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講座:讓詩歌在靈性中飛翔

      2019-09-10 07:22:44柳江子
      陜西文學 2019年6期
      關鍵詞:細雨比喻詩歌

      請讓我以十歲左右寫的一首詩作為開場白:

      《夜·故鄉(xiāng)》

      寂寞我一個人

      夜幕我的童年

      星星我的故鄉(xiāng)

      當你完全沉默

      給我在前面帶路

      憑著以前的動作

      我登上了古原

      夜色靜得可怕

      月亮偏偏照在我的身上

      瘦小的身體在前進在移動

      當我喚回平靜的心情

      已經(jīng)回到了故鄉(xiāng)的走廊

      再次看到這首小詩,依然有一種說不出的沉重。雖然那時候少不更事,也難以理解孤獨,但是無疑,孤獨,已經(jīng)在骨子里根深蒂固了。

      既然上天給了我們一份孤獨,生活中,必然多了思索,所以寫文章的人,注定在人群中,屬于異類。和人群格格不入,甚至還會出現(xiàn)偏執(zhí),做出一些過激的事情來,譬如:怪異的行為,衣著,還有自殺等等。

      一、善于寫作的人,大多都是安靜的人,或者靦腆,骨子里卻是很高傲的人。

      如果很健談的話,那么你的才氣,從嘴里都溜走了,筆下是難得生輝的。

      古人曾有破萬卷書,行萬里路一說。書必須多讀,但是少了實踐,讀書是無用的。實踐和理論的結合,是寫好文章的前提,也是寫好詩歌的前提。

      只有安靜下來,才能悉心體會作者想表達的意境,才能在流連忘返中提升自己。沉下來,才能發(fā)現(xiàn)美,并且讓思緒冷靜下來,這是寫作的前提。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片面地追求金錢,忽視了道德和文化的傳承。至少我們這些人還是純凈的,至少還在堅守,給自己預留了一塊心靈的凈土,以免和世俗一起,并入污濁之中。

      只有沉下來,也唯有沉下來,才能抑制住浮躁,冷眼看世界,真正地找到突破口。

      二、悟性,比讀書多更重要。

      如果一首詩,讀起來,讓你有從頭頂,一直到指尖的顫栗,那么,你肯定讀懂了,而且,更感悟到了作者的初衷了。那么說,你是一個感性的人,適合作為一個文人,甚至是詩人。

      靈性:中國文化講究天人合一。也就是天地人,上下通達;境界相通,意象相容。

      究竟什么是靈性?

      我認為,靈性,也就是涌動,是蓋過思維之上的玄機,瞬間突破了的理智,在恍若游云般的感覺里,脫穎而出的妙語。

      最近幾年,通過投稿,我認識了幾個寫詩的,他們寫詩的時間都不長,但是寫得非常好。偶然問及她們的時候,她們說,只是想把心里的話說出來,不說出來,覺得難受。

      一個,是四川的文君,可能和她經(jīng)歷的苦難有關系吧,苦難出才子,悲情出詩人,她就是這樣一個實例。車禍導致殘疾,幾乎危及了生命,然后激發(fā)出了她寫詩的潛能。

      風里的消息

      這是宿命里的安排,在無限延伸的背后

      交匯,是一場漫長的等待

      風從北方來,大寫意般渾厚,蒼涼

      聽得見時光對話,以及,夜夜鉆心般的思念

      風不曾透露半點消息,大片大片的空白處

      是你留下的懸念,情節(jié)一再上演

      而長安街的柳絮正紛紛揚揚

      你不來,我不敢注視湖里老去的鴛鴦

      白露為霜

      回到天命,舊城墻在畫卷里阻擋三軍

      潑墨,黑云倉皇出逃

      千軍散盡,我是驪山腳下,提籃的婦人

      印花藍,在花田里拾撿露珠

      而后:煮茶,研墨,兩相無語

      只一雙熾熱眼眸,洞穿。三生石上

      一襲青衫,一襲紅裝,詩畫

      不過是昨日風景,

      而滿頭霜色,才是今生的守望

      還有琪軒的詩,她靜心讀書好幾年,從2010年然后開始寫,詩歌極具靈性,以她的詩歌《行者無疆》作為一個縮影,大家欣賞一下。

      行者無疆

      把一場雪,作為路標。去巡回

      一輛舊山地車,思念蜷縮在身后的車轍里

      如何逃脫,一件素服的包裹

      零度,是一種態(tài)度

      風不再左右逢源,隨意掀開結痂的傷疤

      冬季成為一具透明的空殼

      半個月亮,一場不可避免的雪

      念念不忘的油紙傘

      誰也無法側身而過,一次潔白的承諾

      案頭的紙鶴,被弦音麻醉

      信箋上沒有落款

      此處省略的詞語化作漫天紛飛的蝴蝶

      一切都低下來,類似于和解

      在十一月,毀滅與永恒都是短暫的臆想

      只能用滾燙的腳印來投訴

      那么輕,卻不飄搖猶疑

      像一朵棉桃,在疼痛中緩緩打開自己

      還有一個是陜西的梅苑飛雪,她寫詩的時間也不長,從2011年開始寫詩,以她的《五月以后》作為代表作,大家看看。

      五月之后

      文/梅苑飛雪

      趁夜色凝重將思念過繼給星空

      在一雙失神的眼眸里

      分娩無數(shù)個跳躍的小生命

      將我的暮年押解其中

      而唯一的解差在一場事件之后

      被謊言收購

      至此五月之后

      陽光變得異常堅硬

      輕易就從一滴淚中穿過

      被打倒的身軀選擇茍且

      埋在心底的執(zhí)著

      被一縷風啟開

      而我只能保持沉默

      沒有人能給結果

      有著極其深刻的命名

      坐在黑暗的房子

      所有恐懼襲來這個世界

      和我同被一萬只昆蟲撕咬

      而呼救已顯得軟弱無力

      從這三個女性寫作者看來,起步,無所謂早晚,但是少了悟性,是寫不好詩歌的。

      有了悟性,方可以談到靈性。甚至可以這樣說,詩歌是神性的寫作。詩歌本身呢,需要神來之筆,來體現(xiàn)所要表現(xiàn)的事物。

      沒有悟性的人,只是在笨拙地寫。當然,笨拙地寫作,也不是寫不好文章,只是需要的時間,和付出的努力,要更多一些。

      三、讀書,必須讀好書

      從我自身的經(jīng)歷來說,我是幸運的。我和兄長年齡相差十四歲,而他呢,屬于七八十年代的文學青年。在我很小的時候,經(jīng)??吹剿麄円蝗何挠眩ê髞砗脦讉€成了作家、教授),在一起激烈地討論,激情地朗誦,甚至開座談會。不認識很多字的時候,我就整天拿小人書看。大一些了,自己看,甚至讓隔壁的小哥哥給我讀。后來不認識的字,開始查字典。小時候,趴在書上睡著的時候很多。

      當寫的第一首詩,被兄長贊揚的時候,創(chuàng)作的欲望,便被激發(fā)出來了。

      后來也陸續(xù)發(fā)了一些詩歌,還有散文。

      讀書,在兄長的指引下,不好的書,堅決不讀;好書,可以讀幾遍,甚至好多遍。比如,一些經(jīng)典的作品,從小時候到現(xiàn)在,我都能背誦下來。像國內詩人舒婷,北島,顧城等,國外詩人埃利蒂斯,希門內斯,聶魯達,索因卡,等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大師的詩歌,我從小讀到現(xiàn)在,而且樂此不疲。

      好詩讀多了,一般人的詩歌,也就不想讀了。就像我們在聽一曲音樂,繞梁三日,余音裊裊不絕。

      詩歌本身,就是凝練的精華,它拋卻了繁瑣和無力的直白,在意象和線條之間,就像是鼓點,擂動靈魂的震撼。

      好的詩歌,在一個瞬間,會擊中你,讓你感受到藝術之美,躍動在字里行間。

      我在小學階段,除過兒童文學作品外,通讀了四大名著,甚至讀過好幾遍。

      初中到高中的時期,家里的所收藏的國內外名著,甚至外國現(xiàn)代派的文學作品,幾乎全讀了。

      2011年初,想出版2010年的詩集,陜西省委黨校的劉穎慧博士給我作了序,只是迫于各種因素,這本詩集,一直沒能出版。我用她序言里的幾段話,來闡釋我對于詩歌的態(tài)度和看法:

      “詩歌的主要成就固然首先在于立意的高下,但是意境的表達和技巧的純熟,仍然是詩人們前仆后繼,窮其一生孜孜以求的境界。正所謂酒好也怕巷子深,好的詩歌要在瞬間擊中讀者的神經(jīng),其實靠的是意境的表達,靠的是詩歌技巧的純熟?!队縿拥乃鳌肪褪沁@樣一首在瞬間擊中我的好詩:

      渴望走進遠古的時候

      其實一直在水流中回旋

      幽暗中立體感的波紋

      纏繞如發(fā)髻間的飛瀑

      流落人間

      ……

      涌動的暗流

      奔波的足痕

      在誰也看不到的地方

      叢生夢魘

      透過枝葉間的凝望

      野性地擴張

      放追于水流中的向往

      清涼一個夏天的奢望

      終了

      隨水流的蹤跡

      至柔的撼動

      大山泥土和石頭

      看到這首詩的時候,細小的顫栗,從手臂處蔓延出去,漸漸抵達內心深處,那是觸動心靈的感動。但我知道這首詩成功和令我驚喜的本質是他用水流來比喻生命。比喻的成功帶來了詩歌的成功。其實詩歌就是比喻的藝術。而張暐的力量就在于力透紙背的比喻,用比喻還原生活的本真狀態(tài),用比喻逼近事物的真實和本質,用比喻營造一個詩歌氛圍,然后讓讀者情不自禁的掉進這個詩歌所呈現(xiàn)的生活狀態(tài)中。這個狀態(tài)可能是凄清的、愁苦的,但都是真實的而且是生動的蓬蓬勃勃的,在似乎料峭春寒的意境中,我能清晰的感受到百煉鋼成繞指柔,感受到涓涓溪水對大海的執(zhí)念。

      類似的方式在《遷徙》、《一切從頭》、《小峪河》等中可以看到。這是一種更廣闊的比喻。在慣常的生活瑣碎中發(fā)現(xiàn)真理,在看似不相關聯(lián)的事物對應中尋找恒定的規(guī)律,在雜蕪中尋找本質發(fā)現(xiàn)詩意,這是一個去偽求真的過程,也是一個艱難的思與詩的旅途。

      寫過詩的人都知道這里的難度和快意。張暐的魅力就在于他把這種很難的思與詩的結合操練得得心應手,并讓他的比喻充滿了詩意和美感。

      例如在《小峪河》中,他寫道:“腳伸進小峪河的時候/夏天就被淹死在水里了/挾著風/谷底的水流/喧鬧著一路狂奔/縱情于石頭的棱角/逃脫云一樣的歲月。”分明是在寫夏日山谷中流淌的溪水,山泉叮咚,時而留戀灘涂、礁石,時而與風嬉戲,漫無邊際,閑散的筆調,夢境般飄渺的思緒。但筆鋒落出,卻豁然開朗,原來他是在寫生活的一種狀態(tài),喜悅、激情、挫折、無奈、平淡……“逃脫云一樣的歲月”如同夢中囈語,如一抹水草,從溪流中悠悠然漂浮而來,然而卻擲地有聲,如同一個美麗的和弦,悄悄地劃過長空,等你回過神來,已是余音繞梁,三日不絕。讓人忍不住要拍案叫絕,嘆為觀止。

      大多數(shù)時候,他的比喻不是破碎的單一和獨自的,他的特點是用情節(jié)來比喻,敘述一個事物的發(fā)展過程,在不經(jīng)意的囈語中,對瑣屑的事物的敘述中,突然接近思與詩的根和本質,從而使他的敘述充滿了審美意味。這些特點在上面引用的詩歌中都可以得到證實。”

      在這里,還想說明一點,詩歌,是無國界的。中國古代的詩歌,雖然有著不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尤其是唐宋時期,詩歌幾乎達到了巔峰狀態(tài)。但是,國外的詩歌,每每融歷史,地理,哲學等于一體,使得詩歌這種文體,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華。

      而詩歌本身,也不能局限于一個人的感受,它應該關注社會,更應該關注蒼生。

      詩歌之路,如果向更廣闊的領域延伸,那么詩歌,也就有了它的使命感了。

      找了索因卡一首詩,和大家一起共享:

      我想正在下雨……

      我想正在下雨

      那些舌頭會從焦渴中松弛

      合攏嘴的煙囪頂,

      與良知一起沉重地懸掛于半空

      我曾看見它從灰燼中

      升起突現(xiàn)的云朵。沉降

      他們如入一輪灰環(huán);在旋轉的

      幽靈內部。

      哦,必須下雨

      這些頭腦中的圍墻,把我們捆綁于

      奇怪的絕望,講授

      悲哀的純潔。

      雨珠怎樣在

      我們七情六欲的羽翼上敲擊

      糾纏不清的透明體,在殘酷的洗禮中

      將灰暗的愿望凋敝。

      雨中的蘆葦,在收獲的

      恩賜中奏響蘆笛,依然挺立

      在遠方,你與我土地的結合

      將屈從的巖石剝得裸露無遺。

      (馬高明譯)

      四、喜歡文學,是一條不歸之路

      生活是殘酷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注定在這個過程中,要放下一些東西,甚至要負擔一些東西。

      人的一生,得到和失去是共存的。物質上富有了,精神上可能就失去了;精神上富有了,物質上可能就失去了。

      喜歡文學的人,大多都是清貧的。既然選擇了文學,就要安于貧困。當然,在生活有保障的前提下。

      這些年來,一直奔走在生存的邊緣。直到08年,忽然頓悟:年近四十歲了,該留下點什么呢?物質上的富有既然無緣,那就追求點精神上的吧。

      從那時候起,不敢怠慢了。好在自己呢,一直在堅持寫日記,從小學開始,寫到08年。08年以后不寫日記了,以每天的詩歌作為替代。

      我不敢再有絲毫的松懈了。每次遭遇瓶頸,覺得沒什么可寫的時候,我都在鼓勵自己:過去了,必是晴天無疑。

      這樣,一直堅持到現(xiàn)在,日日寫詩。如果哪天沒寫的話,總感覺少了點什么。那怕寫得沒有任何章法,就當是練筆,也算是給自己一個交代。

      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盡頭。即便是沒有任何成就,路上,起碼看足了風景。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注定要風雨兼程。

      五、畫面感:意象紛呈

      要想寫好詩歌,必須有畫面感。把自己融入畫中,人在畫中,畫在心里。一首好詩,也就產生了。

      當然,我們不可能時時處于畫面里。但是可以臆造,當你連自己都感動不了的話,能感動讀者嗎?

      不能忽視讀者的欣賞水平。

      如何激發(fā)自己的潛力呢?

      時刻想,瞬間的捕捉,就是閃現(xiàn)的靈感。靈性來源于沉淀,來源于積累,來源于對于生活的敏銳度。你變得敏銳了,靈感自然就降臨了。

      同樣,你神經(jīng)質了,詩歌,也就神經(jīng)質了。

      六、節(jié)奏感

      (寫詩先朗讀,要朗朗上口;注意韻腳,也要講究內在的節(jié)奏)

      說起文章的敘述,詩歌也不例外。而我們往往忽略了語言的節(jié)奏感。

      所謂的節(jié)奏感,就是一種陶醉,隨心所欲地享受。讀的人,會跟著你,漸入佳境。所謂的娓娓道來,也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總是想讓人一下子知道,所想表達的意思。急于求成,往往顯得詞不達意。

      如果寫文章,如同聽一段舒緩的音樂的話,那何樂而不為呢?

      有朋友說,曾經(jīng)有一位老師,談起過語言的音樂感。其實呢,音樂感,等同于節(jié)奏性。只是音樂感,更能使得詩歌,在靈異中飛翔。

      每次寫完詩歌,我都要讀好幾遍。雖然說,現(xiàn)代詩歌沒有明確地提倡押韻,但是偶然押韻的話,詩歌的美,從讀得過程中,就體現(xiàn)出來了。詩歌,在古代,本身就是以歌的形式來完成。所以,能押韻的話,盡可能押韻。那么傳統(tǒng)的美感,也就體現(xiàn)出來了。

      一時間,修改不到位的話,放兩天。

      任何事情的解決,都是在心平氣和的狀態(tài)下解決的,寫詩也不例外。它需要冷靜的思索,和睿智的語言,來搭建文字和靈魂之間的橋梁。

      七、關于語言

      寫作的人,都避免不了談到語言。文學是語言的藝術。一個作家有沒有潛力,語言表現(xiàn)形式,是最重要的標志。

      語言是作家修養(yǎng)的集中體現(xiàn)。

      作為文章重要的組成部分,語言顯然是重中之重了。一個人的語言一旦形成,一般很難改變。就像一個人的性格一樣。

      詩歌的語言,凝聚力必須有,同樣,必須有穿透力,以及內在的張力。

      這樣寫作過程中,就要求,不能說廢話。對于詩歌本身來說,多一個字,詞,都不行。你嚴謹了,詩歌也就嚴謹了;你不把自己當一回事,讀者也不把你當一回事。

      語言的凝練,是靠長期不懈的堅持,持續(xù)的訓練的結果。

      我曾經(jīng)堅持寫了二十多年日記。主要是練筆,訓練敘事的掌控能力。

      低下頭來,問問自己,你堅持了嗎?你對語言的要求,也和那些“大家”一樣嗎?

      我一直在學習之中……

      八、詩歌之外

      詩歌呢,雖然有著其他文體的不可比擬性,但是,一條道走到黑,也顯得有點不足。在閑暇之余,我偶然也寫點散文,就當是做點點綴吧。

      一般來說,詩歌寫好了,語言自然也就精煉了。國內好多作家,最初都是從詩歌入手的。如果沒有寫詩的經(jīng)歷,語言難免繁瑣。

      所以奉勸大家一下,寫點詩歌之外的文章,譬如:散文,小說等。

      長安一位小有名氣的文友,偶然間,在一個主編那里,看到了我的散文,大呼:真好,真好!

      后來他和我小坐,說起那幾篇散文,他說,好多年,都沒看到這么好的散文了。

      我笑了笑說,這是你的偏愛。

      貼一篇我的散文,就當是顯擺吧。

      桂林的雨

      到了桂林,才知道什么是煙雨。

      沿著漓江,那些山,顯然是在畫面上走動的,在細雨籠罩的時分,江面上的細雨,如煙一樣,輕輕地飄蕩著。

      那些小山,不是很高,一座和一座并不相連,突兀的樣子,像是從地下冒出來的,綠茸茸的姿態(tài),在雨中像是一道幻影,一座座大地的守護神。

      沿著江邊行走,雨絲落在頭發(fā)上,臉上,衣服上,潮濕的,柔柔的。不在意這些如絲的細雨,就像不在意江南的美景一樣,因為這些美景,很多年以前,一直珍藏在心里。只是到了眼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的時候,始才有了一種悸動,心底里涌動著,一種更加幽微的和聲。

      幾乎看不到水面上雨點的波動,雨絲太細了,細的像牛毛,密密地織就著,這水鄉(xiāng)里的陶醉,伸出手去,那些雨絲,是不情愿聚攏在一起的,懶懶散散地飄著,游蕩著,在指縫間滑落著。

      那些草兒,極盡地梳理著葉子,精神抖數(shù)地挺立在雨中,一改平日怏怏的姿態(tài),似乎被細雨,注入了諸多的靈性。

      偶然江水中,會蹦出一條魚來。細雨襲來的時候,那些魚兒,也是寂寞難耐的。探出頭來,欣賞一下如煙的水波,如夢一般的幻境。

      江面上的煙雨,是變幻的,一會兒很近,一會兒遠離。那變幻的姿態(tài),像個少女在招手;像一個風韻的少婦,在微微頷首;像一尊天神,面目猙獰,又像個溫和的中年人,在仰望著天空。

      流動的意象,煙雨重重之下,更低的低處,那些細雨自戀著,糾纏著,更遠的遠處,是看不到的,霧蒙蒙的一片,只有如絲的細雨,升騰在思維的上空。

      天空,低得可以蓋著頭,雨幕中忽近忽遠的人,在三五米之外,是看不到的,只是一個模糊的輪廓。

      視野所及的小船,在雨中,更像是浮動在夢幻般的色彩里,像一張巨大的網(wǎng),而船兒似乎成了魚兒,被雨霧打撈著。

      風,使得細雨拉長了身形,斜斜地穿插在天空和大地之間,盡情地舞動著,飛天樣的帶子,在無妄的境界中,化生出很多很多的意象。

      看不到別的東西,只有緩緩流動的江水,清澈的可以看到水底的游魚,而那些近處的山,是濃濃的畫面上,著力點綴的一筆。

      人,更像是在畫面上飛翔,而山水之間,靈動的,只是如絲般的細雨,如煙一樣的水波。

      去年年底,陜西有一批作家進京,當時著名作家白描先生現(xiàn)場講話,其中的意思是這樣的:任何一種文體,只要寫好,寫到極致,也就行了。而不止是長篇小說,是唯一的出路。詩歌,散文,寫好了,也照樣能獨辟蹊徑。

      說了這么多,也不知道對大家有沒有幫助,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點見解。

      希望和大家一起,守護這塊心靈的凈土。

      最后,送大家一句話:愛它,就堅持不懈;恨它,直接送它去天堂。

      2014.10.21

      責任編輯李高艷

      作者簡介:柳江子,男,當代詩人,著有詩集和散文十一部。

      猜你喜歡
      細雨比喻詩歌
      詩歌不除外
      雷鳴和細雨
      一場細雨,攜著意象而來
      鴨綠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6:16
      比喻
      文苑(2020年12期)2020-11-19 13:16:26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詩歌島·八面來風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比喻最愛
      什么是比喻
      細雨
      公關世界(2016年21期)2016-03-24 05:20:08
      細雨如絲
      讀寫算(中)(2016年4期)2016-02-27 08:47:48
      唐山市| 罗田县| 洱源县| 深泽县| 阳山县| 政和县| 锡林浩特市| 乐平市| 出国| 富阳市| 杭锦后旗| 高平市| 威海市| 德清县| 班戈县| 绥化市| 无棣县| 娄烦县| 西乡县| 谷城县| 安徽省| 双柏县| 涪陵区| 黑水县| 盘锦市| 涟水县| 吉安市| 余庆县| 永州市| 红河县| 南安市| 和林格尔县| 花莲县| 新乐市| 云浮市| 长垣县| 新泰市| 麦盖提县| 阿拉善左旗| 河北区| 府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