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曌
腳,行黔路千里無遠弗屆;
眼,看山鄉(xiāng)變化氣象萬千;
腦,思民生冷暖心有家國;
筆,寫時代景象句讀生花。
——用心用情踐“四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競“四全”,把精彩的作品寫在多彩的山鄉(xiāng)大地之上,是新時代貴州網(wǎng)媒人的初心和使命。
2019年4月17日,紅色圣地遵義會議會址前,“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貴州省‘四力’‘四全’建設大型主題采訪實踐活動”啟動。100個基層一線采訪點,15天真蹲實駐,貴州省新聞媒體記者踐行“四力”要求,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精神,深入采訪、用心采寫,一大批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蹲點報道躍然紙上。
多彩貴州網(wǎng)由領導班子帶頭,以“師帶徒”的形式,與一線記者團隊“結對子”,組成10支“全兵種小分隊”,分赴10個采訪點開展蹲點采訪活動,足跡遍及脫貧攻堅戰(zhàn)場一線、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農村產業(yè)革命田間地頭,以及弘揚紅色文化的革命圣地、傳承“三線精神”的工廠車間、踐行生態(tài)文明的美麗鄉(xiāng)村……結合自身優(yōu)勢和傳播特色,采用圖文、視頻、創(chuàng)意長圖、短視頻、雙語Vlog、H5、手繪漫畫等10余種融媒體表現(xiàn)形式,通過多彩貴州網(wǎng)“一網(wǎng)一報兩端兩微五號”全媒體矩陣呈現(xiàn)出了一個精彩紛呈、生機勃發(fā)的多彩貴州。更加彌足珍貴的是,在這場特殊的“練兵”中,網(wǎng)媒記者、編輯得到了重要的歷練,尋初心、踐使命,通過一場思想洗禮,得到一次技能提升。
一場關于初心的追尋之旅
5月,海拔2300多米的貴州省畢節(jié)市赫章縣海雀村,村民家里都還烤著火。很難想象,若是嚴冬,是怎樣的苦寒。海雀之于貴州,是一段“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傳奇。30多年前,這里被聯(lián)合國專家視為“不適宜人類居住”的石旮旯。不認輸?shù)?,是腳踩大地的人們,在老支書文朝榮的帶領下,海雀人邁開絕地突圍的步子。涅檗一般,2016年,海雀村徹底摘下貧困的“帽子”。
海雀給人的涼喜,除了隨處可見的“變”,更打動人的是“不變”。在老支書走后的第五個年頭,我們終于再到海雀。每一個海雀人,都還在講著老支書的故事,言語間飽含著親切、敬佩,以及無盡的懷念?!安蛔儭钡氖浅跣?,是“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愚公移山、改變面貌、造福子孫”的精神,這是海雀人心里的光。我們終于更加清晰深刻地理解了,海雀的“變”,是海雀人骨子里的這種“不變”所催生的。
所以,海雀的故事怎么講?我們思考,這個故事既要有“新意”,更不能缺“心意”。于是,在5月20日這個被無數(shù)網(wǎng)友賦予了“我愛你”特殊意義的日子里,我們讓文正友寫下了一封給父親的“家書”:“爸爸,今天海雀又下雨了,霧大得很……”夜雨無聲,父與子的家國之情在字里行間靜靜流淌,串聯(lián)起海雀苦甲天下的昨天、奮斗不息的今天,以及憧憬無限的明天。互聯(lián)網(wǎng)上,這封題為《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的“家書”,直抵人心。
海雀,是貴州脫貧攻堅連戰(zhàn)連捷的一個縮影。在這里,我們遇見了文正友,他是老支書的兒子,更是帶領海雀人脫貧攻堅的“接棒人”;我們遇見了文軍福,他是老支書的孫子,村民們選他當了村委會副主任;還有護林隊長王光德、支教老師許仁杰、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青年劉緒光……這一群可愛的、可敬的海雀人!
不由想到,文朝榮、黃大發(fā)、余留芬、鄧迎香……以及千千萬萬黨員干部群眾。奮進新時代,貴州大地英雄輩出,是他們始終不忘“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用艱苦奮斗,寫就了貴州故事的精彩紛呈,成就了貴州發(fā)展的氣象萬千。
初心映照。于新聞采編戰(zhàn)線的我們,同樣是“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fā)?!睘橛涗浾?,當為書寫故土變化而出發(fā);為守望者,當為家國未來而出發(fā);為參與者,當為社會發(fā)展而出發(fā);為推動者,當為時代進步而出發(fā)。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告訴我們,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中,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tǒng)一的。守初心,就是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守初心,以真摯的人民情懷滋養(yǎng)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識踐行初心。不忘初心,才能講好人民的故事,講好貴州的故事,講好我們的故事。
一場關于使命的知行歷練
“如果你的照片不夠好,那一定是離得不夠近?!泵绹鴤髌鏀z影記者羅伯特·卡帕一生在用生命拍照,報道真實戰(zhàn)場,并在用報道影響著世界。在全省新聞系統(tǒng)開展的這次“四力”“四全”建設大型主題采訪實踐活動,就是一次踐行使命、“到現(xiàn)場去”“到故事發(fā)生的地方去”的知行歷練。
知,就是牢記使命。深刻理解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lián)接中外、溝通世界”的48字職責使命;認真履行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努力記錄貴州、傳播貴州。
行,就是踐行“四力”。對于網(wǎng)媒人而言,始終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是推動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的內在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網(wǎng)絡強國戰(zhàn)略思想的具體舉措,是全面提升網(wǎng)媒宣傳隊伍綜合素質、踐行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的有力行動。
奔赴現(xiàn)場、走向一線,才能走得快、行得穩(wěn)。增強“腳力”,就是要深入基層、了解國情,置身社會大課堂,采擷有溫度的素材,講出有靈魂的故事,用冒熱氣、沾泥土、帶露珠的作品記錄社會、反映民生。
眼觀八方、明察秋毫,才能站得高、看得遠。增強“眼力”,就是要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看得見;站位高遠、關注焦點,看得準;以小見大、觸景生睛,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看得深。
辨明方向、理清思路,才能思得深、想得對。增強“腦力”,就是要在新聞報道、采訪對象中找出亮點和特征,運用辯證思維認真思考,在重大活動、重大突發(fā)事件、熱點問題報道中把握好時度效,講好貴州好故事、傳遞貴州好聲音、樹立貴州好形象。
勤寫文章、多出作品,才能寫得好、傳得久??陬^、筆頭、鏡頭,是新聞工作者的基本功?!肮P頭”多一些真情實感、鮮活事例,作品接地氣、能傳神、入人心,才能不斷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才能將貴州發(fā)展的成果、案例更好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新聞采編的實踐中,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四力”是一個辯證統(tǒng)一體,既層層遞進、又相輔相成:“到達”,才能“一覽眾山小”;“見景”,方可“心有靈犀一點通”;“勤思”,善悟“此中有真意”;“筆耕”,紙上“萬紫千紅總是春”。
一場關于創(chuàng)新的頭腦風暴
推動事業(yè)前進,最講擔當;擔當使命職責,更需本領。俯身田間地頭捕捉新聞活魚,如何用小故事反映大變化、小切口呈現(xiàn)大主題、小視角折射大時代,如何把感人的事跡、動人的故事、成功的喜悅傳遞出來……無不考量著記者的專業(yè)精神和技能本領。
尤其是在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媒體融合的語境下,新聞傳播格局發(fā)生著深刻變化,全媒體不斷深化發(fā)展,出現(xiàn)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我們不僅要有“筆尖”之功、能“妙筆生花”,還要有“指尖”之力、達“刷屏之效”,既要當“大手筆”,也要做“鍵盤俠”……往往,一個個打動人心的基層故事、一篇篇帶著泥土芳香的新聞報道、一件件廣為傳播的作品背后,是媒體人的創(chuàng)意和革新。
“三線”,這個有著獨特背景和厚重分量的概念,如何在今天的網(wǎng)絡傳播中成為“網(wǎng)紅”?我們選擇了Vlog這種青春活潑的呈現(xiàn)形式,結合對外傳播的平臺,讓貴州的“三線歷史”,在“轉發(fā)”中成為年輕人的“三線精神”。
這樣的案例,在“四力”“四全”的建設中不勝枚舉,“前線”豐富的素材激發(fā)了記者編輯的創(chuàng)作欲和創(chuàng)造力,一批短視頻、H5、移動直播、創(chuàng)意雙語Vlog的新媒體“爆款”產品紛紛出爐,以精細化制作、可視化呈現(xiàn)、互動化傳播讓新聞與載體發(fā)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不斷創(chuàng)新新聞媒體和新聞報道的“四全”呈現(xiàn)。
年輕記者們無不感嘆,我們真真切切地從每一位采訪對象的表情、動作、話語感受到貴州大地的生機勃勃,感受到家鄉(xiāng)發(fā)展的軌跡。更重要的是,我們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見證并傳播了這種發(fā)展的脈動。
所以,“四力”“四全”,是新聞戰(zhàn)線一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讓記者編輯們徜徉其中,思考、提升、接受洗禮;同時也是一場彰顯專業(yè)主義、專業(yè)精神的實戰(zhàn)練兵,讓記者編輯們實踐其中,創(chuàng)新、突破、不斷進步。用心用情踐行“四力”“四全”,把作品寫在山鄉(xiāng)大地之上;田間地頭,就是詩和遠方。
(作者單位:多彩貴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