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博士語:
據(jù)《中國青年報》報道,填不完的表格、寫不完的心得體會、五花八門的比賽或活動、各式各樣的評比或檢查……眼下,在一些地方一撥撥襲來的非教學任務讓不少教師身累,心更累。誠如浙江省教育廳一位副廳長所言:“只有盡量減輕學校的負擔,減輕教師的負擔,才能更好地立德樹人,從而減輕學生的負擔?!苯衲晔恰盎鶎訙p負年”,為教師減負,讓教育靜下來,讓教師慢下來,回歸初心,專注耕耘,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新生代。
程彥暄(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為教師減負是尊師重教的題中之義。在教師加班加點完成的任務中,多數(shù)不是教學任務,而是各種行政評審、檢查、考察等活動,無端耗費了一線教師的時間與精力,增加了他們的精神和工作負擔,影響其職業(yè)化、專業(yè)化發(fā)展,更會異化和悖逆“人民教師”的職業(yè)定位,造成“種別人地、荒自家田”的負面效應。而布置給教師的任務,很多需要教師組織學生完成,這也增加了學生的負擔,最終沖擊和影響孩子們的知識學習和品格培養(yǎng)。之所以存在上述情況,說到底是形式主義在作祟。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激勵者、課堂有效的管理者、師生交流的咨詢者、教學資源的分配者、學生行為及學習成效的評價者,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老師的最高榮耀在講臺。作為基層教師,應該注重師德師道,關注教育本身,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研究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根據(jù)學生自身特點培養(yǎng)教育學生。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部門也應該充分尊師重教,按照教育的特點和教師的職責,改革學??己嗽u估制度,減少額外非教學任務攤派,讓教師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
張玉勝(河南省漯河市):為教師減負關鍵在于“減非”。在一般人看來,教師似乎是只需上課教書、批改作業(yè)的清閑職業(yè),其實并非如此。壓力大、任務多、負擔重是他們的真實工作境況,有老師自嘲為“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導致其“都快沒時間教書了”的超負荷緣由,并非來自“主業(yè)”方面的分內(nèi)職責,而是忙于許多教學之外的事,主要為兩類:一類是非必要的教學任務,如教育行政部門的各類會議、督導檢查、評比驗收、達標考核等;一類是有必要的非教學任務,即來自政府部門的社會性任務,如脫貧攻堅、掃黑除惡、征地拆遷等,都要“從娃娃抓起”,致使教師的“額外負擔”紛至沓來。為教師減負,關鍵在于“減非”,即減去非本職所需的“教學任務”和社會事務,讓行政的歸行政、社會的歸社會、校園的歸校園。這就需要從建章立制的層面,明確學校和教師的責任、權利、義務等,給教師進行職業(yè)定性、職責定位。同時也要適當賦予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和老師“說不”的權利,為非教學專項工作進校園項目打造防火墻、劃出隔離帶,嚴禁侵占正常的課堂教學、德育活動、體育鍛煉時間,對任性違規(guī)者要敢于抵制、大膽舉報、依法懲戒。
張淳藝(河南省漯河市):給教師減負需要列出“負面清單”。不少老師坦言,如果為了學生忙點累點也樂意,之所以身心俱疲,關鍵在于為大量非必要的教學任務忙得焦頭爛額,卻又勞而無功。有媒體報道,近三年來,杭州某區(qū)教育局內(nèi)各種跟教育無關的臨時任務多達188件。杭州某知名小學一學期曾接待50個訪問團,最多一天接待3個團,“負責接待的老師簡直忙到懷疑人生”。另據(jù)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校長李鎮(zhèn)西調(diào)查,有些教師“真正用于教學及相關準備的時間在整個工作時間中占比不足1/4,剩下的3/4是更為耗時耗力的非教學任務”。這樣說,決非要求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一些必要的非教學任務和進校園活動,既有助于鍛煉教師的綜合能力,也有利于學生開拓眼界、增長知識。但過多過濫的非教學任務,牽涉了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使其很難靜下心來研究教學。只有減去與教書育人無關或關系不緊密的任務,把時間和精力還給學校,才能讓廣大教師心無旁騖,聚焦主業(yè),更好地傳道授業(yè)解惑。給教師減負,需要端正政府和有關部門對教育的認知,并通過頂層設計建立“負面清單”,厘清進校園紅線,從根本上杜絕學校是個“筐”,啥都往里裝的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