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欽
摘要:伴隨著我國新課程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行,如何真正的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成為廣大老師的重要任務與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主要分析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如何運用個性化教學的方法推進中學物理教學的發(fā)展,為廣大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個性化;教學;物理;創(chuàng)新
個性化教學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整齊劃一的弊端,尊重學生個體個性化,在保證完成基本教學目標的基礎上使學生獲得最大提升。將個性化教學模式引入中學物理教學當中,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獲得個性化發(fā)展。本文從實際出發(fā),多方面討論個性化教學在中學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一、個性化教學概述及認識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人們對教育要求越來越高,不顧學生個體個性化而采用的班級授課制缺陷也暴露出來。人們對簡單按年齡劃分學習班級的教學制度提出質疑,為滿足更多學生發(fā)展需要,分層教學、走班制、小班教學等各類教學方式應運而生,這些教學形式從本質來說都是個性化教學。個性化教學不是簡單地以學生考試成績進行分層,而是立足于班級集體,根據學生個別需要,以促進學生獲得最大發(fā)展為目的,在學生原有基礎上展開教學,是建立在多元化測評環(huán)境之中的,多元化的彈性教學方式。經過近年來的不斷發(fā)展,個性化教學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有較大進步空間,如何利用個性化教學法提高中學物理教學質量,促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最大發(fā)展,仍是當前中學物理教師探索重點。雖然個性化教學模式以各種形態(tài)實施多年,但仍有部分家長、學生乃至教師不認同個性化教學,尤其是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原本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認為會導致兩極分化,優(yōu)秀生越來越好,而學困生則越來越差,是對學困生的一種“歧視”。其實不然,個性化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個體個性化與整體相似的基礎之上,其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最合適的教學方式,獲得最大程度上的提升。
如果將學困生與優(yōu)秀生放在一個班級教學,教師在教學中既要考慮優(yōu)秀生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拓展提升,又要保證學困生達到相應學習目標,難度較大,反而不利于這兩類學生學習發(fā)展。因此,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教學理念,科學對待個性化化教學,正確認識個性化與公平的關系,不偏愛優(yōu)秀生,針對不同發(fā)展要求的學生合理制定不同教學策略,幫助學生獲得學習進步。
二、個性化教學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教師個人的思想觀念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交互影響是比較強烈的。在傳統(tǒng)教育機制和應試教育體系中,不少老師習慣于忽視考試成績較差的學生,或者認為沒有培養(yǎng)前途而放棄,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其實,所謂的“差生”絕大部分不僅與其他同學無差異甚至還可能具備更多尚未被發(fā)掘的潛能。在此需要教師“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個體施以人性化的教學方法。
1.正確面對學生個性化
在個性化教學中,并不是根據每一學生個性化而采用具體教學措施,而是建立在班級集體之上的。根據“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學生有兩個發(fā)展平臺,第一是現有發(fā)展區(qū),即學生已達到相關發(fā)展水平,能獨立完成相關任務;第二是最近發(fā)展區(qū),即學生雖不能獨立解決某一任務,但通過簡單學習或模仿卻能夠完成。每個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不一致,教師要尊重學生個體個性化,尊重人的客觀發(fā)展規(guī)律,深入了解每一位學生。根據學生領導能力、知識水平、動手能力、物理思維等多方面因素,合理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發(fā)展層次。
2.合理選擇教學方式
個性化教學主要有兩種教學方式。其一是班級內部學習小組模式,在不打亂原有行政班級的基礎之上,通過各方面評判學生個性化,根據學生發(fā)展需要分為不同學習小組,小組內部成員能力特長個性化較大,優(yōu)勢互補。其二是行政班分層,需要全校年級性地進行考核,按一定標準進行分班,有利于教師統(tǒng)一教學。在中學物理教學中主要運用第一種教學方式。其次還有走班制、小班教學等小眾個性化教學方式,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選取合適教學方式,在原有教學模式基礎上加以適當優(yōu)化,實現教學形式最優(yōu)化。
3.制定個性化化發(fā)展目標與評價
由于每個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不同,每個學生的發(fā)展要求也不盡相同,教師要針對學生個體個性化,合理制定教學目標,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最大提升。
例如:學習小組模式下在學習《摩擦力》一課時,教師可制定如下學習目標:第一,明確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概念,了解兩者個性化;第二,熟悉滑動摩擦力計算方式,能解簡單計算題;第三,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摩擦力,哪些地方要降低摩擦力,分別有哪些方式。通過制定多個教學目標,讓學生直觀了解學習目標,對應自身知識水平及發(fā)展要求進行選取,再按不同學習目標分類進行個性化教學。這種“自助餐”式的個性化教學策略,有利于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
不同學生發(fā)展需求不同,教師評價也必然不同。例如:在學習《摩擦力》一課時,針對上述不同學習目標,原本只要求完成第一項學習目標的學生,完成了前兩項,而原本應該完成所有學習目標的學生沒有完成第三項,雖然這兩類學生學習成果一致,但教師給出的評價必然不同。因此,教師要在保護學生自尊、自信的基礎上,給予學生恰當評價。對相對低層次、內向的學生以鼓勵為主,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對層次或發(fā)展要求較高的學生以指出不足為主,幫助學生更上一層樓。恰當的評價是教學藝術的體現,教師在評價前要仔細斟酌,避免評價起負面作用。
三、結束語
個性化教學具有較強的適用性、針對性及操作性,契合學生個體發(fā)展需要與時代發(fā)展潮流,是對傳統(tǒng)以成績論英雄的教學模式的顛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本人根據多年教學經驗,提出了以上幾點利用個性化教學優(yōu)化中學物理課堂的策略。個性化教學模式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系統(tǒng),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總是隨時代在變化,教師在教學中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己任,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式,提高物理教學質量,推動中學物理教學進一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關兆宏.新課改下初中物理教學創(chuàng)新思路探析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08:69
[2]李昱.新課改下初中物理教學創(chuàng)新思路研究[J].青春歲月,2015.07:205
[3]梁東升.新課改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思路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17:173
[4]王素榮.展播新課程物理下的個性化教學[J].教師?上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