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蔚
我的一個朋友最近籌辦婚事,因為兩家天南地北,擔心結婚的講究不一樣,就問未來的岳父母:“提親需要什么禮數(shù)?”岳父母回答得很客氣,大意是不講究那些俗禮,怎么辦都行,按你們的辦法來就好。朋友很感動,但畢竟是大事,還是想辦得周到些。就沒讓未婚妻知道,托人去打聽娘家當?shù)氐囊?guī)矩。打聽出來,十萬是一個比較體面的數(shù)字,朋友就如數(shù)備齊了。岳家當然高興,整個婚事辦得很順利。
這讓我想起一個聽來的故事。曾經(jīng)有一個年輕人遇到過類似的情況,丈人家也是一樣客氣,禮不禮的不重要。年輕人也想表現(xiàn)好些,就跟未婚妻商量:“老人家那么說,我該做的還是要做到,你覺得彩禮給多少合適?”未婚妻想了想說:“十萬吧,我們那邊過得去的家庭都給十萬。”這個年輕人愣了一下,嘴上說好吧,但是不知怎么的,心里忽然就有些不樂意。
錢雖然多,他家也不至于出不起??墒翘土隋X,心里還是有點兒別扭,就覺得岳父母挺虛偽:“反正是要錢,裝什么大度呢?”但這點兒小疙瘩又說不出來,因為老人家確實也沒有張過口,是自己要主動表現(xiàn)好的,怪誰呢?
其實這件事上,他跟前面那個朋友的情況幾乎沒有不同,只是順序不一樣。一種情況是,先把錢數(shù)定下來,再收到岳家的反應;而另一種情況是,先問到岳家的期望,再按照期望給錢。這么一個細微的差別,心理感受便有極大的不同。這個未婚夫若是世故一些,就不該直接去問女方,而應自己做出判斷。未婚妻如果機靈一些,也不用老實回答,只要說:“給多少都可以,你看著辦”。這件事就會有皆大歡喜的結局。婚是怎么都會結的,彩禮高低未必有多重要。愿意出幾十上百萬呢,顯出的是夫家的誠意;一萬兩萬,那就是女方的寬和。
中國人有這樣古老的智慧。事先辦著,話不能說。說出來就不對了。你找人幫忙,拎著禮物,張嘴就是:“哎,我求你辦點兒事?!闭l敢?guī)湍??除非是明碼標價,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正確的說法應當是:“有空嗎?請你吃個飯?!?/p>
在我的老家,常常有這樣的情況:請客吃飯,有幾個不相干的人作陪。主人介紹:“這是老張,這是老王,這是老趙,我們幾個當兵的時候就在一起?!彼麄儾皇翘匾鈦砀缮兜?,很可能就是來吃個飯,順便把大家都陪得很開心。這也是一種特別的能力。哪里都少不了他們,是萬金油一樣的存在。有什么特別的用意嗎?仿佛也沒有。但是遇到事情了,這樣的人就管用。
一個人有求于另一個人,往往就托中間的朋友:“你認識某某嗎,幫我約他出來坐一坐?”這樣就夠了,朋友就會幫忙張羅,而不必追問:“你找他有什么事?”也許確實有事,但未必要大張旗鼓地談事,更何況有的事也不可能大張旗鼓。就是坐一坐嘛,能有什么事?
你看,這就是順序的重要。“坐一坐”是人情,“什么事”則是交易。從我問“什么事”開始,就已經(jīng)顯得沒有情分了。
有人在進入一個行業(yè)以前,必須先規(guī)劃出自己的生涯路徑:“我適合做這一行嗎,怎么做才能最成功?”這就像在考試之前,考慮“我能考上清華北大嗎”一樣無意義。且不說無法未卜先知,就算我們真的預知了答案,再做一遍明知結果的事又有什么意思呢?一個男孩兒預測“哪個女孩兒我最有把握追到手”再去追那個最有勝算的女孩兒,這段感情的價值又有幾何?
總有些事,要像制定彩禮和請人吃飯一樣,先做起來,再看結果吧。
呂麗妮薦自《意林》
題、插圖/劉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