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梅狐貍
潮流不敗是“皮裙”
似乎每隔幾年就會盛行一陣“皮裙”,在大家的印象里“皮裙”也似乎與“中國風”無緣。但是有學者考察了《紅樓夢》《后紅樓夢》《紅樓復夢》這幾本與“紅樓”相關的小說以后發(fā)現(xiàn),此時存在一種極具時代印記的裙子類別——皮裙,在往后的小說中卻不見了蹤影。王熙鳳穿的“大紅洋縐銀鼠皮裙”就是很典型的一條“皮裙”,與如今利用“皮裙”的光澤和剪裁突出女性性感飽滿的曲線所不同的是,王熙鳳的“皮裙”是貴氣與嬌媚兼顧的一種別樣風情。
人類使用皮革材料的歷史,恐怕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從材料到如豹紋這樣的圖案元素,都在服裝設計中體現(xiàn)的是野性與神祕。在現(xiàn)代服裝中的”皮裙”剛剛來到中國的時候,就受到前衛(wèi)女性的歡迎,但也不乏反對的聲音,當時就有文章在媒體上直指這是外國紅燈區(qū)的裝扮,做如此打扮的中國女性是東施效顰、崇洋媚外。
這樣激烈的論調,在如今看來未免是大驚小怪,也恐怕少人告知他一聲曹雪芹筆下“粉光脂艷”的鳳姐兒家常裝扮也不過是一條多了湖州頂級絲綢加持的“皮裙”罷了。當然這個湖州頂級絲綢“洋縐”是非常要緊的,這“紅樓”的奢華與風情、“中國風”的傳統(tǒng)與工藝,也盡在絲綢與皮草微妙的相融之中了。
少女心是開滿花的裙角
在裙子的裝飾上,最多的便是可以體現(xiàn)大自然茂盛生命力的“撒花”“百蝶”題材了,而且上下衣裙往往互相呼應。身上穿的是“縷金百蝶穿花”,搭配的裙子便是“翡翠撒花”,流光溢彩的金色與嬌翠欲滴的碧綠,低空紛飛的群蝶和風中搖曳的百花,將“蝶戀花”這樣一個傳統(tǒng)清雅的題材演繹得輝煌燦爛。
百花在裙裾上開遍,染上最率真可愛的少女氣息。
但是對于古時候的女性來說,“百花”的圖案不僅具有春天氣息,還有生殖暗示,從清宮留存的便裝看,這種題材具有超高的人氣,從緞織、緙到配刺繡,當時的人們極盡工藝的表現(xiàn)形式去描繪它的可愛。花與鳥蝶,也成為西方世界里關于中國風最浪漫的描述。
在18世紀的法國,一種名為“Chinoiserie”的風格迷倒了凡爾賽所有的貴族,在富麗、奢華的表皮之下,盡是百花與鳥蝶互相穿梭的畫面。后來的設計大師們,在汲取“中國風”時也就再也放不下這種秀麗明媚的題材了。
“石榴紅”是中國紅
說起屬于中國的色彩,紅色一定是首選的。在《紅樓夢》中,大多數(shù)有關裙子的筆墨都是與外貌有關的描寫,唯有一處是和情節(jié)相關的,那就是“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因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這句俗語,“石榴裙”也便有了幾分男女之間曖昧流轉的旖旋風情。但是“石榴裙”究竟指的是怎樣的裙子,古往今來從來也沒有人愿意將它寫實了,似乎是唯恐打破人們的遐想,但是關于“石榴裙”的色彩一致認同,它是石榴熱至咧嘴時那種濃烈而天真的紅色。因這最旖旎的“石榴裙”,也就有了最旖旎的“中國紅”。
但是紅色在清末民初開始有了嫡庶之分的作用,張愛玲說“逢著喜慶年節(jié),太大穿紅的,姨太大穿粉紅,寡婦系黑裙”,女人的身份地位和她的處境,便在這裙子的顏色上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然而世間事多的是變通之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就提到一位姨太大為了區(qū)別正室又不落風頭,穿一種用多種色彩拼接而成的“月華裙”,裙門依然用大紅,并且鑲滿裙花,用豐富的色彩掩蓋自己不能穿大紅的遺憾。可見在“美”與“權”的融合之上,用不盡的是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