍵詞出現的頻數越多;關鍵詞字體越大表示其中心性越強,即該關鍵詞與其他關鍵詞共現的概率越大;具有深色中心的圓圈表示該關鍵詞的突現率較大。
由圖1 可知,2007-2017年間我國現代學徒制研究的熱點領域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現代學徒制的內涵研究。當前,學界對現代學徒制內涵的理解與認識存在不同的看法,最為有代表性的是將其看成一種制度和一種人才培養(yǎng)模式。比如趙志群認為現代學徒制是現代職業(yè)教育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將傳統(tǒng)學徒培訓與現代學校教育相結合的合作教育制度[2]。此外,還有的學者認為現代學徒制是一種教育類型和一種學習方式。如楊小燕認為現代學徒制是相對于學校職業(yè)教育的另一種形式的職業(yè)教育,是職業(yè)教育從傳統(tǒng)學徒制到學校職業(yè)教育再到現代學徒制的新發(fā)展階段。[3]
二是高職院校實施現代學徒制,主要集中在高職院校實施現代學徒制存在的問題和實施對策等方面的研究。比如鄭丹、張啟富等將高職院?,F代學徒制試行過程存在的問題總結為政府、企業(yè)、學校和學生四個層面,總體是“兩熱兩冷”,即政府熱、學校熱,企業(yè)冷、學生冷[4][5]。在實施建議方面,學者們主要從政府職責、專業(yè)選擇、課程結構、教學組織與管理、師傅的選拔與培養(yǎng)、考核評價體系等方面提出具體意見。[6]
三是企業(yè)參與現代學徒制深度不足等問題的研究。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在發(fā)展路徑上無法真正的與企業(yè)、產業(yè)進行對接,在具體的人才培養(yǎng)上,部分高職院校也沒有找準定位,導致人才輸出能力不足[7]。其次,培養(yǎng)產權不明是企業(yè)參與積極性不高的深層根源。第三是可靠性問題,企業(yè)對當前利益更加看重,希望能有現成人才可用,而現代學徒制的一個周期往往要三年。三年后企業(yè)才能得到相應的人力資源,在三年時間內學生的流失、畢業(yè)時學生是否留得住等問題,這也是大多數企業(yè)比較擔心的問題[8]。
四是現代學徒制國別研究。有學者根據其實踐的差異將這些國家的學徒制模式分為以德國為代表的“北歐模式”和以英國為代表的“盎格魯撒克遜模式”。北歐模式的特點是企業(yè)參與積極性高、雇主責任感強、學徒制與學校教育相分離,如德國、瑞士、奧地利等;盎格魯撒克遜模式的特點是企業(yè)積極性低、雇主責任感低、學徒制與學校教育密切整合,如英國、澳大利亞、丹麥等。[9][10]
五是現代學徒制中的工匠精神研究,可分為3 個方面:一是現代學徒制培育“工匠精神”的可行性分析,如姜漢榮老師在解構“工匠精神”內涵的基礎上,深度剖析了“工匠精神”的培育與現代學徒制的契合點[11];二是現代學徒制培育“工匠精神”的具體策略,如楊紅荃博士在分析現代學徒制中“工匠精神”的傳承與發(fā)展的基礎上,從企業(yè)、學校、政府、社會力量4 個方面提出現代學徒制中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12];三是傳統(tǒng)行業(yè)“工匠精神”的培育對現代學徒制的啟示,如王雯老師以瑞士鐘表業(yè)“工匠精神”的培育為切入點,提出從做好頂層設計、完善制度保障等4 個方面在我國現代學徒制中滲透“工匠精神”。[13]
三、我國現代學徒制研究的演進趨勢
研究前沿可以看做在某一時段內,以突現詞(burst terms)為知識基礎的一組文獻所探討的科學問題或專題。研究前沿必須在分析突現詞的基礎上,結合對突現詞所在文獻的分析,進行綜合判斷和探測。[14]根據CiteSpace軟件探測的突現關鍵詞及其被引歷史曲線,結合二次文獻檢索方法,對前沿主題文獻進行內容分析,可以看到2007—2017年我國現代學徒制研究主要的三類前沿主題。
(一)漸增型關鍵詞
根據關鍵詞被引歷史曲線輸出,現代學徒制為唯一一個漸增型關鍵詞。從2012年開始出現頻次突增,到2016年到達頂峰,且2017年的研究熱度依然很高。主要因為2011、2014和2015年為我國現代學徒制發(fā)展的關鍵年份。2011年教育部在江西新余開始現代學徒制試點。2014年2月26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fā)展現代職業(yè)教育,提出“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yǎng)的現代學徒制試點”,這是迄今為止我國官方第一次明確提出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2014年8月,教育部正式發(fā)布《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這標志著我國對現代學徒制的探索進入了新的階段。2015 年1 月教育部又印發(fā)了《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同時公布了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2015 年165 家單位作為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和行業(yè)試點牽頭單位正式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由此引發(fā)社會各界對“現代學徒制”的高度關注及廣泛討論
(二)穩(wěn)健型關鍵詞
從關鍵詞的折線圖來看,學徒制和工學結合是2007-2017年我國現代學徒制研究中的穩(wěn)健型關鍵詞。雖然突顯頻次在一定的范圍內存在一些波動,但總的來看,波動幅度不大,且呈現出平穩(wěn)發(fā)展的趨勢。對學徒制的研究除了2010年和2012年間處于低谷外,學界對學徒制的研究是貫徹始終的,只是研究熱度略微有所波動。2009-2010年關注度有所下降;2011年又有所回升,2012年研究熱度又開始下降,2013年開始迅速回升并在2014-2016年期間達到峰值,到2017年又有所回落但仍保持一定的研究熱度。
(三)漸弱型關鍵詞
2007-2017年間我國現代學徒制研究的趨弱型前沿主題詞有“企業(yè)管理”和“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 “企業(yè)管理”、“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這兩個關鍵詞的詞頻從整體上都呈現出下降的趨勢,也反映出這些研究主題近年來的關注度和前沿性變化情況。企業(yè)管理雖然整體上是呈現下降的趨勢,但在08到15年期間始終保持一定的研究熱度,然而在2015年以后驟然降溫,可能與之前學者們對其廣泛關注,已有研究已經較為成熟有關?,F代職業(yè)教育體系2013年一出現就達到頂點,但此后一直呈下降的趨勢,是由于受到2010 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影響,提到要建立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研究者們嘗試從職業(yè)教育體系構建的視角進行現代學徒制研究。
四、研究結論
本研究通過對中國知網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2007-2017年以“現代學徒制”為主題的論文的關鍵詞的網絡知識圖譜的繪制和分析,發(fā)現我國現代學徒制研究熱點問題研究導向較為明顯,當前的研究熱點聚焦到現代學徒制內涵、高職院?,F代學徒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企業(yè)參與問題、工匠精神等方面。其中“現代學徒制”為最大的熱點主題詞,也是2007-2017年間的漸強型研究前沿;而關于學徒制和工學結合的研究也一直是近年來的重要主題,屬于穩(wěn)健型研究前沿;漸弱型研究前沿包括企業(yè)管理、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等領域??梢钥吹浆F代學徒制的研究逐漸開始向微觀視角發(fā)展,例如現代學徒制制度問題、師徒關系等方面,研究內容更加具體,對現代學徒制的實踐更具有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Chen C. Cite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3).
[2]趙志群,陳俊蘭.現代學徒制建設——現代職業(yè)教育制度的重要補充[J].北京社會科學,2014( 1) : 28-32.)
[3]楊小燕.論現代學徒制的生長點、切入點與落腳點[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5):109-113.
[4]鄭丹. 淺析高職院校實施現代學徒制的困境與對策[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5(28):60-62.
[5]張啟富.高職院校試行現代學徒制:困境與實踐策略[J]. 教育發(fā)展研究,2015(3):45-50.
[6][8]謝俊華.高職院?,F代學徒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討[J],職教論壇,2013(16):24-26.
[7]劉曉明,朱向楠.高職院校轉型發(fā)展背景下現代學徒制推行的困境與路徑[J].現代教育管理,2016(8): 111-115.
[9]關晶,石偉平.西方現代學徒制的特征及啟示[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1(31):77-83.
[10]潘玉成.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職機電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J].職教論壇,2017,(23):53-57.
[11]姜漢榮.勢之所趨:工匠精神的時代意義與內涵解構[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6(21):9-12.
[12]楊紅荃,蘇維.基于現代學徒制的當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職教論壇,2016(16):27-32.
[13]王雯,王嬌嬌.瑞士鐘表業(yè)“工匠精神”培育分析——兼論對我國現代學徒制的啟示[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6(33):75-77.
[14]侯劍華. 工商管理學科前沿和熱點演進的可視化分析[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9:36.
作者簡介:岑華鋒(1987-),男,浙江慈溪人,工程師,浙江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主要從事教育信息化、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研究。
基金項目:浙江省商業(yè)經濟學會2018年重點課題“高職商科專業(y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yǎng)機制問題與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8SJZD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