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亞民
摘? 要: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他對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發(fā)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這就要求科學課堂只有建立在高效的基礎上才能真正發(fā)揮科學教材的價值,讓學生獲得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科學
新課程理念下的高效課堂不再是簡單地讓學生在短短的45分鐘內(nèi)掌握更多的基礎知識,應對各種考試,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能力水平和素質水平等都能獲得大幅度提高。因此,教師要想實現(xiàn)高效的科學課堂,首先,要明確現(xiàn)今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讓學生認識到科學學科的價值,以改變以往低效率的局限,從而使科學課堂效率獲得大幅度提高。
一、貼近生活進行教學。
科學老師最好選用生活中的例子來進行教學,這樣學生在理解的時候會感覺更加容易,或者說更加貼近生活。
比如,我們在對浮力進行探究的時候,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讓大家進行分析,老師選用廚房里比較常用的蔬菜馬鈴薯來進行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可以把三塊形狀、大小都基本相同的馬鈴薯放到體積相同的鹽水、糖水和清水中來,觀察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現(xiàn)象。通過耐心地觀察,學生發(fā)現(xiàn)大小一樣的馬鈴薯在不同的液體里面沉浮情況是不相同的,出現(xiàn)這個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我們在這個時候可以運用小組討論的方式來進行探討,讓學生自己來翻閱資料了解一下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原因,后來大家通過推斷來判定是因為密度不一樣,那么什么是密度?密度對物質有哪些重要的影響?老師這時可以進行指導,鹽水和糖水的密度都比清水要大,馬鈴薯之所以能夠在水中沉浮,都是與排開同體積的液體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為馬鈴薯比同體積的水重,所以就會下沉,如果比同體積的水輕,就會不斷上浮。為了讓學生可以舉一反三,在課堂上要求學生想一下日常生活中和水有關的實際例子,很多學生就會想到游泳,在大海中游泳和在游泳池里游泳有很大的不同,原因就是海水中有鹽的成分,所以浮力相對比較大,人就容易學會游泳,死海也是因為含鹽成分比較多,所以人能夠自由地浮到水面上來。我們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要注重教學細節(jié),讓學生通過實驗來進行分析、總結,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能力,得出可信的科學原理,有效地推動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提升。
二、培養(yǎng)學生探究潛能。
科學課應以實驗作為切入點進行探索性的實踐活動,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供廣闊的空間。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實驗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的功能和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實驗活動中去,親自感知實驗所產(chǎn)生的各種現(xiàn)象和變化,通過認真觀察、認真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在多年的科學課教學中我作了如下幾點嘗試,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學中有些內(nèi)容不便于直觀講解,特別是一些抽象的知識,就需要老師一邊演示一邊講解。演示實驗,是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根據(jù)不同的教材內(nèi)容,教師運用直觀教具,演示給全體學生的實驗,使學生受到教育,提高科學教學的實效性,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探究的潛在能力。例如我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冷與熱》中的《溫度和溫度計》時,我采用演示實驗教育學生怎樣用溫度計測量物體溫度,讀取溫度的溫度數(shù)。在第四單元《動物的生命周期》中《蠶的生命周期》一課中我利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手段進行教學,充分發(fā)揮了電教手段的作用,圖文并貌、形象直觀的演示了蠶寶寶的一生。學生從中受到啟迪和教育,發(fā)掘了學生的潛能。
三、利用實驗培養(yǎng)興趣。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驗教學作為科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每節(jié)科學課上老師都要讓學生親臨科學實驗的樂境,并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讓他們充分參與實驗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一些科學知識,例如,在平時燒水的時候我們要讓學生觀察水蒸氣,但是很多學生都認為冒出的“白煙”是水蒸氣,老師有時候會糾正說白煙不是水蒸氣,是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小水珠。其實,這樣的解釋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很難理解,我們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實驗的方式來給學生解釋。首先,問學生"白煙"是什么顏色的?學生回答白煙是白色的,那么我們問學生水蒸氣的特點是什么?學生回答無色無味,那么白煙是水蒸氣嗎?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為“不是”。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會更加容易進行理解,通過這個常識,我們要告訴學生在燒水的時候要離壺面遠一些,因為在水要燒開了的時候,我們因為離水壺比較近,噴出的水蒸氣會落到皮膚上,因為水蒸氣遇冷就會凝結成小水珠,在凝結的過程中會吸收熱量,如果落到皮膚上吸收的就是我們皮膚的熱量,會造成灼傷。這樣可以讓學生有安全意識,只有學生了解了原理,才能夠有所警示,也避免了安全隱患。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科學課的興趣。
科學實驗教學可以使我們的學生成為新課程理念的受益者,他們在面對一個科學甚至社會問題的時候,會用質疑的眼光去審視。這些起步教育對于學生、老師,乃至我們整個社會的影響都是深遠的。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科學教師要認真分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努力科學課
參考文獻: [1]史青華。構建小學科學高效課堂之我見[J]。新課程:小學,2011(7)。
[2]徐燕,馬永雙,葉寶生。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0(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