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華
灰瓦片,是最堅硬的泥土。
和泥、脫坯、煅燒。泥土在窯里經(jīng)烈火高溫煅燒,沾染了滿身煙火氣息,褪去泥土的卑微,換上一種滄桑的青色,從里到外發(fā)生了質(zhì)的蛻變,用手指輕輕一彈,發(fā)出金屬的聲響。從此,那些出自于地下的泥土,就有了一個新的名字——灰瓦片。
離開泥土,就離天空更近了。
熏染著滿身的人間煙火,從此高居房頂。無論山間僻壤,還是通衢曠野,我們都可以看見它的身影。灰瓦片,離泥土遠(yuǎn)了,離天空卻近了。
俯視著泥土上的蕓蕓眾生,草木枯榮,瓦片不喜不悲不輕浮,不沉淪。
或許,瓦片從未削薄泥土的底蘊(yùn)。堅硬,不缺乏溫暖獨(dú)立;獨(dú)立,卻從不孤獨(dú)。
一片一片青灰色的瓦,肩并著肩,手挽著手,整整齊齊覆蓋在房頂。像一首飽含蒼涼韻味的樂曲,吟唱在風(fēng)里、雨里。風(fēng)可以沿著瓦檐游走,輕輕地,用歲月的唇,吻著涼薄的檐,低吟、淺唱。那種哀婉音符,就在瓦縫里飄浮、游蕩;雨也可以從瓦片上掠過,稀稀疏疏、密密匝匝,或隱隱約約,或清清楚楚地襲來,那種只有金屬才可以發(fā)出來的聲音,就在一片一片瓦片上響起來,輕柔,或者激越。敲醒了歲月,也沉醉了屋子里的人。
有時候,我會坐在山坡,看著陽光一點(diǎn)一點(diǎn)漫過來。一壟一壟的瓦,明了,又暗了。分不清是陽光在流動,還是那些灰瓦片在光陰里慢慢行走?;彝咂?,一層層疊壓著,像一個個疊在一起的日子,在陽光下都清晰顯露出來,讓我慢慢閱讀。瓦梭草在陽光里揮灑出迷人的光線,似乎剛剛從沉睡中醒來。光亮從瓦片的縫隙鉆進(jìn)去,喚醒了仍在夢中的鳥兒,它們在明媚的陽光里,拍著溫暖的翅膀,呼啦啦飛起來,攪亂了一房頂?shù)墓庥啊?/p>
陽光移過來,也照在我的身上。村子里大片大片的灰色屋頂,都沐浴在早晨的陽光下,像一幅暖洋洋的老照片。老房子的屋頂上,瓦片都陳舊了,生出了許多纖細(xì)的草、伶仃的小樹,偶爾還會看見幾朵搖曳的花,也都被鍍上一層橘紅,十分迷人。家家戶戶的煙囪冒出縷縷炊煙,彌漫在房頂?shù)纳峡??;疑耐咂?,更加綽約了。在我的眼里,每一家房頂?shù)幕彝咂?,都在講述著故事。
我更喜歡把它當(dāng)作一部書來讀。打開來的書頁,袒露在一片燦爛的陽光底下。陽光從早到晚,一行行翻閱,一字字琢磨,春風(fēng)、夏雨、秋霜、冬雪……被陽光,明了,又暗了;暖了,又涼了。袒露在風(fēng)里、雨里。風(fēng)一陣陣吹來,將那風(fēng)雨的故事,積淀在厚厚的書頁里,銘刻進(jìn)一個個秦篆漢隸中,清晰了又模糊,模糊了又清晰。一片一片瓦,就是一個個沉甸甸的文字,記載了一段歲月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也記載著一個家庭的喜怒哀樂、艱辛與富足。有時候,我會癡迷于那橫縱成行的字符。那種青灰的色彩,足夠凝重,足夠豐厚。書頁翻不動,歲月也不會回到過去,我們卻可以從那一片片青灰色的瓦上,咀嚼歲月的蒼涼,懷想往昔的分量。
瓦片堅硬,卻抵不住歲月的堅硬。
瓦片的顏色深了,淡了;瓦片的分量重了,輕了;瓦片的棱角漸漸磨損。有些純度不夠的瓦片,在歲月行走的腳步里,開裂、破碎,破壞了一房頂?shù)拿栏信c韻律。歲月。變得殘缺不全;日子,也陰晴不定。
碎了的瓦片,漏風(fēng)、漏雨,也漏了一段平靜日子。
風(fēng)襲著雨潑灑在瓦片上,而從那破碎的瓦片滲漏下去。一滴、兩滴、三滴……雨點(diǎn)終于尋到了瓦片的破綻,放肆地順著泥土鉆下去,在屋子里一圈一圈畫著圓,染著發(fā)黃的圖案。一瓦破碎,全房頂?shù)耐咂坪跏幦粺o存。男主人一邊詛咒著這該死的天氣,一邊搬來梯子,爬上房頂,將那破碎的瓦片撿拾起來,扔到泥水里。破碎的瓦片瞬間就被泥水淹沒。
來自泥土,最終,又歸于泥土。
脫離了泥土的瓦片,卻從不拒絕塵土的拜訪。一粒粒的塵埃,隨風(fēng)飄來,落進(jìn)瓦片溫暖的懷抱。經(jīng)年累月,片片瓦片的縫隙間,沉淀出一片泥土。
瓦與泥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草籽隨風(fēng)飄落,有樹木的種子被空中的鳥兒遺失,跌落下來。這些草籽、樹種、山花的種子,在高高的房頂,在一壟一壟的灰瓦片里找到了家的感覺。
草籽、樹木的種子發(fā)芽、生長、長大。一片綠意在青灰色的瓦上蔓延明亮。
灰瓦片,一片挨一片,一片扣一片,環(huán)環(huán)相扣,片片相依。覆蓋在千家萬戶的房頂上,蔽著風(fēng)風(fēng)雨雨,護(hù)佑著屋下那些平靜的日子。鳥兒飛來,在瓦片底下尋找到了安全與溫暖,嘰嘰喳喳,在那里生兒育女,繁衍生息。一窩鳥兒飛走了,又有幾窩鳥兒在瓦片底下找到了自己的家。鳥兒起起落落,翩翩然,一房瓦片成了鳥兒的樂國。
冷峻、堅硬的灰瓦片啊,終于沒有失掉泥土的仁厚,承載著歲月,也托舉著生命。
選自《兒童文學(xué)》(經(jīng)典)2019年第7期
孫國華,散文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