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楊
摘 ?要:東坪金礦床東坪金礦位于河北省崇禮縣東南部,是冀西北地區(qū)規(guī)模較大的金礦床之一,東坪金礦富集于水泉溝偏堿性雜巖體與老地層的內接觸帶上。關于該礦床的成因仍存在爭議,其中較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有:堿性巖重熔型礦床、改造成因礦床、與地?;顒佑嘘P的礦床、與堿性巖有關的中溫熱液金礦、與燕山期巖漿作用有關等一系列觀點。通過分析該地區(qū)區(qū)域地質背景和礦區(qū)地質特征的基礎上,對礦體圍巖特征、巖石的地球化學特征進行了探討,以及對前人的研究成果,總結得出結論。
一.引言
東坪金礦床位于燕山西段,華北地臺北緣,在區(qū)域構造方面,東坪金礦橫跨華北地臺2個Ⅱ級構造單元產在尚義—崇禮—赤城大斷裂的南側,處于阜新—集寧三級成礦帶,礦產區(qū)域中目前已發(fā)現(xiàn)金礦床點30余處,根據礦產空間分布及地質特征則可劃分出兩個金礦田。區(qū)內褶皺及斷裂比較發(fā)育,東坪金礦是我國首次在華力西期堿性巖體中發(fā)現(xiàn)的新類型金礦,被譽為是“東坪式”金礦,至今已探明金儲量達70余噸。
二.研究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
礦區(qū)中分布在太古界、下元古界變質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零星分布。區(qū)域內斷層構造發(fā)育較好,區(qū)域金礦的展布是受尚義-崇禮-赤城斷裂帶及其派生斷裂構造控制,金礦在NNE、NE及NW向分布,具燕列式展布特點,這種斷裂系統(tǒng)對金的富集及形成十分有利,對金礦的形成發(fā)展及演化起到控制作用。礦區(qū)地質中的巖石由于巖漿活動強烈,主要為巖漿巖,巖漿巖的主要巖性有二長巖、石英二長巖及角山二長巖等,該巖體與區(qū)內的金礦成因關系密切,為金礦的富集提供了動力
在礦區(qū)的南部有出露的斜長角閃巖、斜長角閃片巖,并有少量的麻粒巖。礦區(qū)圍巖主要是正長石、堿性長石正長巖以及石英堿性長石正長巖,這三種巖石之間存在過渡漸變關系。礦體與圍巖間界面不明顯,圍巖均具有硅化、鉀化,跟你就蝕變強弱可分為三個帶,分別是強蝕變帶、中蝕變帶、弱蝕變帶。主微量元素含量也都不一致,且金的含量也有所不同。
根據前人的深入研究,對東坪金礦成因的認識分歧較大,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分別是(1)與侵入巖有關的金礦床;(2)巖漿熱液型;(3)混合巖化-重熔交代熱液型;(4)改造型熱液礦床;(5與堿性雜巖體有關的中溫熱液型金礦床。
三.發(fā)展方向
首先我們先確定金礦形成的物質來源,該地區(qū)巖漿作用活動明顯,中酸性巖漿巖被認為是金礦成礦的重要條件,但對中酸性巖漿巖是否直接提供金還存在疑問,因為通過中酸性巖漿熱液與周圍圍巖發(fā)生交代,使圍巖中的金發(fā)生遷移并在合適的環(huán)境條件下富集成礦。總之中性巖漿巖在本地區(qū)的金礦成礦是尤為重要的。
在東坪地區(qū),堿性雜巖體的分布很廣,巖石類型較為復雜,主要為二長巖和石英二長巖。那么堿性雜巖體與東坪金礦成礦有何種關系?通過發(fā)現(xiàn)堿性雜巖體內外都受到了強烈的鉀化、硅化蝕變,且金礦體大多都賦存在堿性雜巖體與巖體的內破碎帶中,從堿性雜巖體到金礦體,金的分布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貧化—富集共軛現(xiàn)象,說明堿性雜巖體與東坪金礦床在空間上是共生關系,堿性雜巖體在地質成礦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堿性雜巖體的主微量元素測定,基本確定了東坪金礦的成礦物質主要來源于地幔,其中也混入了少量殼源物質。
其次,通過對礦區(qū)地層的主要巖石與圍巖,以及石英脈型礦石和蝕變巖型礦石四種巖石的主量元素平均含量對比得出:Si、Al、K 等氧化物含量由礦石、蝕變圍巖到礦區(qū)地層呈明顯的下降趨勢,而Fe2O3、MgO、CaO、Na2O含量的變化趨勢則呈上升趨勢。因此說明礦區(qū)礦石中的礦物質是二長巖通過富堿熱液交代片麻巖過程中,部分物質流入礦體內形成的,使得含金礦石中的這部分組分升高。這與已知的主要礦石礦物組合分析是一致的。此外,根據前人測定,由成礦溫度歸納為三個溫度段,即360~410℃、280~320℃、200~240 ℃。
據前人研究,東坪金礦的找礦標志可由SN、NNE、NNW向的三組構造中找礦,構造交叉處即為礦體富集區(qū);礦區(qū)中分布著眾多鉀長石,鉀長石大多發(fā)育在礦體的上下盤或單獨形成蝕變型巖體。由于礦床成因與鉀質交代關系密切,故可通過肉紅色的鉀長石找礦。
最后是針對以上認識,可建立東坪金礦床成因過程模式。
(1)由于華北克拉通巖石圈的構造作用,使得地幔物質上升,并伴隨著地幔中高溫流體一同上升,引發(fā)殼幔作用強烈,其間產生的裂隙為熱液的運移及金礦的成礦及富集創(chuàng)造了空間
(2)通過強烈的區(qū)域殼幔作用產生的巖漿流體與大氣降水發(fā)生交代,汲取出K、Na、Si等成礦元素。
(3)含金的熱液沿著脆-韌性斷裂系統(tǒng)上升,并與圍巖發(fā)生物質和能量上的交換產生鉀化和硅化。隨著進一步的溫度上升、壓力隨之降低,熱液中的K(Na)含量降低,熱液中的金伴隨著SiO2析出形成石英脈型礦床。
四.結論
(1)確定了東坪金礦的成礦物質主要來源于地幔,且與燕山期的淺成巖漿活動密切相關。
(2)東坪礦區(qū)中的水泉溝正長巖類堿性雜巖體是東坪金礦的成礦地質體。
(3)東坪金礦為熱液期形成,主要分為4個成礦階段分別是:鉀長石-石英階段(金礦化微弱);石英-黃鐵礦階段(重要成礦階段);石英-多金屬硫化物階段(主要成礦階段);黃鐵礦-碳酸鹽階段。
參考文獻
[1] ?甄世民,賈儒雅,姚磊,et al. 河北東坪金礦控礦因素及成因探討[J]. 地質論評,2017(S1):221-222.
[2] ?李少眾,靳光成. 2000. 東坪金礦床地質特征及構造控礦作用[J]. 地球學報,21(1):44~51
[3] ?宋國瑞,郭能霖. 1992. 東坪金礦控礦地質因素及成礦模式[J]. 貴金屬地質,2:110~114
[4] ?周遺軍,柳志進,翟裕生,黃華盛.2000.河北東坪金礦田蝕變作用研究[J].黃金地質,6(3):19-25.
[5] ?李春章,杜登峰,宋立方. 河北東坪金礦成因及找礦標志[J]. 現(xiàn)代礦業(yè),2016(7):162-165.
[6] ?王美娟. 河北省崇禮縣東坪金礦床成礦地球化學[D]. 2015.
[7] ?朝銀銀. 河北省崇禮縣東坪金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探討[D]. 2013.
[8] ?李少眾. 東坪金礦床地質地球化學找礦模式及找礦預測. 地質與勘探,2000,38(1):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