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明
在小學(xué)生的作文里,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的描述:“我非常害怕!”“我好緊張呀!”究竟怎樣害怕、怎樣緊張,害怕、緊張到什么程度,讀者無法從文字里感知。
內(nèi)容乏味、概括性語句偏多、缺少細(xì)節(jié),是小學(xué)生作文最常見的問題。那怎樣才能讓文字活起來、文章生動起來呢?
合理運(yùn)用肢體語言和心理活動,豐富表述內(nèi)容
例句:我好緊張呀!
修改后:
我的心怦怦亂跳,大腦一片空白,手心濕漉漉的,兩條腿開始不聽使喚,像篩糠似的亂顫。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緊張了,身體一定會做出反應(yīng)。有的人會緊張得冒汗,有的人會緊張得總想上廁所,還有的人緊張得語無倫次、手足無措。修改的文字里添加了手心出汗、心跳加速、腿腳不聽使喚的描述,于是“緊張”這種感覺就變得具體、生動而且鮮活。
小學(xué)語文課本選取了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窮人》,文中對等待丈夫出海歸來的桑娜是這樣描述的:
桑娜聽著波濤的轟鳴和狂風(fēng)的怒吼,感到心驚肉跳。
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jīng)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門嘎吱一聲,仿佛有人進(jìn)來了。桑娜一驚,從椅子上站起來。
丈夫出海未歸,生死未卜,家里的幾個孩子嗷嗷待哺,自己又擅自做主把兩個孤兒抱回家,桑娜的緊張與糾結(jié)在作者的心理描寫中愈發(fā)濃烈?!靶捏@肉跳”“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忐忑不安地想”“一驚,從椅子上站起來”——這些描述,將桑娜內(nèi)心的糾結(jié)、緊張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恰當(dāng)運(yùn)用聽覺、觸覺、味覺等感官,讓文字更有味道
例句:我非常害怕!
修改后:
沒有燈光,伸手不見五指。一顆顆淚珠滾落腮邊,掉在炕席上,發(fā)出“啪啪”的聲響。一根根頭發(fā)從頭皮上立起來,脊梁骨嗖嗖冒著涼風(fēng)。喉嚨里發(fā)出的呼吸聲,越來越響,越來越響——我蜷縮到炕角,抱著媽媽的棉襖,大氣兒不敢出。
修改后的文字里增添了視覺、聽覺、觸覺的描寫——“沒有燈光,伸手不見五指”“一顆顆淚珠滾落腮邊,掉在炕席上,發(fā)出‘啪啪’的聲響”“一根根頭發(fā)從頭皮上立起來,脊梁骨嗖嗖冒著涼風(fēng)”?!昂ε隆?,單單兩個字,給人的印象很模糊,當(dāng)我們調(diào)動感官來描寫時,文字變得靈動起來,“害怕”這種感覺也就讓人感同身受了。
好的文章就是把色香味俱全的文字盛宴擺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品嘗。很多經(jīng)典的作品,都是我們學(xué)習(xí)的范本。
聽到街上響起咕嚕咕嚕的車輪聲,聽到從遙遠(yuǎn)的沼澤地那邊傳來仙鶴的鳴叫聲,還有那只奶山羊惱恨的“咩咩”聲。麻雀把窗戶紙碰得撲棱棱直響。喜鵲在院子外那棵白楊樹上叫個不停??磥斫裉煺媸怯邢擦?。(聽覺)
它小,就能輕易地從疏格籠子里鉆出來。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紅嘴紅腳,灰藍(lán)色的毛,只是后背還沒生出珍珠似的圓圓的白點(diǎn)。它好肥,整個身子好像一個蓬松的球兒。(視覺)
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味道。梨香香的,菠蘿甜甜的,還有蘋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氣味,都躲在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腳,常被那香味勾住。(嗅覺)
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對百草園的描述,充分利用了聽覺、視覺、味覺的描寫。在這里,蟬會“長吟”,油蛉會“低唱”,蟋蟀會“彈琴”,讀者的想象也會生出翅膀。在作者的筆下,百草園是一個充滿了顏色和聲音的生命世界,是孩子們的歡樂世界,連那青青的野草叢里,也藏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視覺)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躥向云霄里去了。(聽覺)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聽覺)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聽覺、視覺)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luò)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視覺)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yuǎn)。(味覺、視覺)
(選自《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文字宛如一道菜、一幅畫,如何讓這道菜色香味俱全,讓這幅畫色彩宜人、栩栩如生,需要作者用心揣摩、精心創(chuàng)作。使用肢體語言,調(diào)動所有感官,把抽象變具體,讓文字有味道,讀者就會循著作者的文字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