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 張晨 賀承祖
摘要: 油砂礦可采資源量約為6510億桶,占世界石油可采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無論用原位分離或露天開采油砂礦,均需使瀝青脫離砂粒表面,砂粒表面的潤濕性對開采方法的選擇和工藝參數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尚無一種測量油砂礦表面潤濕性的可靠方法。本文仿照Bachmann等推薦的方法,將油砂中的固體顆粒撒在雙面膠片上形成單顆粒層,測量水滴在上面的前進角和后退角。該法簡便易行,重現性好。
關鍵詞:油砂;固體顆粒;雙面膠粘附;接觸角;潤濕性
油砂礦又稱瀝青砂,是瀝青、砂粒、黏土和水的混合物,一般瀝青含量為3%~20%,固體顆粒(沙和黏土等礦物)含量為80%~85%,水含量為3%~6%。全世界油砂總儲量約為4萬億桶, 可采資源量約為6510億桶,占世界石油可采總量的32%。目前已探明的油砂礦藏中95%左右分布于加拿大、委內瑞拉和美國。我國的油砂資源也比較豐富,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內蒙及四川等地,初步估算有千億噸儲量,可采儲量約為100億噸,占我國油氣可采儲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目前對于埋藏較深 (大于75 m)者采用原位分離,如蒸汽輔助重力驅方法采出瀝青,對于埋藏較淺(小于75 m)者用水基或油基方法提取瀝青。
1 油砂礦物潤濕性對提取工藝的影響
前人的研究如表1所示,油砂中沙粒和礦物微粒大都親水,屬于易處理礦,適合水基提取,有少數屬于難處理礦,其中有的由于儲層水中電解質(尤其是鈣、鎂離子)含量高,使部分礦物微粒疏水,干擾瀝青上浮;有的由于儲層中礦物微粒含量高(一般易處理礦中礦物微粒含量為10%左右,高礦物微粒礦中礦物微粒含量高達45%左右),疏水,礦物微粒易吸附于瀝青表面,使瀝青難以與氣泡結合形成瀝青泡沫,影響靠浮力與水相分離;還有的則由于沙粒和礦物微粒本身均疏水,瀝青既不易脫落,脫落下來的瀝青還不易形成瀝青泡沫上浮。潤濕性對油砂開采方法的選擇和工藝參數的確定具有重要的影響。
2 油砂礦物潤濕性的測量方法
本文仿照Bachmann等的方法,將油砂中的固體顆粒撒在雙面膠片上形成單顆粒層,測量水滴在上面的接觸角,該法克服了水滴易滲入油砂顆粒壓片內部的弊病,需要的試樣少,手續(xù)簡便,并可同時測量前進角和后退角。
3 實驗部分
3.1儀器,試劑和樣品
Dean-Stark抽提器,讀數顯微鏡,微量注射器,雙面膠,甲苯,石英砂,哈薩克斯坦H-1、和H-2樣,克拉瑪依F-1油砂樣品。
3.2 實驗方法
3.2.1提取固體顆粒
將油砂樣用濾紙包裹,置于脂肪提取器中用甲苯回流,抽提至流出液無色,取出于120℃時烘至恒重,過篩,取不同粒徑的顆粒進行試驗。
3.2.2 測量接觸角
將雙面膠貼在載玻片上,一定粒度的油砂顆粒撒在雙面膠上,用重物壓幾秒鐘后小心抖去掉多余的粉末,如此重復兩次,得到油砂顆粒單層。用微量注射器將4滴以上的蒸餾水置于表面上測量接觸角。
4 實驗結果
實驗結果表明,水滴在風城F-2、風城F-1經600℃灼燒過的樣品和二氧化硅顆粒層上迅速鋪開,接觸角接近零,說明這些固體顆粒為強親水性。水滴在風城F-1和哈國H-1顆粒層上呈缺球狀,接觸角隨放置時間的增加而有所降低,與前人實驗結果類似。前人認為,水滴放置在固體表面上時形成的接觸角為前進角,在放置過程中由于水蒸發(fā)引起水滴收縮,逐漸變?yōu)楹笸私?,后退角比前進角小所致。由該圖看出,水滴置于單層油砂顆粒上后,2分鐘內測量可得到比較穩(wěn)定的前進角。
水滴在不同粒度的風城F-1和哈國H-1顆粒層上測量出的接觸角如表3所示。每次實驗對4個水滴得到的結果取平均值,實驗誤差在1度以內,說明實驗重顯性好。油砂顆粒粒徑在由小于65μm增至88~91μm(對于哈薩克斯坦H-1)或97~105μm(對于H-1克拉瑪依F)時測量結果與粒度關系不大
本公司其他人的實驗表明,對于親水性風城F-2油砂礦適合用堿性水基溶劑提取開采,而疏水性風城F-1和哈國H-1油砂礦只能用非水基溶劑提取開采,說明測量潤濕性對制定油砂礦開采方案具有重要意義。
5 討論
6 結論
將從油砂中提取的固體顆粒粘在雙面膠片上形成單顆粒層,測量水滴在上面的接觸角,是研究油砂潤濕性的一種較為可取的方法。該法簡便易行,重現性好,可給出有明確物理意義的定量結果,并已在制定油砂礦提取方案中獲得應用;可供他人借鑒。
致謝:本文作者在研究過程中得到李巖,張晨和賀承祖等老師的指導與幫助,特此致謝!
參考文獻:
[1]BrandtAdam R.EnglanderJacob. Bharadwaj Sharad.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oil sands extraction: Energy return ratios from 1970 to 2010[J]. Energy.2013, 55(6):69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