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某小學班上25個同學,23個成了班干部。得知自己的孩子未當上班干部的圓圓媽媽跟老師溝通。第二天,圓圓告訴媽媽:“我已經(jīng)是班干部了,老師讓我當領讀員了?!?孩子比較優(yōu)秀卻不是班干部,內心焦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可憐天下父母心的背后,我們是不是需要反思,孩子當不當班干部,父母是否應該如此看重。從現(xiàn)實來看,沒有必要為了滿足學生想當班干部的心理,來一次“雨露均沾”式的任命。
一個班級真的沒有必要有那么多的班干部,人人“官帽加身”反而會造成班干部本身所具有的責任意味有所淡化。家長也要引導孩子正確看待班干部這一職責。在認同孩子想當班干部、積極尋求進步的心理的同時,引導其學會為優(yōu)秀同學加油助威,認識到做班級普通一員也能為班級作貢獻,也能產生自我價值。如果能以淡然的心態(tài)看待班干部評選,同樣是一種優(yōu)秀的表現(xiàn)。圓圓的家長如愿以償后,有強化孩子“班干部情結”的嫌疑,不見得對孩子的未來成長有益。
(摘自《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