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
《舊夢重驚——清代明信片選集(Ⅰ)》是清代明信片選集,所選幾乎全是清朝后期歐洲各國印制的明信片(含極少量民國的),它們在一百多年前由中國寄往世界各地,被旅居歐洲的華裔科學家、文化史料與藝術品收藏家方霖、北寧夫婦以畢生積蓄,數十年工夫搜尋獲得。本書展示的僅僅是三千張明信片中的十分之一,均為罕見珍品。這些明信片上的照片大多是當年旅居中國的外國人或入侵的殖民者在中國實地拍攝的。在“光畫”(即攝影)發(fā)明不久的年代,這些“洋人”用這一先進的技術記錄了他們眼中的中國國情。
一頁頁地翻閱此書,精美的書頁逐步將你不愿意重溫的舊夢一一呈現。騷首弄姿的慈禧太后、郁郁不得志的光緒皇帝及其悲情的皇后、不得已賣國的弱國外交家李鴻章、老邁昏庸的清朝官員,然后是頸戴木枷的囚犯、慘不忍睹的凌遲處死、被處決的亂兵、衣衫襤褸的祖孫乞丐。更觸目驚心的是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圖像:極大侮辱性質的“向中國開戰(zhàn)”的政治宣傳畫、“膺服”入侵者的實況,德國的旗幟飄揚在北京皇宮和上海碼頭,占領大沽炮臺的八國聯軍、占領天津的德軍,天津的英國俱樂部、上海的外國人新公墓、日本帝國主義的大炮……當然還有流露出少許溫情的民風世相,可終究也掩飾不住貧窮和頹廢的弱相。
三百張圖像所展現的場景帶有侵略者別有用心的主觀選擇的意向,但當面對這本書赤裸裸地呈現的一切時仍然會有許多驚訝,因為它們是使人心底流血流淚的藏品。而將這些慘烈、殘忍、殘酷以及令人扼腕哀嘆的鏡像結集呈現給公眾是需要勇氣的,本書的策劃者蘇旅大膽地將之付諸出版了,因為他相信:展示這些歷史的陰暗和丑惡并不是僅僅為了讓大家重溫歷史,而是讓人們舊夢重驚。
當你手捧此書,很容易喚起一種復雜的情感:是的,它是發(fā)黃的、陳舊的東西,是已經過去的不堪回首的歷史,但它傳達了一種深刻的意味。正如編著者陳綬祥在序中所說,“在明信片上那些瀟灑的洋文后面,在那些別有用心選擇的場景人物后面,在那些嘲諷的獵奇與無恥的吹噓后面,是一種親身體驗的夢魘般的悲憤與壓抑。我們的祖國并不是那樣的猥瑣與殘暴,也絕非那樣的愚昧與荒唐,她有過歷史最悠久的、舉世最深厚的文明。雖然在明信片所記錄的那段歷史時期,她正處在末世的艱辛、昏庸的老邁與苦難的新生之交替進程中,但她那正直的民眾與光輝的創(chuàng)造也絕不會如此破爛與麻木。那些侵略成性的洋鬼子與他們培養(yǎng)出來的洋奴們,他們要奴役的是整個中華民族,他們要毀滅的是整個中華民族,他們要毀滅的是整個中華文明。他們將那種自我標榜的‘西方至上’的目光,投向了他們所謂的‘劣等民族’身上。那種偏激的挑剔與武力的征服,在國弱民疲的衰微中乘虛而入,他們在制造著摧毀一個民族的種種口實?!?
這正是蘇旅、陳綬祥要將這些明信片選擇編輯出版的原因,他們希望人們可以從多種角度更為明晰深入地了解那些逝去不久的觸目驚心的苦難歷程。
如今,我們的國家早已走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崛起的中國讓世界震驚,落后挨打的歷史一去不返。但是,警鐘應當長鳴,國恥不能忘記,歷史更當銘記!
“往者不諫,來者可追”,這是本書的開頭和結尾,饒有趣味和深意!已經過去的已無法挽回,正在到來的卻可以補救。我們只有牢記中華民族恥辱和傷痛的歷史,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才能自強不息,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與拼搏。
作者單位:廣西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