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美國移民經(jīng)驗的中國表述

      2019-09-10 07:22:44趙渭絨
      名作欣賞 2019年4期

      趙渭絨

      摘要:海外新移民作家陳瑞琳是女作家中散文創(chuàng)作的翹楚,她新近出版的散文集《去意大利——那些我最愛的地方》包含了《去意大利》《尋找雨果》《走進阿爾卑斯山》等49篇旅行散文,內(nèi)容涉及意大利、美國、英國等多個國家,是作者異域旅行見聞及精神思考的結晶。從創(chuàng)作內(nèi)容來看,大致包含三個方面的維度:情系故土的原鄉(xiāng)記憶、美國移民經(jīng)驗的中國表述、對多元文化的包容與接納。

      關鍵詞:移民經(jīng)驗中國表述陳瑞琳《去意大利》華文文學

      20世紀90年代以來,海外華文文學開始進入縱深發(fā)展的繁榮期,這一時期涌現(xiàn)出不少作家作品,從創(chuàng)作內(nèi)容和風格來看,也逐漸呈現(xiàn)出相對成熟與穩(wěn)定的特性。隨著這一領域佳作迭出,國內(nèi)學界逐漸開始重視海外華文文學的研究,對其的關注度也在不斷加強與提升,對涌現(xiàn)出的新作品也在不斷跟進與研究。旅美作家陳瑞琳近年來頗受學界關注,究其原因,可以歸結為兩點,她本人既是北美華文文學領域的重要作家,同時也是華文文學研究的評論者與研究者。因此,對應到她本人的文學成就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散文創(chuàng)作方面的成績,二是文學評論方面的成就。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僅討論其在散文創(chuàng)作方面的特點與藝術成就。

      掃描北美的新移民作家散文創(chuàng)作,以男性作家居多,陳瑞琳則是女性作家中散文創(chuàng)作的翹楚。從她第一篇根據(jù)自己在美國餐館的打工體驗創(chuàng)作的散文《餐館辛酸》伊始,陳瑞琳的散文創(chuàng)作已經(jīng)歷時二十多年,先后陸續(xù)出版了《走天涯——我在美國的日子》《“蜜月”巴黎——走在地球經(jīng)緯線上》《家住墨西哥灣》《他鄉(xiāng)望月》等,可以說在散文創(chuàng)作方面成就卓越。《去意大利——那些我最愛的地方》是其最新的散文集,包含了《去意大利》《尋找雨果》《走進阿爾卑斯山》等49篇旅行散文,內(nèi)容涉及中國、意大利、美國、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瑞士、加拿大等多個國家,是作者的旅行見聞及異域思考的結晶。從創(chuàng)作內(nèi)容上來看,大致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維度:

      他鄉(xiāng)望月:情系故土的原鄉(xiāng)記憶

      與大多數(shù)旅居海外的華文作者相同,陳瑞琳的文學創(chuàng)作從移民美國后的小試牛刀到后來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的集中發(fā)力,都包含著一股濃得化不開的鄉(xiāng)愁。這份鄉(xiāng)愁既有對故國在情感上的皈依,也有對既往生活經(jīng)歷的寶貴回憶。其作品深深植根于母語文化的血脈之中,在遙遠的異國他鄉(xiāng)細訴傾吐,情感細膩、表達真切,常常令人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筆者在韓國的大學做交換教授期間,無意中在網(wǎng)絡上讀到她的獲獎散文《他鄉(xiāng)望月》,隨之被她吸引。當一個人遠離故土,新的環(huán)境尚未融入,舊的環(huán)境已經(jīng)脫離,整個人處于一種“between in”的狀態(tài),感到的是文化上的疏離,這種邊緣與流散的狀態(tài)更令人的精神無處安放,倍感孤獨寂寥?!端l(xiāng)望月》包含著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是作者牽著小兒的手在墨西哥灣休斯敦的一片月色中,深情回憶兒時長安的散文,一路讀來,一種淡淡的落寞與憂傷像月光一樣灑遍全身。再到文章后半部分,雖然身處異域,觀賞著異國的風土人情,在情感上覆蓋的卻是濃濃的中華之情與思鄉(xiāng)之情,中國經(jīng)驗在不自覺地進行移植:“南端的大西洋里的島尋到海明威的故鄉(xiāng),加州的淘金谷里看見了馬克·吐溫的小鎮(zhèn),新英格蘭的秋天漫山是惠特曼歌唱的草葉,西北荒原上看得見杰克·倫敦筆下狼的戰(zhàn)場。然而,走在這樣的風景里,心海上卻總是浮著屈原的汨羅江、陳子昂的幽州臺、陸游的沈園,更有曹雪芹西山交往賣風箏的草屋。站在尼亞加拉大瀑布的面前,想到的竟是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干尺’,走在華州的維尼亞冰川雪山之巔,感覺里完全是杜甫老先生的‘會當凌絕頂’?!雹僮髡咴诿鎸Ξ愑虻母鞣N景象時腦海里浮現(xiàn)的仍是故土家鄉(xiāng)里的各種景象,這種情感上的自然移植不禁使作者反思:“難道真是這樣,生命的腳步離故鄉(xiāng)的堤岸越來越遠,靈魂里的距離卻是越來越近?”②可以說在思鄉(xiāng)類散文中,《他鄉(xiāng)望月》是極具代表性的。

      此外,《我的中國肚子》《一縷茶煙》《來碗羊肉泡饃》則是在異域中對故鄉(xiāng)美食的貪戀與贊美之情?!兑豢|茶煙》的語言風格頗具詩意,在表明了咖啡、酒與茶之間,唯獨愛茶的嗜好外,更是用詩意的語言描繪出在異國他鄉(xiāng)愛茶喜茶的落寞情懷:“待到午后,終于有了片刻的‘閑’,遂想起早先在倫敦街頭看見的喝茶讀小報的英人,豁然給自己斟一杯熱滾的清茶,那淡淡的茶煙確實是從手中裊裊升起,心卻不能靜,窗外紅塵依然,不能訴說,也無從傾聽,空寞的世界只有從手中沙漏般流淌,敲打著我‘獨飲’的哀傷?!雹圻@縷茶煙,對在倫敦街頭的英人是愜意,忙碌的一天中的短暫放松;對作者則是落寞的情緒與縹緲的情絲,如煙如縷,虛無縹緲,逐之不去。茶在這里象征著中國文化,而在茶煙中縹緲的思緒將寄居海外的孤獨寂寥、憂傷無奈刻畫得淋漓盡致,頗有一番“熱鬧是別人的,我什么也沒有”的飄零之感。離開是為了更好地懷念,正如旅美作家嘯塵所說:“我清楚自己的遠走他鄉(xiāng),是一種自覺的選擇,是因為要圓那樣一個悠久的夢想,在某種意義上講,我覺得自己對故鄉(xiāng)有某種程度上的離棄。于是在我的理解里,那所謂的鄉(xiāng)愁便一度成了一種奢侈的情感?!雹茏髡哂捎谠诰嚯x上與故鄉(xiāng)的遙遠,在精神上卻更顯牽戀與依賴,作者滿懷真情地將這些訴諸筆端,盡情地傾吐,這種情緒大概是每一位海外華人共有的情感經(jīng)歷。這也是陳瑞琳的散文容易引起共鳴的原因之一。

      異域之思:美國移民經(jīng)驗的中國表述

      作為第一代移民,作為個體,陳瑞琳對海外移民生活及海外華人生存境遇有著深刻的體悟,常常在散文中用白描的手法描繪海外華人的生活境遇,對他們的遭遇或同情或欣喜或反思或嘆息。在描述自身的移民遭遇時也是毫不保留,如實地進行記錄。如在《來碗“羊肉泡饃”》里,當一個來自秦川大地的異鄉(xiāng)女子孤零零地站在休斯敦百利大街無邊而絕望的寒冷中時,心里最美的事就是來上一碗家鄉(xiāng)的羊肉泡饃。第一代移民在海外求職與生存時的艱難與辛酸不由得在筆下流淌:“太陽開始下墜,休斯敦不相信眼淚,但我需要錢,需要工作。身上的白襯衣漿洗得很白,這百利大道上的餐館老板非要我說英語或者粵語。這個城市不肯講我會的語言,這個一點兒都不‘美’的國家也不想給我一條活路?!雹菡鎸嵉奶幘?,坦蕩的情懷,對故土的思念,對母語的依戀,對家鄉(xiāng)美食的渴望,還有骨子里的倔強與頑強,滴著血的疼痛的傾訴,歷歷在目的真實與真情,讀來令人涕零感下。

      作為女性作家,陳瑞琳筆下多了對移民女性的關注與同情,正如張潔在中篇小說《方舟》中的開篇題記:“你將格外地不幸,因為你是女人。”《女人花》中講述了各式各樣的移民女性的故事,是對移居海外的中國女人的集體素描。北京女孩莉莉因為愛上有婦之夫,懷了孩子,不得不嫁給休斯敦石油工,來到美國后整日被關在家里,還經(jīng)常挨打。最后,迫不得已到夜總會去跳脫衣舞。一位嬌小玲瓏的上海姑娘,花了5萬元的偷渡費被關在大木箱里幾十個小時,從卡車上扔下來時脊椎骨差點兒摔斷。即便這樣,等待她的仍然是未知的命運。而一些有錢的女人,有著大把的銀子,卻在海外過著守活寡和提心吊膽的日子。在水城威尼斯遇見的來自溫州的年輕女子,在海外打拼多年,生活境遇卻差強人意。還有上當受騙的網(wǎng)絡新娘,原以為在網(wǎng)上結識了“美國情圣”,嫁到美國后才發(fā)現(xiàn)這個機場搬運工窮得叮當響,這個男人僅僅憑借一臺舊電腦和全球120個女子談情說愛。最后,這位女性不得不拿著打印出來的數(shù)百封情書,希望媒體披露此事,以便保護更多的女性不受欺騙。而生活狀態(tài)較好的知識女性如大學中文系教授的獨生女即便過上了“早起看云,傍晚看霞,晴天的時候還能看見蒼蒼茫茫的中國!”⑥的日子,也不得不忍受遠離故土的寂寞,難以避免精神上的空虛。漫游羅馬時遇見定居海外來自安徽蕪湖的女老板依萍,通過自己的聰明智慧、勤勞勇敢,善于向西方入學習,已經(jīng)在羅馬擁有兩個家庭旅館。

      作為移居美國的知識女性和海外華文文學的開拓者與推動者,陳瑞琳的筆下少不了對海外知識女性群像的描繪?!队忠娙谌凇芬暂p松愉快的筆墨回顧了與海外華文女作家融融之間的友誼與相處細節(jié);《約會張翎》中兩位華文女作家共同為海外移民傾注了熱情與關注,在多倫多移民數(shù)量已經(jīng)多達四十萬的情況下,張翎創(chuàng)作了《新移民服務站的二十四小時》,刻畫了初來乍到、笑話迭出的新移民故事;《棕櫚深處有人家》描述到《我愛棕櫚我愛棕櫚》與《移民家庭紐約洋過招》的女作家余國英家做客的情景;《這個冬天,想起張愛玲>,梳理了哈佛華裔女學者張鳳女士對張愛玲史料的挖掘與搜集,反思了張愛玲移居美國后個人命運的變化及遭遇;《“笑”看紅塵》則抓住了海外女作家吳玲瑤最重要的個性特點“豐面帶笑”,來反映其精神氣質(zhì)和閱讀其作品的感受;《她是“游牧人”》則刻畫嚴歌苓,重點刻畫她“婷婷的身姿里蓄滿了謙虛的孤傲和誠懇的簡潔”的神韻,同為遠離故國旅居海外的作者,陳瑞琳對嚴歌苓關于生命移植的看法深表贊同:“到了一塊新國土,每天接觸的東西都是新鮮的,都是刺激的。即便遙想當年,因為有了地理、時間,以及文化語言的距離,許多往事也顯得新鮮奇異,有了一種發(fā)人深思的意義。僥幸我有這樣遠離故土的機會.像一個生命的移植——將自己連根拔起,再往一片新土上栽植,而在新土上扎根之前,這個生命的全部根須是裸露的,像是裸露著的全部神經(jīng),因此我自然是驚人地敏感。傷痛也好,慰藉也好,都在這種敏感中夸張了,都在夸張中形成強烈的形象和故事。于是便出來一個又一個小說?!雹?/p>

      放眼世界:對多元文化的包容與接納

      陳瑞琳有著對世界文化的熱情與關注,坦言:“生命的意義,就是為了睜眼看世界,看世界文化的大融合。”⑧放眼世界是生命的激情所在,在放眼世界的同時,其作品既有對多元文化的包容接納又有對自身文化的反思與整合。在《去意大利》的序中,她指出了國人在經(jīng)濟騰飛后,伴隨著物質(zhì)條件滿足的同時卻是對文化生活的輕視和怠慢,這樣就使她的作品頗具時代批判的精神,她說:“就在開始動筆寫意大利的時候,我的眼前總是浮現(xiàn)出一隊一隊、一船一船、一家一家的中國人在意大利;在威尼斯的河道里,坐在貢多拉上面的游客也幾乎都是中國人。在意大利的商店里,我曾看見中國的小伙子一擲干金,為女友買奢侈品。當我問他:‘你最喜歡意大利的什么?’他回答說:‘當然是精品店啦!’我不禁由喜而悲,喜的是中國人有錢了,可以走向世界,悲的是有些新一代的年輕人,去了意大利,卻對意大利的文化和藝術走馬觀花?!雹?/p>

      在描述自己喜愛的佛羅倫薩時,作者多用互文性的手法以不同作者的文字來共同聚焦這一地理名勝。這時候,佛羅倫薩就不僅僅是一個風景名勝,而上升為一個文化意象,在這個被物化了的對象中注入熱情、激情與生命中的愛??纯此猛瑸樯⑽募抑扃奈淖郑骸拔疫翟L了佛羅倫薩的圣十字圣殿,在這座被譽為‘意大利先賢祠’的教堂里默默轉了好幾圈,逐一辨認文化巨人的墳墓。達·芬奇死后葬在了法國,但丁、米開朗琪羅、伽利略和馬基亞維利等人都安息在這里。他們之中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賦予一個城市千年榮光,佛羅倫薩擁有好多位??v然沒有達·芬奇,佛羅倫薩也讓人忍不住想探究一下,究竟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這座城市的文化巨人可以成群結隊?”⑩由于對歐洲文化的熱愛,在游覽佛羅倫薩、梵蒂岡時,作者并未一一描述所見所聞,而是將自身的哲學、美術與文學知識相融合,形成了一個由柏拉圖、但丁、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提香、徐志摩等共同組成的中西熔爐式的藝術想象的多維空間。

      在欣賞一些世界名勝的時候,作者也不忘將自身的文化移植到西方文化當中?!队惽镄小分v述了作者在秋天遠赴英倫旅行的故事,華人在異域的體驗及其與女友在英倫找路時的小小挫折占據(jù)了文章的大半篇幅,更多的是將異域之景融入個人感情當中進行敘述。在陳瑞琳的其他散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普遍性特點,那就是景是他國景,情是中華情。例如在《雨中劍橋》《大英博物館》等散文中,眼睛觀著異域的景,心里隨時浮現(xiàn)的卻是中華感情。令人感到驚奇的是這種文化的對接顯得非常自然融洽,毫無違和之感。例如在喝英式茶時自然聯(lián)想到周作人關于品茶的趣味;在游覽溫莎古堡時無意帶出英國貴族覺得中國人愛嬉笑、天生樂觀快樂的情景;游覽大英博物館時想起席慕蓉歌頌的“五月歐洲的陽光”的詩句;漫游蘇格蘭高地時想起女作家李黎翻譯的湖名;在尋訪雨果故居時,作者不限于外景的描摹,而是從歷史的深處出發(fā)對歷史對人性發(fā)出縱深的思考,使淺顯的旅行散文具有非同凡響的意義。此外,布魯塞爾的中國城,多倫多的中國城,波土頓的中國城,作者每到一處一定要借機造訪華人聚居的中國城,而中國城里的中國人在海外的生活現(xiàn)狀是作者最為關心的,也成為旅行的重點。腳步踏遍世界各地,在不間斷地對干山萬水的追尋中,作者內(nèi)心始終秉有一顆中國心,隨時隨地表達對中國人的關心、對中國情的關注。在波士頓,她真誠地告訴朋友想去看看生活在這里的中國人,當孩子問,為什么跑那么遠來中國城吃飯時,“我不能回答,小小的孩子怎能明白母親血脈里所沉淀的那種依戀”(11)。腳步越遠,心靈越近,在不斷地行走觀察與對比觀照中,作者的胸懷漸漸開闊起來,心中多的是對多元文化的接納、對自身文化的眷戀,常常不由地發(fā)出:“中國人在海外,所努力的除了締造新生活的夢想,不也在傾心傳承著自己民族文化的精髓,譜寫著移民的歌里最動人的篇章”(12)嗎?

      綜觀陳瑞琳的散文作品,我看到的是一位長年旅居海外的華文女作家對故國家園的深情回憶、對移民生活的自我超越、對多元文化的包容與接納。其實,身體的流散狀態(tài)在精神上更多地表現(xiàn)為一種對母國文化的執(zhí)念,流散各地的海外華人身上流淌著相同的中華血脈,有著對中華文化的普遍認同。無論相距多遠,他們在文化上都有著一致性,在精神內(nèi)核上有著凝聚力。這就是他們無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相遇,都兼有一個共同的文化身份,在語言、文字、飲食、習俗、節(jié)日、生活方式與精神追求上多有共性,形成了一個散居世界各地的人類精神的命運共同體。這就使得以陳瑞琳為代表的海外華文作家相互之間有著情感上的依賴與聯(lián)系,在他們的創(chuàng)作中形成了一種以中華文化為內(nèi)核的向心力與凝聚力,使這個團體更加團結,更加溫暖。這種物理屬性上的離散并沒有成為精神上離心的因素,恰恰相反,他們形成了一個以中華民族精神為底色,以中西文化的碰撞與融合為表象的特殊精神聚合與交流的空間。這樣,離散與游走便具備了精神追尋的哲學意義,正如陳瑞琳在《去意大利·后記》中所說:“我希望能夠在更廣闊的背景下表達自己游走世界各地的文化感受,其中一個個行走的故事超越了一般意義的山水游賞,而是進入到新的文化理想的探索。一個東方女人,移居到北美墨西哥灣的海岸邊上,傾聽著來自加勒比海深處的濤聲,親歷過東西方的花開花落,懷想著一個個悲歡離合的故事,在文學的意義上思考著‘當東方遇到西方’這百年不解的話題。”(13)

      顯然,海外華文文學由于特殊的視角,其作品相應呈現(xiàn)出其特殊性,這種特殊性在于它既包含文化之間的沖突與排異,又包含文化之間的包容與接納。而寄居海外的華人作為文化邊緣人,不得不面對多種文化,如何合理而巧妙地應對與處理文化之間的沖突,如何在接納與包容他國文化的時候不被他國化,是每一位在外華人應該思考的問題。在其作品中我們不僅僅看到其面對各類文化時的困境,還看到了他們關于異域生存境遇的智慧表達。這是一種超越了單一民族與單一文化的處境后,所擁有的地球人的視野與氣度,是我們今天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途徑之一。今天的陳瑞琳已經(jīng)不是在餐館里打工的那個勢單力薄的異鄉(xiāng)女子,而是擁有眾多頭銜和影響力的海外華文作家,是海外華文文學與作家的發(fā)掘者與伯樂,是推動我國海外華文文學學術事業(yè)發(fā)展的領軍人物,是世界華文文學界的重要評論者與重要推動者。她在完成了個人華麗轉身的同時,也推動著世界華文文學的進步,在一些重要的學術年會上她發(fā)出許多富有卓見的論斷與擲地有聲的倡議。細觀之下,其文學與批評的視野已經(jīng)開始放眼全球,她的抱負與胸懷勢必會促使世界華文文學走向更好的未來。

      ①②③⑤⑥陳瑞琳:《他鄉(xiāng)望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65頁,第65頁,第125 126頁,第50頁,第1 5頁。

      ④嘯塵:《珍藏的鄉(xiāng)愁》,《國風》第II期,1997年9月28日。

      ⑦嚴歌苓:《洞房 少女小漁》,春風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第247頁。

      ⑧⑨⑩(11)(12)(13)陳瑞琳:《去意大利——那些我最愛的地方》,鷺江出版社2017年版,第2 3頁,第3頁,第5頁,第164頁,第95頁,第240頁。

      平乐县| 滨州市| 邵武市| 璧山县| 湘潭市| 淄博市| 上虞市| 锦州市| 呼伦贝尔市| 托里县| 准格尔旗| 西安市| 孝感市| 司法| 湘潭县| 印江| 郎溪县| 芒康县| 灌南县| 连州市| 天峻县| 塔河县| 远安县| 南部县| 林周县| 紫云| 十堰市| 理塘县| 洱源县| 班玛县| 马公市| 天全县| 丰原市| 柏乡县| 阳原县| 无锡市| 巨野县| 桦甸市| 安福县| 桐庐县| 共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