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榮峰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對低年級的探究很多具體的要求,探究是科學學習的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要讓低年級的兒童采用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逐漸讓探究學習貫穿是學生學習科學的全過程。
一、以興趣為前提,培養(yǎng)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
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常見的動植物和物質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學現(xiàn)象、自然現(xiàn)象表現(xiàn)出探究興趣。
1、在游戲中學習
在低年級科學教學過程中,針對教材相關內容,可以適當采用游戲方式,讓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學習和掌握知識,在活動中快樂的享受探究的樂趣,對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小學一年級上冊三單元,主要探究活動都是非常有趣味性的,如“解暗箱”的探究活動,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挑選西瓜的游戲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用手敲敲西瓜、聽聽聲音來判斷西瓜的成熟度。從而讓學生知道,要想知道暗箱里的秘密,就必須收集相關的信息,通過看到或聽到的一些現(xiàn)象進行猜想、判斷。從游戲中引導一年級學生第一次通過動手、動耳猜想暗盒里的東西。
2、用現(xiàn)代教育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現(xiàn)代教學媒體及技術具有許多優(yōu)勢,它可以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有助于學生的理解,特別是對低年級的學生,它可以創(chuàng)設虛擬的問題情境支持學生的探究活動,可以使探究活動更加便利、直觀?,F(xiàn)代教學媒體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小學科學一年級上冊三單元,《暗箱里的秘密》一課初識暗箱時,可以通過播放“狼追兔子”的視頻,讓學生喜歡的動畫故事引入探究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一、以問題為導向,讓學生掌握學習科學的方法
低年級起就要讓學生從小就知道科學探究需要圍繞已提出和聚焦的問題來制定方案,通過收集和處理信息獲得證據(jù),通過推理得出結論,通過與人交流和表達來展示探究結果、觀點,能運用科學探究方法解決比較簡單的日常生活問題。
如在小學一年級科學上冊《做個小偵探》教學中的“玩碰碰球”的實驗,首先讓學生猜一猜先拉起一個球,猜想放手后的結果會怎么樣?接著又拉起兩個球再放手后又會什么樣的結果?學生猜一猜并質疑。這時,老師問學生這樣猜的理由是什么?教師做演示實驗。對剛才猜測情況進行小結,接著拋出一個問題:如果拉開三個球再松手,會是什么現(xiàn)象?學生猜想。
二、以簡單明了的方式呈現(xiàn)學生的發(fā)現(xiàn)
1.以圖畫法呈現(xiàn)
圖畫法就是學生在科學學習探究過程中,運用簡單圖形、符號及文字描述科學現(xiàn)象,展現(xiàn)自己的思維過程。例如,在一年級下冊《沙子和黏土》教學中,要求學生對生活中見到的石頭進行介紹,就可以先讓學生把所見到的石頭用形狀畫出來,也可以涂上顏色。如果只是老師介紹石頭的是什么樣子的,可能學生印象不是很深刻,通過老師的指點,學生的實際操作畫一畫,讓學生根據(jù)自己所畫的來介紹,石頭的種類和形狀等特點,學生自己印象深刻,其他學生也會有興趣參與其中,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樂趣。
2.以活動的方式呈現(xiàn)
要想學生在科學課有所獲,有所得,就要考慮低年級學生特點,許多科學知識都可以通過活動的方式來呈現(xiàn),其實這種活動是以“玩”的為特點的探究活動,其實質是做中學,以觀察、質疑、實驗為基礎。在活動中發(fā)展的學生的思維和能力,為將來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如《認識感官》一課,設計在圖畫中尋找不同的小動物來引出我們用眼睛感官來觀察周圍的事物;設計聽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音來體會耳朵的功能;設計用“聞香盒”的游戲的活動來展示我們鼻子的神奇;用品嘗淡鹽水、白糖水、白開水來顯示我們舌頭的功能等活動,讓學生明白我們是用眼睛、耳朵、鼻子、舌頭、皮膚這些感官來觀察周圍的事物。這些都是兒童樂于接受、喜歡參加并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情境。
三、探究活動與生活相結合,讓科學學習回歸生活。
1.生活小實驗、小制作
對小學科學而言,實驗主要指對已有的科學認識、結果進行驗證。而低年級的學生只有對一些簡單的、易于操作的實驗才能完成。所以設計一些小實驗,讓他們通過學習實驗方法,學習設計實驗、控制實驗的條件,分析實驗現(xiàn)象,總結實驗結果,體驗科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yǎng)和科學探究的能力。如教學《小小工程師》這一課,制作鉛筆加長器的小制作,讓學生進行簡單的設計,要讓學生應用工具對材料進行手工制作,最后形成作品。教師要鼓勵學生用不同方法、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制作方法來設計,學生可能制作的產(chǎn)品還略顯粗糙、不完美等,但通過展示、比較,相互借鑒,初步形成對工程設計的朦朧思想。
2.生活觀察記錄
觀察記錄是進行科學研究的一項重要方法。如探究種子發(fā)芽,這類實驗往往不能馬上看到實驗成果,需要較長的時間,通過觀察記錄,記錄種子發(fā)芽的各個階段的情況,通過學生詳細的記錄,為以后的分析提供了全面第一手的信息。又如《樹葉變黃了》一課,讓學生在現(xiàn)場生活中觀察樹葉,仔細對比樹上的葉子和掉落的樹葉及將要落的樹葉的不同,并記錄。大家一起再討論,說出理由,驗證結果。
3.資料收集等
現(xiàn)代社會已經(jīng)進入了信息時代,信息的收集、處理和應用是一個人不可缺少的能力。低年級的科學教學中,就要開始培養(yǎng)學生資料收集、信息處理的能力。在教學《輪子的故事》一課,要激發(fā)學生更多的思考,如要收集有關輪子的知識,包括收集輪子的作用、輪子的歷史、輪子的種類等。從而來印證輪子的發(fā)展變化過程,讓學生親自給“小車”裝上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