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琴
口語交際是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第一次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將“口語交際”作為一個重要方面,與“識字寫字”“閱讀”“寫作”(第一學段為“寫話”,第二、三學段為“習作”)“綜合性學習”并列,明確提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學生、家長及社會對口語交際學習的關注度相對比較低?;蛟S是傳統(tǒng)教學的慣性,或許是應試教育的影響,或許是口語交際教材編寫的目標不夠明確,使得口語交際教學在語文課程中處于邊緣化狀態(tài)。
口語交際能力非常重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口語交際的總目標:“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運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在“評價建議”中提出:“考查口語交際水平的基本項目可以有講述、應對、復述、轉述、即席講話、主題演講、問題討論等??谡Z交際的評價,應按照不同學段的要求,綜合考查學生的參與意識、情意態(tài)度和表達能力?!边@些要求都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不能一蹴而就,卻需細水長流、潤物無聲地學習。
一、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口語交際的編排情況
1.總體安排
整套教材共編排47次口語交際,每冊安排4次(六年級下冊3次),其中1次以功能性交際為主??谡Z交際的話題類型分獨白類、對話類兩種。如,獨白類話題《我的暑假生活》《名字里的故事》,主要訓練學生當眾有條理表達的能力。對話類話題又含交流討論類話題、功能性交際話題。如,交流討論類話題《身邊的“小事”》側重于提高學生的應對能力,功能性交際話題《請教》注重發(fā)展學生的生活交往能力。
2.編排思路
整套教材編排的47次口語交際相對獨立,自成體系,體現(xiàn)口語交際的自身規(guī)律。口語交際的編寫思路是“構建口語交際目標體系一圍繞目標體系選擇符合目標的交際話題一在交際話題之下創(chuàng)設真實的交際情境一根據(jù)話題和情境選擇恰當?shù)某尸F(xiàn)方式。其中,關于交際習慣和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貫穿始終”。
為加強語文課程內部諸多方面的聯(lián)系,每冊安排的口語交際的話題內容,有的與本單元的主題、閱讀、習作有一定的關聯(lián)。如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口語交際《父母之愛》,與本單元的閱讀、習作緊密關聯(lián),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舐犢之情”,語文要素是“體會作者描寫的場景、細節(jié)中蘊含的感情。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選編的三篇課文《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有多處場景、細節(jié)蘊含著濃濃的父母之愛,習作《我想對您說》,要求學生給父母寫一封信??谡Z交際《父母之愛》與整個單元安排的各項學習內容緊密關聯(lián)。
口語交際的編排,既考慮與閱讀、習作的相互關聯(lián),也重視其相對的獨立性,遵循其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邏輯體系??谡Z交際中某些生活類交際話題、討論交流類話題,不一定都以閱讀為基礎,也不一定與習作有關聯(lián),有的以交際功能為主要線索來編排。如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口語交際《身邊的“小事”》,就與本單元的閱讀沒有關聯(lián)。本單元以“我與自然”為主題,編排了《大自然的語言》《父親、樹林和鳥》《帶刺的朋友》三篇課文,語言各具特色,蘊含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情感,從多個角度幫助學生“體會生動的語言”,落實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口語交際《身邊的“小事”》要求學生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匯總小組意見時,盡可能反映每個人的想法”。可見,口語交際內容與閱讀無關。類似這樣相對獨立編排的口語交際還有很多,如四年級上冊《愛護眼睛,保護視力》、五年級上冊《制定班級公約》、六年級上冊《演講》。
二、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口語交際的編排特點
1.基于學生實際需求,確定課程內容
整套教材口語交際的話題多來源于學生的生活。例如,邀請小伙伴一起做游戲,介紹自己做的一件手工作品,交流自己名字里的故事,提出保護視力的建議,討論父母之愛的表達方式,圍繞同一本書交流讀書心得……交流的內容都來自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
話題選擇還注重基于學生的實際需求,讓學生在真實的交際情境中完成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對他們的日常生活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如,三年級上冊《請教》,引導學生有禮貌地向別人請教;四年級上冊《安慰》,提醒學生選擇合適的方式安慰好朋友;五年級上冊《制定班級公約》,引導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建設團結友愛的班集體;六年級上冊《演講》,培養(yǎng)學生分條表述、表達觀點的說理能力。這些話題實用性強,所引出的口語交際訓練目標都是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實際遇到的問題,學生可以把口語交際課上學到的原則和方法直接運用于自己的生活實踐,提高學生日??谡Z交際的水平。
2.構建課程目標體系,明確交際目標
整套教材口語交際的目標體系以綜合考查學生的“參與意識、情意態(tài)度和表達能力”為基點,對課程標準提出的學段目標進行分解細化,為每一次口語交際活動設定清晰的口語交際目標。從傾聽、表達、交流應對、交際習慣與原則等角度構建課程目標體系,進行統(tǒng)籌設計編排。
交際目標具體呈現(xiàn)時,教材結合每一次交際活動,“單獨列出一至兩項一般性的、可以遷移運用于日常交際活動的重要交際原則,以清晰醒目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使目標體系更加鮮明易讀,學習重點一目了然”。例如,二年級上冊《有趣的動物》提出“吐字要清楚。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禮貌地提問”的要求,指向“說清楚”“聽明白”的目標,“有禮貌地提問”的交際習慣。已使用統(tǒng)編教材的教師認為“口語交際目標具體,有層次,便于落實,能克服教師教學的隨意性,避免應試式的反復操練”。
教材除了每一次交際活動目標明確外,還非常注重口語交際目標的序列與發(fā)展。以“表達”為例,目標發(fā)展序列如下:一年級提出“大聲說,讓別人聽得見。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重在鼓勵學生“敢說”;二年級提出“吐字要清楚,按順序講”,逐步要求學生“說清楚”;三年級提出“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運用合適的方法講”,明確要求學生“說清楚”;四年級提出“圍繞話題發(fā)表看法,不跑題。不要遺漏主要信息”,要求學生“有主題、說完整”;五年級提出“分條講述,把理由說清楚。選擇恰當?shù)牟牧现С肿约旱挠^點”,要求學生“有條理、有依據(jù)”地說;六年級提出“先說想法,再把具體的理由講清楚。引用原文說明觀點”,對學生說的要求更豐富、更靈活。
3.創(chuàng)設真實交際情境,注重方法引導
口語交際教材都注意創(chuàng)設真實的生活交際情境,提供恰當?shù)?、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使學生盡可能多地體驗各種場合的交際行為,從中學會得體地與人交往。交際情境的設計強調真實自然,避免表演等形式,引導學生設想“你遇到這種情況會怎么做”,強調交際主體“我”的在場,不提倡模擬童話等非現(xiàn)實情境。如二年級上冊《商量》,教材先設計了兩個交際情境:“向同學借的書沒有看完,想再多借幾天?!薄白類劭吹碾娨暪?jié)目就要開始了,但爸爸還正在看足球比賽?!边@兩個情境是學生很容易在生活中遇到的,然后教材提出“遇到下面的情況,你會怎么跟別人商量?和同學說一說”,凸顯交際主體“我”的在場。
教材安排的口語交際活動,引導學生在完成真實交際任務的同時,重視交際方法及策略的指導與示范。例如,二年級上冊《商量》交際目標提出“要用商量的語氣”,但學生可能不太清楚什么是商量的語氣,教材通過“我”的示范性的三段話,指導學生怎樣“向別人提出商量的問題”,怎樣“把自己的想法說清楚”,當別人未同意時又該怎樣表達。通過這樣的示范引導,學生就知道怎樣與別人商量了。
4.重視課程育人功能,培養(yǎng)交際習慣
教材安排的口語交際內容,關注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和情感體驗,重視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促進學生的社會交往,使學生樂于與人交往、與人分享情感、交流看法??谡Z交際的目標設定,重視引導學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凸顯育人功能。如一年級下冊《請你幫個忙》,提示學生用好禮貌用語“請,請問,您,您好,謝謝,不客氣”;二年級下冊《注意說話的語氣》,提示學生“說話的語氣不要太生硬,避免使用命令的語氣”;三年級下冊《春游去哪兒玩》,提示學生“耐心聽別人講完,盡量不打斷別人的話”;四年級下冊《自我介紹》,提示學生“對象和目的不同,介紹的內容有所不同”;五年級下冊《我們都來演一演》,提示學生“尊重大家的共同決定”;六年級上冊《意見不同怎么辦》,提示學生“尊重不同意見,討論問題時,態(tài)度要平和,以理服人”。通過實現(xiàn)一系列的目標,使學生成為文明有禮的社會公民。
教材還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交際習慣,充分考慮學生的起點,著力解決學生日??谡Z交際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如不考慮對象和場合、缺少交際意識等。教材在一年級上冊第一次口語交際《我說你做》中就提出“注意聽別人說話”的目標,讓學生實踐最基本的人際交往原則“尊重他人”,這是開展口語交際活動的基點。整套教材編排的47次口語交際,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目的意識、角色意識、對象意識、場合意識,使學生在真實的交際情境中學會尊重他人、禮貌待人,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
三、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口語交際教學建議
1.體現(xiàn)口語交際教材的編寫意圖
口語交際教材的內容雖然不多,但無論是文字還是圖畫都蘊含著編者的意圖,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植于對教材的理解。例如,二年級上冊《有趣的動物》設置的話題內容比較集中:向同學介紹自己認為有趣的動物,并通過自己的介紹感染聽眾。所以教材對表達提出“吐字要清楚”的目標,對傾聽提出“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禮貌地提問”的目標,這樣就產(chǎn)生了交際情景,使雙方的交際愿望能逐步達成一致。但是,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將其設計成“動物王國趣味交友會”的情景,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動物的口吻進行介紹:“你好!我是( ),我最有趣的是( )。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嗎?”這樣教學將介紹動物變成動物的自我介紹了,沒有很好地理解教材。這次口語交際的目的不在于關注學生講的內容,而是落實口語交際“說清楚、聽明白,聽的時候可以有禮貌地提問或補充”的目標。
有些口語交際教材的目標設定粗看比較一致,但教師如果仔細解讀教材,注意辨析,就會發(fā)現(xiàn)區(qū)別之處。例如,二年級上冊《做手工》《看圖講故事》都提出“按順序說”的目標,但結合兩個話題內容,就能發(fā)現(xiàn)區(qū)別?!蹲鍪止ぁ穫戎赜诎炎龅牧鞒陶f明白,接近說明性文章的語言特點;《講故事》側重于故事情節(jié)的描述,語言要有感染力,更具有文學性的語言特點。同樣都是“按順序說”,但語言的類型不同。
2.注意口語交際目標的發(fā)展梯度
整套教材口語交際的編寫非常注重目標的序列與發(fā)展。例如,三年級上冊《名字里的故事》提出目標“把了解到的信息講清楚。聽別人講話的時候,要禮貌地回應”。在二年級的口語交際目標中已出現(xiàn)“講清楚”的要求,本次“講清楚”須引導學生把了解到的名字信息如含義、來歷、長輩的期待等講清楚,包含了多個方面的意思,比二年級“講清楚”的要求更高。對于“要禮貌地回應”,學生在二年級已經(jīng)有過相應的訓練:二年級上冊“有禮貌地提問”,二年級下冊“對感興趣的內容多問一問”。本次提到的“要禮貌地回應”,是指在交際過程中,如果有感興趣的或不理解的內容,可以在合適的時機(如對方說話的間歇處、停頓處),采用恰當?shù)姆绞剑ㄈ缡褂枚Y貌用語、運用恰當?shù)恼Z氣),提出自己想進一步了解的內容。在聆聽過程中,為了表示對講述人的尊重、欣賞,還應該以微笑點頭、眼神贊許等方式來回應對方。在二年級的基礎上要求有所提高,“回應”除了語言表達的要求,更體現(xiàn)學生在動態(tài)交際過程中,如何得體地與人交往。
教師確定具體的教學目標和設計交際活動時,要看到學生已有的起點,注意每次口語交際活動目標的發(fā)展點。
3.展開交際方法和策略學習的過程
教師要將交際方法和策略自然融入交際話題,搭建實踐支架,展開學習過程,讓學生在完成真實交際任務的同時,學習一些交際方法和策略。
一是利用教材內容,打開學生思路。如三年級上冊《身邊的“小事”》,教材提供了與學生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四幅情境圖,幫助學生聯(lián)系生活、喚起回憶。上面兩幅圖表現(xiàn)的是令人感到溫暖的行為:圖一側重公共禮儀——一位青年進門時為后面的人扶住門;圖二側重公共環(huán)境——及時清理寵物的排泄物。下面兩幅圖展示的是社會生活中的不文明行為:圖三側重公共秩序——上公交車時插隊;圖四側重旅游文明——在旅游景點亂涂亂畫,在樹木上攀爬拍照。這四幅圖,引發(fā)學生思考“你的身邊有哪些類似這樣的‘小事’”,把話題具體化,推進學生的交際過程。
二是用好教材范例,幫助學生說好。如三年級上冊《我的暑假生活》,其中一個目標是“選擇別人可能感興趣的內容講”,對象意識更加突出。哪些可能是別人感興趣的?教材除了提供鄉(xiāng)村、城市兩個生活場景外,還配了兩個“小泡泡”作為樣例,讓學生明白聽者往往會對自己沒有經(jīng)歷過的新鮮事、與眾不同的感受和體驗感興趣。引導學生通過傾聽他人,學習范例,從而懂得分享自己的暑假生活不必面面俱到,只需從“新鮮事”“新體驗”等角度,選擇一個內容分享即可。
三是化抽象為具體,促進交際互動。例如,三年級上冊《請教》其中一個目標是“有禮貌地向別人請教”,教材中具體列舉了請教的注意點。教師要把這些注意點轉化為具體的交際語言,“在別人方便的時候請教”可轉化為“你現(xiàn)在有空嗎?我有一件事想請教……”讓學生掌握一些話語方式。另一個目標是“不清楚的地方及時追問”,教師要將“追問”具體化,讓學生感到具體可學,從而推進會話。追問的方式有:別人講完了就提問“真的是這樣嗎”;重復對方語言表示確認“你剛才說的是這個意思嗎”;若沒聽清楚,可以用“你剛才說的我沒有聽清楚,能再說一遍嗎”等。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關注追問的方式,還要引導學生關注追問的時機。一般可以在對方回答完一個問題、給出一個建議之后提出追問,盡量不打斷別人說話;如果在別人說話的過程中就想要追問,一定要在別人說完一句話且有較大停頓時提出,并注意使用禮貌用語“不好意思,打斷一下”。在交際活動中,教師應及時捕捉能推進交際活動的關鍵點,適時點撥,學生對追問的方法就會逐漸建立起感性認識。
4.強化日常學習中的口語交際意識
除了專門的口語交際課外,還要重視日常教學中無處不在的口語交際活動,強化日常學習活動中的口語交際意識,指導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可以將每次口語交際的訓練重點作適當延伸。如學完一年級上冊第一次口語交際《我說你做》后,可與課間活動相結合,開發(fā)“我說你做”的課間游戲。來到操場上,教師可以喊“請大家像兔子一樣跳跳跳”……做過幾次后,再放手讓學生來發(fā)指令。日常課堂上組織“我說你做”的游戲,上課鈴聲一響,教師就開始說,學生跟著指令做。等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后,教師可以變化音量、語調,從而引起學生的無比歡喜,同時隨機進行課堂組織教學。
可與教材整合,將語文學習當作口語交際的重要平臺,加強與識字、學拼音、閱讀的聯(lián)系。統(tǒng)編教材一年級上冊的拼音內容,將以往的單幅圖變成整合的情境圖,是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發(fā)展語言的好素材。部分課文的課后練習題,都在積極引導學生傾聽、表達、交流。如《影子》課后題:“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誰?”《比尾巴》課后題:“照樣子做問答游戲:誰的尾巴最好看?孔雀的尾巴最好看?!薄洞筮€是小》課后題:“你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大?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組織口語交際活動。到了中、高年級,還要充分發(fā)揮閱讀、習作、“快樂讀書吧”與口語交際的相互促進作用。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和語文活動中,以及學生回答問題、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口語表達情況,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運用口語交際課上學到的交際原則、方法和習慣,建立常規(guī)交流機制。例如,教師可以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利用早讀、午會時間,語文課的課前三分鐘等,舉行“一句話新聞發(fā)布”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