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程偉
(接上期)
2、藏族老人的膚質表現
圖1為原圖,拄著木杖的藏族老人滿臉皺紋,寫滿了艱辛與滄桑。拍攝時取戶外低角度的側射陽光,刻畫人物特有的膚質,而后期處理時應適當提升皮膚的清晰度與明暗對比,強化這種粗糙感,以獲取刀刻般的視覺效果,強調歲月的滄桑感。
1)進入基本調板,調節(jié)曝光欄下各項,改變明暗部位層次(具體數據見圖2),尤其加大偏好欄的清晰度數據,獲得圖3效果;
2)點擊基本調板處理方式中的“黑白”轉換鈕(圖4),圖像轉成黑白(圖5);
3)點擊預覽圖下的圖像顯示模式“YY”項,預覽窗口圖像出現修改前、后兩幅,參照左側彩圖,便可對黑白圖像的混合濾鏡進行調節(jié),改變不同顏色的灰色層次(圖6);
4)找到“顏色”調板,調整控件已轉換成黑白混合濾鏡,點擊調板下部的“自動”鈕,字體瞬間轉黑,并自動設置各項參數(圖7),效果見圖8;
5)仔細分析,發(fā)現人物胸部黃色衣服顯得太亮,臉部膚色又顯得稍黑,需再次調節(jié)混合濾鏡加以改進。提亮紅、橙、洋紅色,壓暗黃色(圖9),胸部衣服質感略加改善,獲得圖10效果;
6)觀看背景,感覺有些雜亂。點擊畫筆工具,按圖11進行調設畫筆,并在背景明亮處進行涂抹,同時選勾“顯示選定的蒙版疊加”,可以看到涂出的區(qū)域變?yōu)榧t色(圖12);
7)在畫筆調整面板中按圖13所示 數據進行調節(jié),獲得圖14效果;
8)運用剪裁工具(圖15),按圖16模式進行剪裁;
9)導出獲得圖17的效果。
(六)黑白風光中云霧高調和濃烈晚霞的影調與氣氛處理
黑白攝影至于風光,不在于天光景色中的絢麗色彩和氣氛,而著重于畫面影調的形成與細部層次的良好展現。其中不乏基調的確定,環(huán)境氛圍的渲染以及不同灰階的控制與調節(jié)。
1、云霧高調畫面的處理
霧天拍攝的圖片多處在淺白色的影調之中,但白色中也有細微的變化,尤其不同淺灰的層次可以使畫面的影調豐富起來,更為重要的是,在大面積的白色中,也需要保留有局部的濃黑部分,以獲得正常的階級表現。本例攝于建德下涯,圖18為原照,晨霧中新安江對面的山峰若隱若現,虛無縹緲,但江面上的漁船處于薄霧中,影調層次不夠明晰。
1)引入原圖后,在修改照片模塊基本調板中按圖19所示調整各項數據,效果見圖20;
2)點基本調板“黑白”處理方式鈕(圖21),圖片轉換為黑白的初步效果(圖22);
3)原顏色調板變成黑白調板,點按預覽窗口左下角的“YY”按鈕,窗口顯現“修改前/后”不同效果的對比圖片(圖23),根據修改前圖片中顯示的色彩,選擇相應的濾鏡的調節(jié)滑塊,移動它們改變該色彩區(qū)域轉換為黑白時的明暗層次,圖24是調整后的各濾鏡數據,圖25為調節(jié)后的效果;
4)打開徑向濾鏡工具,在預覽圖中按圖26所示拉出橢圓紅色區(qū)域為調整范圍,同時按圖27蒙版調板內所示數據調整相關各項,主要增加曝光量,使周邊的影調逐漸變白;
5)選點徑向濾鏡工具“蒙版”項右側的“畫筆”,按圖28設置“擦除”和A筆的各項參數,在預覽圖紅色區(qū)域內涂抹:擦除畫筆擦去上部黑圈位置的部分紅色,使增加的白色效果減弱;A筆在下部綠圈位置涂上紅色,使畫面的灰色變白,獲得圖29效果;
6)打開分離色調調板,分別調設高光與陰影的色相偏移,按圖30所示調節(jié)各項數據,調整中應先略拖移飽和度滑塊,再拖移色相滑塊,便于觀察,調整后效果如圖31;
7)打開漸變?yōu)V鏡工具調板,按圖32所示在預覽圖上整體覆蓋一漸變區(qū),并按圖33下部設置明亮度范圍蒙版,調節(jié)范圍和平滑度;
8)然后按漸變?yōu)V鏡工具調整面板的各項數據進行編輯調整(圖33),主要使圖32顯示的紅色區(qū)域內的灰色影調加濃,獲得圖34的畫面效果。
9)最后,分別三次點擊“新建”鈕,在預覽圖的右上角和左、右下角拉出三個漸變區(qū)(參看圖35),并按圖36所示數據進行調整,獲得圖37的最終效果。
2、晚霞濃烈氣氛的體現
圖38是RAW格式拍攝的落日晚霞原圖,由于拍攝時采用自動白平衡,所以畫面色彩并不濃艷,雖然由于云霞的遮擋,陽光從云端射出多道光芒,但因為色彩偏淡,日落氣氛不夠濃烈。為使調整后的黑白片能較強烈的表現出日落氛圍,所以采取先調出彩色日落效果而后轉換黑白的方法,而不是先轉成黑白,再進一步調節(jié)黑白階級的常規(guī)調節(jié)步驟。
1)在“基本”調整工具欄項,按圖39所示數據進行調整,在減少曝光度的同時提高對比度,使畫面云霞變暗,光芒更為明顯,同時湖面反光也提高了亮度;而壓低高光,降低太陽周邊過曝的云層亮度,提高陰影值使?jié)夂诘脑茖雍蜕襟w出現略為明亮的層次;提高白色色階,使整片亮度得到平均提高,而降低黑色色階使暗部達到最低階調,提高鮮艷度和飽和度使畫面冷暖色調變得更為濃郁,調整效果見圖40;
2)畫面整體偏暗,通過改變色調曲線,提升中灰部位亮度(圖41),效果見圖42;隨后勾選“鏡頭校正調板”基本項下的兩項復選框,具體見圖43;
3)為增加傍晚暖色氣氛,擬通過“顏色”調整板塊對相關暖色進行局部調整,提高紅、橙、黃、紫、品等色的飽和度,將橙、黃、紫、品色向紅色傾向靠,紅色向黃色靠,同時降低紅、黃色的明度,提高橙色明度,使畫面整體向紅偏;同時將藍色向紫色調,并適當降低明度,使天空色彩更為自然真實。具體參數見圖44,調節(jié)后畫面效果見圖45;
4)在“顏色”調板中點選“黑白”選項板,畫面轉為黑白(圖46),調整控件版面自動轉為“黑白混合”狀態(tài),各參數見圖47所示。但觀看圖片,感覺整片略顯暗,因此將大面積的黃、橙、紅色濾鏡滑塊提亮(圖48),使畫面淺灰部位略提亮,效果見圖49;
5)為突出畫面中心的亭子及水中高光波影,擬壓暗四角,在“效果”調板中將“數量”滑塊向左移為負值,使四角變暗,并將“羽化”滑塊拖到0,畫面中便出現明顯的橢圓形線條,橢圓內為原影調,橢圓外四角為壓暗后的影調(圖50),觀看其濃淡效果后定位“數量”值;然后將羽化滑塊向右移,并觀看橢圓邊緣羽化效果,本例將值移至71時效果較好(圖51),隨后導出,獲得最終效果(圖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