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丹鳳
你了解“囍”字嗎?又是否想過要收藏“囍”?當成百上千件帶有“囍”字的物件擺在你眼前,你會有什么感受?
人們總是容易忽略那些習以為常的東西,比如“囍”字。剪紙、茶壺、搪瓷盆、椅子、被褥、帽子……大大小小、形態(tài)各異的“囍”字,或雕刻或印刷或粘貼,裝飾著我們的生活用品,可誰又曾留心過這些“囍”字?又有誰會一擲千金將之收藏?
生活在北京的王艷平就是這樣一個人,她深愛著“囍”,也收藏著“囍”?!拔矣X得,中國的‘囍’字,不論是在字形上還是在文化內(nèi)涵上都極具美感。首先,它是對稱的,就像兩位婀娜多姿的舞者,舞姿一致又和諧。其次,‘囍’文化是熱烈而又喜慶的?!畤帧趾兴膫€‘口’,寓意多子多福,人丁興旺??傊畤帧钟幸环N讓人高興、給人幸福感的特質(zhì)??吹剿?,你會從心底生出一種歡喜之情?!蓖跗G平笑著說道,語調(diào)中飽含熱情。這正是她收藏“囍”字的原因。
一見鐘“囍”
三十多年前,王艷平離開了工作多年的中央芭蕾舞團,結(jié)束了自己的專業(yè)舞蹈演員生涯。她為芭蕾舞奉獻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此后,她又陶醉在“囍”之舞韻當中。
在收藏“囍”字之前,王艷平在電視中見過收藏了一千把勺子的外交官,在紐約觀賞過掛滿西式瓷壺的茶店,這讓她對收藏產(chǎn)生了興趣。最初,她跟著一幫朋友在古玩市場“淘寶”。物件倒是淘了不少,但談不上多么心動,只是享受這種“淘寶”的樂趣。直到1999年,她在古玩市場看到一個玉掛件,小小的白玉,上刻醒目的“囍”字。那種驚艷和歡喜之感瞬間擊中了她的心。當時,王艷平就決定,往后只收藏“囍”字。
“囍”字就像兩位舞者,一直在王艷平心中翩躚起舞,讓她向“囍”而行。二十多年來,王艷平跑遍了全國各地的古玩市場,收集了幾千件帶有“囍”字的物件,包括戲服、帽子、鞋、椅子、婚床、木柜、陶瓷、舊結(jié)婚證書等。這些物件絕大多數(shù)都是近現(xiàn)代的民間生活用品,其中,兒童帽600余頂,舊結(jié)婚證書700多張。年代最久遠的是一件清代百花戲服,上繡百花,下墜流蘇,“囍”字就繡在正前方的流蘇上。
心中有“囍”
王艷平到底有多愛“囍”呢?她說起了一個與舊結(jié)婚證書有關(guān)的故事。
一次,王艷平聽說北京潘家園有家古玩店售賣舊結(jié)婚證書,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就趕到潘家園。從櫥窗中,她果然看到不少帶有“囍”字的舊結(jié)婚證書,但因去得太早,店鋪還沒開張,她只能先到別處逛逛。結(jié)果,等她再回來時,卻看見一個男人剛剛買下那些舊結(jié)婚證書。王艷平想讓人家轉(zhuǎn)讓卻被拒絕,不死心地問:“大哥,我能去找你嗎?”買主莫名其妙地反問道:“找我干嘛?”其實王艷平只是舍不得那些舊結(jié)婚證書,想去看看而已。
雖然之后王艷平收集了不少的結(jié)婚證書,但她對此事依然久久不能忘懷。“當時,我真的感覺特別心痛,就像自己身上的肉被割了一樣的疼。那位店長看到我這副表情也不忍心,承諾以后會幫我找‘囍’字。這件事也讓我明白,我對‘囍’字的熱愛早已深入骨髓,無法自拔?!蓖跗G平說道。從那以后,王艷平更堅定了自己收藏“囍”字的決心,至今未休。
在收藏“囍”字二十多年后,王艷平將其心路歷程和她所收藏的“囍”字物件的圖片集結(jié)成著,出版了日歷《天天有喜》和圖書《收藏幸福》。同時,王艷平也在北京藝術(shù)博物館、今日美術(shù)館、北京798藝術(shù)館、莫斯科東方藝術(shù)館等舉辦“囍”文化展。2018年底,王艷平不遠千里趕赴上海,在上海藝術(shù)館舉辦了歷時一個月的“囍緣—王艷平‘囍’文化收藏展”。
“囍”字由來
談起“囍”字,王艷平也提及了中國的“囍”文化。在中國文字里,“囍”字極為特殊。說它是字,卻在漢語字典中無處查詢。若說它不是字,我們卻慣常地把它讀作“喜”,其“雙喜”之意人人皆知。其實,“囍”字更像是一種符號、紋飾或吉祥圖案,故也稱“囍”字紋或雙喜紋?!皣帧弊旨y早已深入我們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喜慶場合,絕少不了它。
那這“囍”字又是從何而來?據(jù)傳,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青年時赴京趕考,路遇一馬姓人家。其時正值元宵佳節(jié),這馬家大門口不僅高掛走馬燈,燈下還懸一聯(lián),為“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這一聯(lián)別具意味,是馬家的招親之作:誰要是能對出下聯(lián),誰就能與馬家女兒喜結(jié)良緣。當時的王安石并沒有對出下聯(lián),但也記住了這個上聯(lián)。
汴京考試時,主考官指著衙前的飛虎旗出題:“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要求對出上聯(lián)。王安石心里一動,脫口而出馬姓人家招親的那半副聯(lián)??脊僖宦牬笙?,頻頻頷首稱許。歸鄉(xiāng)途中再遇馬家,王安石見招親聯(lián)依舊無人對出,便以面試的出聯(lián)回對,順利被馬家招為女婿,結(jié)成了一段姻緣。
這時,又傳來王安石進士及第的喜訊。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真是雙喜臨門。欣喜不已的王安石立即在已寫就的“喜”字旁又加上一個“喜”字,成了連體的“囍”,并貼于門上。此后,寓意吉祥喜慶的“囍”字便流傳于民間。
雖說稗官野史不足憑信,但在明清時期,“囍”字卻已真正流行起來。那時,“囍”字已成為一種民間常用的裝飾紋樣,被廣泛用于銅器、瓷器、布帛、家具、木雕、服飾、書畫,尤其是剪紙、年畫等領(lǐng)域作為裝飾之用,寓有雙喜臨門、喜上加喜之意。在清代咸豐、同治和光緒年間,“囍”字紋更是極為盛行,宮廷內(nèi)院也在影響之列,但各個時期表現(xiàn)手法不一,主要是字體各有不同,在民間就更為靈活了。王艷平收藏的那件清代百花戲服上的“囍”正是那個時候“囍”字紋的一個縮影。
“囍”的藝術(shù)
王艷平把自己收藏的這些“囍”字物件稱為來自民間的藝術(shù)品?!斑@些物件,每一件都來自民間,都與現(xiàn)實的人產(chǎn)生過聯(lián)系,背后都有著與人相關(guān)的故事,都承載和體現(xiàn)著人們樸素的情感與藝術(shù)創(chuàng)造力?!蓖跗G平說。
的確,古往今來,人們總是把目光更多地投向那些要么是宮廷制造、要么出自名家手筆的名貴文物,往往容易忽視那些來自民間的、看起來普普通通卻又別具匠心的藝術(shù)作品。“就像我收藏的那600頂帽子,初看它們很相似,若你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雖然它們都帶有‘囍’字,但除此之外,它們沒有任何相似之處,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精心設(shè)計的。這難道不是民間藝術(shù)的體現(xiàn)嗎?”王艷平說道。一位意大利外交官夫人在參觀了王艷平收藏的帽子后,不由感嘆道:“這些帽子讓我認識到中國民間藝術(shù)是如此精深,完全不是我以前所認為的那樣淺薄。”
還有張紅漆四腳椅子,靠背中央雕刻著四四方方的“囍”字,而字兩旁分別鑲嵌著兩塊小小的鏡子,椅子底座還能展開,展開后正好合成一把小梯子?!耙话研⌒〉囊巫?,又能坐,又能作梳洗之用,還能當梯子使,一舉三得,物盡其用。制作這把椅子的人真是心靈手巧?!蓖跗G平說。
當這些來自各個年代的物件齊聚一堂時,它們不僅是“囍”字大集錦,也是中國人生活智慧的薈聚,更是一部年代變遷史。多少物件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承載了許多的情感和祝福,最后卻又消失于時光中。
看著這些帶有“囍”字的物件,你似乎都能想象出它們背后的故事,熟悉而又陌生:民國時期,一位母親正一針一線親手為孩子縫制“囍”字童帽,一位木匠正為客戶定制的婚慶家具雕刻“囍”字;50年代,一對新婚夫婦在親友的見證下領(lǐng)取了結(jié)婚證書;70年代,一位母親以“囍”字木箱、被子、搪瓷盆作嫁妝淚別出嫁的女兒;90年代,慈祥的奶奶從印著“囍”字的鐵皮餅干盒里拿出點心給孫兒吃……
一個個“囍”字背后,是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一個個物件背后,是無數(shù)人的情感和生活故事。這都是時代的印記和氣息。如今,當我們被現(xiàn)代消費主義浪潮裹挾著無法停下腳步時,請不要忘記那些傾注著情感的物品曾帶給我們的“小而確定的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