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雪
人們總想給流傳至今的美好愛情找到更堅固的佐證。文字與傳說是不夠的,最好是能“有一個地方”——一個像樹根一樣的地方。在那里,有自古而來的山川河流、園林花草、宮殿陵墓、故宅廟宇,見證自古而來的愛情從最初到永恒的模樣。在幅員遼闊的中國,由東北到華南,還真有幾個這樣的地方。
普救寺:天下寺廟不談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山西省永濟市蒲州鎮(zhèn),是元雜劇扛鼎之作《西廂記》的故事發(fā)生地。
赴長安趕考的洛陽書生張君瑞路過蒲州,慕名游覽普救寺,當(dāng)頭撞見隨母扶父親靈柩回河北老家安葬、暫居寺中的前朝相國之女崔鶯鶯。笑捻花枝的美麗女子“臨去秋波那一轉(zhuǎn)”,讓張生魂牽夢縈,立時決定借住僧房,“便不往京師去應(yīng)舉也罷”。
之后,張崔二人在這座寺院中演繹了隔墻聯(lián)詩、月下彈琴、紅娘傳書、西廂幽會等一系列旖旎風(fēng)流事。普救寺成就了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也因他們的愛情而恒久生動。
今天,寺中游人最多之處不是佛殿,而是崔鶯鶯一家的居所“梨花深院”,佛寺中的舍利塔也被更名為“鶯鶯塔”。
值得一提的是,《西廂記》演變自唐代詩人元稹的傳奇《鶯鶯傳》,本是一個始亂終棄的愛情故事。小說末尾,張生在赴京趕考后,向身邊的一眾友人展示鶯鶯寫給他的情信.說這樣的尤物害人害己,自己“德不足以勝妖孽”,只能克制感情。
要感謝王實甫為我們刻畫出一對始終互相思慕、比原型可愛得多的男女,又為他們安排了皆大歡喜的結(jié)局,更在劇末發(fā)出“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美好祝愿,讓普救寺成了情定西廂、永結(jié)同心的美好地方。
牡丹亭: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同樣是才子佳人的故事,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將《牡丹亭》里的愛情發(fā)生地放在了位于今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的南安府衙后花園,那里有“亭臺六七座,秋千一兩架。繞的流觴曲水,面著太湖山石。名花異草,委實華麗”。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南安太守之女杜麗娘從小被嚴(yán)加管束,連自家有花園都不知道,聽丫鬟春香提起后,趁父親不在偷去游園。在那里,第一次看到開遍姹紫嫣紅的春天,也看到了自己春天般美麗、卻無人欣賞的青春。
她在花園里做了個夢,夢中,有手持折柳的書生對她說:“你問我因何到此?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夢醒后,杜麗娘相思成疾,竟因而殞命,葬于后花園梅樹下。三年后,廣東書生柳夢晦趕考途經(jīng)南安,與麗娘的游魂相愛,又經(jīng)重重阻礙,杜麗娘起死回生,與柳夢梅終成眷屬。
湯顯祖在《牡丹亭記題詞》中這樣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fù)生者,皆非情之至也?!?/p>
據(jù)載,《牡丹亭》問世后轟動文壇,南安府衙后花園也因之聞名遐邇,并增建了系列景觀。園中的牡丹亭從光緒元年(1875年)到民國七年(1918年)修葺過6次,但最終毀于戰(zhàn)火。1980年代,巴金、曹禺、冰心、艾青、劉海粟、關(guān)山月等文藝界人士紛紛簽名呼吁重建。大余縣后來在縣城東南角上重修了一座“牡丹亭公園”,還原杜麗娘與柳夢梅相戀的明代園林景觀,近年頗受游客青睞。沈園: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1151年春,浙江紹興,南宋詩人陸游獨自游覽沈園,偶遇10年前在母命難違下被迫休棄的原配妻子唐婉和其改嫁后的丈夫趙士程。唐婉征得丈夫同意后,差人給陸游送來酒菜,陸游心生悵然,在沈園的墻上寫下這首《釵頭鳳》,黯然離去。
據(jù)說,唐婉看到這首詞,也和了一首《釵頭鳳》,并在這次相遇后不久憂郁而終。
陸游晚年隱居于故鄉(xiāng),曾一再重游沈園,留下許多詩作。如67歲時,陸游回憶“四十年前,嘗題小闋壁間。偶復(fù)一到,而園已三易主”,感嘆“林亭感舊空回首,泉路憑誰說斷腸?”
75歲時,唐婉“夢斷香消四十年”,陸游猶吊遺蹤,感懷“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84歲時,陸游在辭世前一年春天,又寫下:“沈家園里花如錦,半是當(dāng)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p>
可以說,因為陸游與唐婉,紹興沈園才得以歷千年而名不衰,成為紹興唯一保存至今的宋式園林。
西湖:斷橋相會長橋相送
說起江南的古典愛情,杭州這座城市,必須有名。中國的男女老少,誰沒聽說過西湖的雨和雷峰塔下白娘子的淚?
傳說,白娘子和許仙就是相識于西湖白堤東端的斷橋。之后,才有了同船躲雨、借傘定情乃至水漫金山的故事。
在杭州,除了與《白蛇傳》有關(guān)的斷橋,西湖東南角某處,還有座與梁祝有關(guān)的長橋,傳說是梁山伯與祝英臺十八相送的地方。
長橋不長情意長,梁山伯與祝英臺在此惜別,依依不舍地來回相送了十八里路。祝英臺打了十八個比喻,暗示自己是女子,傾訴對梁山伯的愛意,可梁山伯就是沒聽懂,祝英臺只好謊稱家有九妹,為梁山伯做媒。
和牛郎織女一樣,梁?;膫髡f也有無數(shù)個起源地。作家張恨水就考證出多處:河南汝南、浙江寧波、江蘇宜興、山東曲阜、甘肅清水、安徽舒城、河北河間、山東嘉祥、江蘇江都、山西蒲州、江蘇蘇州。
不過,因為著名的越劇劇目《梁?!泛鸵云錇榛A(chǔ)的中國第一部國產(chǎn)彩色戲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人們普遍認(rèn)為梁祝故事發(fā)生在蘇浙。
小吏港: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華東地區(qū)的古典愛情,不只有江南的多情,還有安徽的決絕。
在安徽,楚霸王項羽英雄末路,于四面楚歌中驚起,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后人推斷,虞姬隨后為不拖累項羽自刎于楚營,霸王別姬的故事由此流傳。南宋地理志《方輿勝覽》中寫到虞姬冢的情況,說相傳“定遠葬其首,靈璧葬其身”。
如今,位于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的虞姬墓已建成國家4A級景區(qū),位于滁州市定遠縣的虞姬墓消息則少得多,可以一提的是蘇軾在此留下了《濠州七絕》中的《虞姬墓》。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敝袊膶W(xué)史上著名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的故事也發(fā)生在安徽。
東漢廬江府小吏焦仲卿與妻子劉蘭芝在焦母干涉下被迫分手,但仍發(fā)誓永不相負。劉蘭芝后被兄長許配他人,無奈之下,兩人作出“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的約定,一個舉身赴清池,一個自掛東南枝。
今天,安徽的潛山縣、懷寧縣等漢代廬江郡所轄地,都存有不少與焦劉二人相關(guān)的痕跡。懷寧縣有古鎮(zhèn)小吏港,縣志稱“以漢廬江小吏焦仲卿得名”。鎮(zhèn)中還有始建于唐、紀(jì)念焦劉愛情的孔雀臺。小吏港西岸,一河之隔,是潛山縣的焦家畈,當(dāng)?shù)厝苏f那是焦仲卿的故鄉(xiāng)。
文君街: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西南地區(qū)最著名的古典愛情故事,屬于卓文君和司馬相如。
“鳳兮鳳兮歸故鄉(xiāng),遨游四海求其凰。”口吃而善作文的成都才子司馬相如在臨邛(今四川邛崍)富豪卓王孫的酒宴上彈奏《鳳求凰》,琴誘新寡在家的卓王孫之女卓文君,并讓侍者轉(zhuǎn)達傾慕之情;夜里,文君就私奔相如,兩人一道跑去成都。相如家一貧如洗,在文君建議下,他們又回到臨邛,開起酒肆,卓文君當(dāng)壚賣酒,司馬相如洗滌酒器,看不過眼的卓王孫只得送來家仆、錢財,讓他們又回到成都。
在今天的成都,有一條紀(jì)念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仿古街“琴臺路”,這里集中著不少珠寶店,是當(dāng)?shù)氐闹閷氁粭l街。有人說這就是司馬相如彈琴處,但從史書上看,文君故里,即成都下轄縣級市邛崍,更可能是相如與文君初遇的地方。那里的文君街上有口古井“文君井”,相傳是卓文君取水釀酒之地。1957年,郭沫若曾為此井題名。
古代筆記小說集《西京雜記》記載,司馬相如后來有意納妾,卓文君作《白頭吟》要與其斷絕關(guān)系,相如于是回心轉(zhuǎn)意。詩中有這樣的句子:“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薄霸傅靡恍娜?,白首不相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