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濟才
“莫逆之交”語出莊子。按照詞義解釋:“心意相投,不相違逆的知心朋友。”我與《文萃報》之間,正是這種關系。具體表現有四:
一是交友時間長。我清楚地記得:1984年4月,我從湘鄉(xiāng)最邊遠的壺天區(qū)調到市郊的泉塘區(qū)工作,當年11月,郵電局送來一本《報刊收訂指南》,上面有新發(fā)行的《文萃周報》,我便立即圈定了她作為自費訂閱的一種。從此,便與她結下了不解之緣,一直訂閱下來,算起來有了34年,只少了創(chuàng)刊的第一年。
二是收藏報紙久。我有個習慣除訂閱的日報,是一年一次性處理。像《文萃報》這樣的周一或周二刊的都是長期收存,我在泉塘區(qū)工作了6個年頭,在那里訂閱的《文萃周報》我也一直收藏著,直到1990年底,組織上調我到市區(qū)人大機關工作,那時干部異動工作總是一副挑擔就搬家,所以除被帳衣服之外,其他均只能就地處置。自1991年起訂閱的《文萃周報》,我就一直收藏著,雖然一年一裝訂卻滿滿地存了兩個專柜。
三是傳閱人數多。應當肯定我是首閱者,因在城區(qū)投遞相當及時,我總是在星期二、星期五當天就收到報紙,我從當天晚上起就集中精力開始一篇不漏地進行閱讀,即使有病住院也概莫能外,到第2天下午就把16個版面全部讀完了,我讀完以后老伴就接著讀,她也基本上每版都要看到。我倆閱讀完后我們把“教育園地”“衛(wèi)生保健“等方面的一些重要帶有指導性的文章打上紅色標記,要求兒女們及孫輩們加以閱讀,相比之下大兒子閱讀比較多,最多的時候有五六個兒、女、媳、婿及孫輩們閱讀了同一篇文章。
四是編讀互動勤。也許是我愛握筆桿子,得到了編輯老師們的垂青,我也曾給報紙?zhí)翦e,寫過一兩次這方面的稿件,編輯部都刊發(fā)了。進入本世紀以后,編輯部聘請我當了評報員,接受這一光榮任務后,我不敢偷懶,堅持每月寫一篇評論,老師們又特別厚愛,年終給我頒發(fā)了優(yōu)秀評報員的榮譽證書。
最后,我吟成一詩作結束語:
三湘“文萃”展豪情,讀者萬千心共鳴。
編輯高明策劃美,與時跟進啟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