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初,中宣部“毛選英譯室”秘書鄒斯履常騎車往返于北京西城區(qū)堂子胡同和中南海之間?!睹珴蓶|選集》前三卷的翻譯中,凡遇到疑難問題,“毛選英譯室”定奪不了的,就由鄒斯履去中南海請示毛澤東的秘書田家英。
英文最好的“兩個半”
隨著中國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由中共中央正式編輯出版一部《毛澤東選集》的工作提上了日程。英譯本的工作是與“毛選”的編輯工作同時展開的。
英譯“毛選”的組織者,既需要很高的政治理論水平,又需要扎實的英語功底,徐永煐幾乎是不二人選。周恩來曾說,他認識的中國人,英文最好的有兩個半:“半個”是宋慶齡,因為中文不算好;“兩個”,一個是陳翰笙(也有說冀朝鼎),另一個就是徐永煐。
1950年5月,中共中央宣傳部英譯毛選委員會(1951年11月改名為“毛選英譯室”)成立,徐永煐被任命為主任。也正是這個月,26歲的鄒斯履從舊金山經香港、天津回到北京。
鄒斯履1939年在西南聯大讀書時加入了中共地下黨,做學生工作。1945年他從重慶赴鄂豫皖解放區(qū),待了一年半。1947年,在被國民黨逮捕獲釋后,他隨擔任南京國民政府駐聯合國糧農組織執(zhí)行委員的父親赴美留學,后輟學在《美洲華僑日報》工作。
回國不久,鄒斯履被任命為委員會秘書,行政十三級,相當于副司長,吃小灶。他負責委員會成員的人事、生活和思想,以及譯稿的政治審查,也充當委員會與毛澤東秘書田家英之間的聯絡員。
群賢畢至
英譯毛選委員會設在北京西城堂子胡同的一個大院子里。最初,除徐永煐和鄒斯履外,委員會只有一位譯者——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新聞學院畢業(yè)的趙一鶴。
1950年仲夏,時任政務院出版總署國際新聞局局長喬冠華來清華,面訪錢鍾書。8月,錢鍾書被借調進英譯毛選委員會,但每周末,他都會回清華指導研究生。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哲學系創(chuàng)始人金岳霖也被請進了委員會?!啊睹珴蓶|選集》里有許多哲學思想,需要一個懂行的學者?!编u斯履說。陸陸續(xù)續(xù)地10余位學界名流加入進來。
英譯室里,每個人都有分工。如金岳霖負責翻譯《實踐論》《矛盾論》等,錢鍾書則負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政治問題和邊界黨的任務》和《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zhàn)勝利而斗爭》等。
翻譯的第一步,是精讀原文。譯完后,再相互校勘,一個人念原文,一個人對譯文。還要經過若干次集體???,才能最后定稿。
在英譯室里,金岳霖和錢鍾書是兩座高峰。
在外交部政策委員會任職的徐鳴常去堂子胡同找徐永煐和鄒斯履聊天。他回憶,徐永煐談得最多的就是金岳霖。尤其在翻譯哲學著作時,每遇到重大疑難,徐總要倚重金岳霖來定奪。
金岳霖則回憶,《毛選》一卷中《實踐論》一文有一句“吃一塹,長一智”,金岳霖不知如何翻譯是好,問錢鍾書,錢鍾書脫口而出答道:“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惫?jié)奏感強,又押韻,令人叫絕。舉座佩服,金岳霖也自愧不如。
“倫敦版”問世
1954年3月29日,英共中央總書記波立特致函中共中央,建議在英國出版《毛選》第二卷英譯本時刪去《戰(zhàn)爭和戰(zhàn)略問題》一文中關于資本主義國家暴力革命的兩段話。其理由是,武裝革命的主張不符合英共“走向社會主義之路”的綱領,英國的法律也禁止一切公開出版物出現推翻政府的言論。
5月11日,中宣部起草了中共中央復信稿,表示同意。8月13日,中宣部收到毛澤東的批示:陸定一(時任中宣部長)同志,中宣部在這個問題上犯了錯誤——同意英國黨的錯誤提議——應當注意。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立刻按毛澤東的意見重新起草了復信,表示不同意刪去。“因為毛澤東同志在該文件中所說到的原則,是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并不因為國際形勢的變化,而需要作什么修正。而且《毛澤東選集》已經出版俄文版及其他外國文版,都沒有作什么修改。”
但是,英共最后仍然刪掉了這兩段,出版了《毛澤東選集》前三卷,起印1.2萬冊。
倫敦版前三卷問世之前,1953年底,翻譯工作基本結束,毛選英譯室撤銷,徐永煐奉調外交部政策委員會任負責人,鄒斯履調往《人民日報》國際版任評論員,其他人各自歸位。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