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宇旻
李曉白,1958年生于廣州,祖籍廣東新會,早年深造于廣東省工藝美術學校、廣州市業(yè)余藝術大學繪畫系,后又深造于廣州美院國畫系研究生班,中國國家畫院李延聲工作室高研班?,F(xiàn)為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中國國家畫院首屆人物畫課題班劉大為工作室畫家,廣東省美協(xié)理事,廣東省書協(xié)理事,廣州文藝志愿者協(xié)會主席,廣州市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廣州市白云區(qū)文聯(lián)副主席,廣州市白云區(qū)美協(xié)主席。
“越不容易得來的東西就越珍惜?!被厮輰W畫歷程,李曉白不無唏噓。他說,追求的過程愈坎坷,追求的愿望就愈強烈,收獲以后自然也倍加珍惜,他的學畫之路并非坦途,而是山路崎嶇,這正成就了今日的李曉白。
道路崎嶇? 迎難而上
“小時候,小表哥經(jīng)常到家里串門,他特別喜歡在紙上涂鴉,我也加入進去,就這樣喜愛上畫畫?!蓖甑闹扇ね嫠#N下小小的種子,生根發(fā)芽,李曉白上學后開始積極參加學校的繪畫比賽,果然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他不自覺中踏上藝術之路,以成終身事業(yè),這是他自己以及少年時支持他的父親都始料不及的。
少年時代,學畫不易,特殊年頭,一冊難求。當時,身為中學墻報組組長的李曉白,曾經(jīng)四處尋覓美術畫冊、名人字帖等學習資料而一無所獲,反而被大人因為擔心背負“文革”時代的特殊罪名而潑了一盆冷水。在沒有任何學習資料可供參考的情況下,作畫欲望又極其高漲的李曉白,只能不放過任何一個參觀畫展的機會?!澳菚r候,市內只要舉辦任何畫展,我都趕去,在展覽作品前抓緊學習、觀察、臨摹,回到家以后,又憑著記憶和想象,重新作畫?!彼3_B續(xù)多日流連忘返,不舍晝夜,連抄帶學,拼命汲取藝術養(yǎng)分,在青澀的童年就打下了一部分熟練的繪畫技能。
中學畢業(yè)后,李曉白來到農(nóng)村插隊,上山下鄉(xiāng)期間,他沒有放棄哪怕是片刻的作畫機會?!爸灰掷镉屑?,有筆,我就作畫。沒有紙,沒有筆,我就在床板上用手指畫,在飯桌上畫?,F(xiàn)在回想起來,那時的我,真可謂‘不瘋魔不成活’……”李曉白笑言。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上個世紀70年代后期,我國恢復高考制度,平素一直堅持作畫、又積累了不少繪畫理論知識的李曉白,如愿考上了心儀的學?!獜V東省工藝美術學校。從此,他步入新的天地,開啟新的歷程。
在學校時,李曉白給同學和老師的印象,并不是一個天馬行空、才華橫溢的學生,而是特別喜歡埋頭練基本功的人。他認為,在學習的關鍵時期,過早揮霍個人的天賦才華,可能會影響今后的長足發(fā)展,不如努力打好根基,提高技術細節(jié)。正是這種一步一個腳印的學習態(tài)度,幫助李曉白形成了厚實的美術功底。
從工藝美術學院畢業(yè)以后,他受到著名山水畫家黃云先生的賞識,收為入室弟子,此后,又先后在廣州市業(yè)余藝術大學繪畫系、廣州美院國畫系研究生班深造,后來還加入了中國國家畫院李延聲工作室高研班、劉大為工作室課題班,進一步交流、進修、提升。
一路走來,如今的李曉白依然筆耕不輟,刻苦如昔,因為,“每當我回想起當年那個想學而不得學的歲月,就會對當下的環(huán)境倍感珍惜?!?/p>
中西結合? 融會貫通
李曉白的作品,同時融入了中國畫和西洋畫的技法,因此,對于二者的關系,他自有一套獨特的見解。
他介紹說,當代國畫界可以大致分成兩派,一是傳統(tǒng)畫派,追求傳統(tǒng)沿襲,講究寫意,看重技法的傳承,二是中西融合派,主張充分吸收西洋技法,豐富中國畫的造型。李曉白主張兼收并蓄,融會貫通?!袄L畫一旦要開始承擔服務現(xiàn)實、反映當下、展現(xiàn)時代的功能,西洋畫的元素就變得必不可少,在中國畫的固有結構之上,加入西洋畫的明暗虛實,兩者有機結合,更容易可以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作品。中西藝術應該相互補足、取長補短,藝術家應當不斷學習吸收新事物,才能更好地創(chuàng)新發(fā)展。”李曉白表示。
談到現(xiàn)代名家,李曉白最欽佩的畫家是楊之光。在他看來,楊之光能夠做到將西方技法融入國畫之中,運用西洋技法表現(xiàn)特色鮮明的主題,可以做到以一筆將線條轉折、畫面色彩、陰影、結構通通表現(xiàn)出來,展現(xiàn)了大部分畫家尚不具備的深厚功力。李曉白認為,楊之光之所以能達到這種境界,正是因為不斷吸收新技法,沒有陷入“中西之爭”,只有突破這道界限,才能達致另一重境界。
西洋畫擅長客觀寫實、注重對象的外在形態(tài),中國畫注重結構、體積;西洋畫通常用色光來表現(xiàn)對象,中國畫通常用客觀結構來表現(xiàn)對象——“這些是中國畫與西洋畫的重要區(qū)別,只有把握好這些區(qū)別,才能更好地取舍技法以表現(xiàn)所畫對象?!?/p>
鴻篇巨制? 南國盛史
入行至今,李曉白可謂畫作等身。不過要論近年來花費心力最多的作品,則要數(shù)長卷《南國商都》當仁不讓。這幅集合了十九位藝術家心血的不朽之作,旨在展現(xiàn)從漢初南越國時代到清末民初兩千多年間廣州商業(yè)發(fā)展的繁榮盛景,高度契合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寄寓古老的南國商都將在新時代承擔新使命、發(fā)揮新作為。對于李曉白個人而言,領軍創(chuàng)作這部重要的長卷,既是巨大的專業(yè)挑戰(zhàn),又是千載難逢的重要機遇。
《南國商都》全卷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通過描繪萬船來儀的場景,反映廣州的海洋文化;第二部分以穿越歷史時空的手法還原南越王宮盛貌,表現(xiàn)廣州悠久的歷史;第三部分用近代廣州騎樓、花市等極具特色的建筑與民俗,反映廣府風情;第四部分以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及道教共存于穗的城市景象,體現(xiàn)包容的宗教文化;第五部分描繪了商賈輻輳的十三行,呈現(xiàn)出繁榮的嶺南商業(yè)文化。
整幅作品從珠江源頭到白鵝潭碼頭,從十三行商貿到市井文化,從愛群大廈到北京路商圈,從南越王城到越秀山頂,從廣州三塔到珠江出??凇a頭、街道、山水、建筑、商賈盛況,皆入畫卷。“它難就難在,不是平鋪直敘訴說一段歷史,而是高度濃縮敘說兩千多年的城市發(fā)展史。描繪的歷史時期截止至清末民初,主要是為了體現(xiàn)歷史的厚重感,對此曾經(jīng)有人提出,為什么不加入一些當代元素,譬如小蠻腰等廣州城市新地標?我們創(chuàng)作組沒有這樣做,因為考慮到整體風格的協(xié)調性?!赌蠂潭肌凡粌H僅要體現(xiàn)古代廣州的繁榮氣息,還要體現(xiàn)不同歷史發(fā)展時期的民俗民風,本身就已經(jīng)相當復雜,如果再加入當代元素,整體氛圍就更加難以統(tǒng)一。”
作畫過程十分艱辛,由于是多人共同創(chuàng)作,李曉白除了要繪制自己負責的部分,還得對其它部分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每個畫家有鮮明的個人風格,用筆、勾線各有千秋,要把所有部分統(tǒng)一起來,著實不易?!崩顣园鬃约贺撠熇笾澈褪胁糠?,“荔枝灣和十三行是廣州當年商業(yè)最繁華的地方,建筑、船只、人物多如牛毛,而我之前從來沒畫過這么多船,這么多人,這么多房子!這次真算是‘畫個夠本’了……”李曉白對記者笑言道。
觀摩長卷,細心欣賞,記者看到“荔枝灣和十三行”這一部分,確實駐足著眾多官員、商人、百姓、外國友人,他們或聊天休閑,或唱戲逗鳥,或吆喝買賣,在畫家的筆下均栩栩如生、神態(tài)各異。
事實上,《南國商都》的藝術意義,不僅在于表現(xiàn)兩千年歷史長河的廣州商業(yè)變遷,更在于它“從一而終”的風格。盡管出自十九位風格各異的畫家之筆,但整部長卷的風格始終如一,并無突兀之處,令人肅然起敬。
李曉白對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一段花絮記憶猶新:有人提出,是否考慮使用分段式創(chuàng)作的形式,以便突出各個主創(chuàng)畫家的個人色彩?主創(chuàng)團隊沒有采納這個建議,因為,“長卷截成不同段落,就不成其為長卷了。真正的長卷,就是從頭到尾、始終如一。分段式創(chuàng)作,固然難度降低,同時可以突出創(chuàng)作者的個人色彩,但是出來的作品肯定達不到如今的高度?!?/p>
在完成了這幅堪稱“當代的清明上河圖”杰作之后,李曉白并未瞬息停下創(chuàng)作的腳步,他繼續(xù)進行著新的思索,考慮新的主題。才思如泉涌,下筆如有神,在他的心中,似乎已在醞釀下一件大手筆的問世。在藝術的道路上,他總是風雨兼程,樂在其中,一如他對本刊記者所言:“藝術這條路,永遠走不完,而我會一直走下去?!?/p>
名家點評:
李曉白是廣州美術界一位了不起的傳奇人物,六年前,他憑借自己的才華和實力,一舉榮獲廣州市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唯一一個體制外的人)、第一屆廣州市志愿服務協(xié)會主席,讓廣大體制外的藝術家看到了希望和向往!誠然,李曉白兩職的當選,有機遇性和必然性,因為在倘大的廣州大都市里,我們的確找不到藝術界另外一位體制外的“李曉白”!上世紀八十年代,李曉白在藝術界已漸露頭角,筆下的人物、山水、花鳥形神兼?zhèn)洌饩成钸h、意趣盎然。書法更是無所不能,篆、行、楷、隸、草是他的精妙之處,說實話,在當年那個時代,有媒體評論他為廣州美術界的第一帥哥和美神,一點都不為過。今天已過花甲之年的李曉白先生,更是廣州美術界一面鮮艷的旗幟,在其擔任兩職的期間,他不忘藝術初心,牢記推動廣州文化藝術使命,多次組織志愿者奔赴基層文藝支教資助活動,自掏腰包,無償援助大批新文藝群體,大力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交流平臺,讓更多年輕人參與和了解嶺南畫派的歷史與發(fā)展趨勢,特別他倡導的“南國商都”長卷問世,為廣州美術事業(yè)發(fā)展,注入了濃濃的一筆,曉白先生對廣州美術事業(yè)的貢獻,我們有目共睹,我們以你為榮!我們期待曉白先生晚年的藝術開辟新的華章。
——何俊華
(廣東省關愛藝術家公益促進會主席,廣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團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