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鴿 潘俊杰
摘要:中國古代社會有著成熟的價值觀念體系和完整的價值觀念示范體系。以“孝”為核心的價值觀念體系配合以古代教育系統(tǒng)、官僚系統(tǒng)、文藝娛樂系統(tǒng)的示范與傳播,使得中國古代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發(fā)揮了深入而又持久的社會規(guī)范功能。中國當前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建設可以借鑒古代核心價值示范體系建構(gòu)的經(jīng)驗,建立和健全完備有效的核心價值示范體系。
關(guān)鍵詞:核心價值觀念;示范體系;當代建設
中圖分類號:B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332(2019)04-0097-04
任何文化傳統(tǒng)都必然承載著一定的價值觀念,這些價值觀念通過人生觀、世界觀和道德倫理等觀念而展示出來,在中國古代社會所形成并傳承的傳統(tǒng)文化也不例外。仁義,作為中國傳統(tǒng)的核心價值,早在先秦儒家那里即已提出,在此基礎(chǔ)之上,發(fā)展形成了孝與忠、智而有勇、誠信奉法、廉而明恥、勤儉戒奢等基本價值,從而構(gòu)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核心價值觀念體系,而孝與忠更是其淵源古久,影響深遠的根本核心。
“孝”的觀念起源甚早,我國現(xiàn)今所見的最早文字——殷商甲骨卜辭之中已有“孝”字,《說文解字》解釋說:“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之中多有言孝者,其《小雅·蓼莪》即有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意謂子女須予報答的父母之恩,比天還高。“孝”是基本的倫理準則,也是普遍的道德要求,其核心精神直接貫穿在封建社會時期的倫理之中。忠,作為道德概念,是孝的進一步擴展,兩者是相互維系的倫理價值規(guī)范,也是愛國、愛家的倫理基礎(chǔ)?!皭蹏笔侵袊糯鐣珜У牧硪恢匾獌r值觀念,也是封建社會時期重要的道德準則。
圍繞著核心價值觀念,中國古代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有效性示范體系,使得中國古代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發(fā)揮了深入而又持久的社會規(guī)范功能,在當今無疑仍具可資借鑒的重要意義。
一、 古代教育系統(tǒng)對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與實踐是示范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chǔ)
中國古代教育一直有重視“德教”的傳統(tǒng)?!暗陆獭辈粌H僅是對教育對象進行道德倫理的知識性教育,而且在教育的過程中貫穿著系統(tǒng)的價值觀念的傳播和實踐,從而使教育成為古代核心價值觀念有效性示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德教”對核心價值觀念的傳播與示范起源很早??鬃优d辦私學,即致力積極培養(yǎng)君子人格的人才。孔子在教育教學中除了對弟子們進行《詩》、《書》、《禮》、《樂》、《易》、《春秋》所謂“六經(jīng)”的教育,還對學生們進行“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六藝”的教育,而“六藝”之中的“禮”、“樂”是直接關(guān)系到道德倫理及其觀念實踐的課程。孔子經(jīng)常召集學生們練習各種社會禮儀并要求學生們在社會活動中予以踐履,從而使負載有核心價值觀念的“禮樂”以有形的方式通過士人群體而在社會上廣泛傳播。雖然,這招致了當時晏嬰的批判:“今孔子盛容飾,繁登降之禮,趨詳之節(jié),累世不能殫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君欲用之以移齊俗,非所以先細民也。,但是也間接承認了孔子儒家之“禮”及其包含的道德價值觀念對移風易俗的社會作用。孔子之后儒家學派“一分為八”,孔子的弟子們在不同的地域收徒傳播儒學,像子夏、曾參、以及子思、孟子雖無確切的弟子數(shù)目可考,但作為孔子式的“德教”對儒家思想及其核心價值觀念進行廣泛傳播的社會群體的歷史地位是無法否定的。西漢中期“獨尊儒術(shù)”之后,儒家的“德教”模式衍化成為封建國家的教育形式,“德教”所包含的儒家思想及其核心價值觀念上升為“德治”的主要內(nèi)容和封建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核心。儒家及其儒學群體無疑成為中國古代最早也是最為成功的核心價值觀念的傳播者和示范群體。
“德教”對核心價值觀念的傳播與示范的教育對象數(shù)量龐大。西漢中期以后“經(jīng)學”形成,國家和私立的教育機構(gòu)開始大規(guī)?!皞鹘?jīng)”后,“經(jīng)師”們圍繞著“家法”和“師法”的傳承形成一個龐大的教育教學群體。根據(jù)清代皮錫瑞對這個群體所作數(shù)量統(tǒng)計表明:“大師眾至千余人,前漢末已稱盛;而《后漢書》所載張興著錄且萬人,牟長著錄前后萬人,蔡玄著錄萬六千人,樓望諸生著錄九千余人,宋登教授數(shù)千人,魏應、丁恭弟子著錄數(shù)千人,姜肱就學者三千余人,曹曾門徒三千人,楊倫、杜撫、張玄皆千余人,比前漢為尤盛”。兩漢時國家教育機構(gòu)也蓬勃發(fā)展。自西漢在國都設立太學之后,其生源數(shù)量逐漸呈直線上升趨勢,至后漢安帝、順帝時期,“順帝更修黌宇,增甲乙之科。梁太后詔大將軍下至六百石,悉遣子入學。自是游學增盛,至三萬余生。古來太學人才之多,未有多于此者”。隋唐以后科舉制興起并在后世盛行,古代核心價值觀念通過教育系統(tǒng)的廣大教育對象的傳播與示范成為社會價值體系構(gòu)成的重要部分。
宋代以后,《宋元學案》、《明儒學案》、《國朝學案》等“學案體”的學術(shù)史著作,不僅對于學術(shù)學派的傳承流變有詳明的記載,而且對于本門中優(yōu)秀弟子的思想學行尤其是“德行”有較多記載,這也從側(cè)面證實了“德教”的對象群體在中國古代教育系統(tǒng)中對核心價值觀念的傳播與示范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古代官僚系統(tǒng)的價值評判是示范體系建設的重要導向
中國封建社會一直有文官治國的傳統(tǒng),因而也就在歷史上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官僚群體,他們排在古代社會階層劃分——“士農(nóng)工商”的第一位。為了維護王朝的統(tǒng)治,都要通過他們作為最高統(tǒng)治者的代理人來治理國家、推行教化,中國先秦時期就有所謂的“明主治吏不治民”的思想,此思想后形成為中國的政治傳統(tǒng)而影響深遠;另外一個方面,官僚階層的政治道德行為作為規(guī)范社會的行為典范通過“以吏為師”而影響社會下層。
首先,中國封建社會的官僚群體深受儒家思想“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的影響,有利于在社會群體中示范儒家正統(tǒng)的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從漢代察舉制選拔官吏到隋唐以下各朝科舉制選拔人才的發(fā)展與完善,官僚群體成為一個穩(wěn)定而且兼具多種社會職能的特殊群體。以皇帝為首的中央統(tǒng)治集團通過龐大官僚階層實現(xiàn)治國理政的目標,因此中央統(tǒng)治集團對官僚群體有特殊的倫理道德標準和要求,叫做“官德”?!肮俚隆币粋€方面與封建社會“德教”所宣揚的封建倫理道德核心價值觀念相一致,要求封建官僚們自己必須嚴格遵守以求“自正”,通過維護封建官僚隊伍廉政高效和忠誠來達到更好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目的。為此,歷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統(tǒng)治者都對王朝的官僚提出各種為官的“官德”規(guī)范,清正廉明、奉公愛民等只是基本的要求。宋真宗為了整頓吏治,向百官頒發(fā)“戒諭”七條,包括清心、奉公、修德、貴實、明察、勸課、革弊等,其中的奉公、貴實、勸課就包含對官員道德價值觀念選擇和政事經(jīng)濟社會價值選擇標準的豐富內(nèi)涵;另一個方面是要求封建官僚們身體力行并在轄區(qū)內(nèi)通過教育予以宣揚和推行起到上行下效的作用,從而對社會的道德選擇、價值判斷產(chǎn)生積極的導向?!肮俚隆钡奶岢兄^為深刻的儒家思想原理,《論語·顏淵》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西漢大儒董仲舒對此也有著形象的比喻和論述:“上之化下,下之從上,猶泥之在鈞,惟甄者之所為?!敝袊饨ㄉ鐣r期的的地方行政長官多兼有教化鄉(xiāng)民的職責。西漢的韓延壽為潁川太守時,“上禮義,好古教化。 所至必聘其賢士,以禮待用,廣謀議,納諫爭,舉行喪讓財,表孝弟有行,修治學官,春秋鄉(xiāng)射,陳鐘鼓管弦,盛升降揖讓,及都試講武,設斧鉞旌旗,習鄉(xiāng)射之事。” 后世也是如此,王陽明作為明代著名的理學家、政治家在江西為官時,不僅建立書院傳播理學和儒家的核心價值觀念,而且十分留意社會的道德教化,對于民風民俗也非常注意予以整飭。
中國歷史上封建官僚群體涌現(xiàn)出許多具有封建道德價值觀念的英雄人物,他們不僅名垂青史而且成為后世的楷模。蘇武、范仲淹、文天祥、林則徐等就是這個群體的卓越代表。根據(jù)《史記》和《漢書》的記載,蘇武出使匈奴被扣而在北海牧羊受盡凌辱,歷經(jīng)19載歸返漢朝。班固的《漢書·蘇武傳》記載:“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堅毅的民族氣節(jié)令人感慨,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和矢志不渝的忠貞情操彪炳史冊。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不僅反映出古代文人愛國的操守,也激發(fā)了后世民族的愛國情懷。文天祥是另一個被傳頌具有民族氣節(jié)的英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斷頭詩句傳唱古今。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也倡導了一種個人應該對國家承擔責任的愛國主義精神。
三、古代文藝娛樂系統(tǒng)的價值熏陶是示范體系建設取得成功的重要方式與途徑
在中國封建社會以文藝娛樂的方式對社會進行潛移默化的道德教化是非常成功的。通過文學故事、演戲、說書等方式傳播禮義廉恥等封建倫理道德價值觀念,褒善抑惡,深入人心,即使在窮鄉(xiāng)僻壤,不識字的老頭老太太也都將封建社會所樹立和創(chuàng)作出來的文化英雄和道德英雄如數(shù)家珍般傳述。
文學藝術(shù)等方式以普通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深入到民間社會對社會大眾進行核心價值觀念的熏陶。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漢代樂府詩歌《孔雀東南飛》,南北朝民歌《木蘭辭》,唐代以杜甫為代表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詩歌,范仲淹、辛棄疾等的宋詞以及元曲、明清戲曲、小說的《西廂記》、《孟姜女》、《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等作品中對真純愛情的頌揚,對愛國主義的宣揚,對英雄主義和高尚道德的歌頌,成為封建道德傳播的重要途徑。例如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千古忠義戰(zhàn)神的化身關(guān)羽、道德與智慧完美集于一身的諸葛亮、不讓須眉的巾幗女英雄花木蘭、剛正執(zhí)法的護國良相狄仁杰、忠烈滿門的楊家將、先天下之憂的改革家范仲淹、公正不阿的包青天、壯志未酬的愛國英雄岳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文天祥、廉潔無私的模范官吏海瑞、“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義丐武訓等典范人物,都有通過說書、戲曲評彈說唱等形式在老百姓日?;顒拥纳鐣臻g如勾欄、酒肆上演,在滿足古代社會老百姓精神需要的同時受到倫理道德價值觀念的熏陶和教育。宋元時期雜劇興起,作為城市階層和下層民眾文化娛樂的主要形式之一,此期產(chǎn)生了許多傳唱后世的作品,這些戲曲作品的演出在傳播封建主流價值觀念發(fā)揮了潛移默化的作用。明清時期,小說的創(chuàng)作與傳播興盛?!墩f岳全傳》、《楊家將》、《水滸》、《三國演義》、“三言二拍”等古典小說名著,甚至是《西游記》、《封神演義》等神魔小說經(jīng)典改編的曲藝等形式都被老百姓所喜聞樂見,這其中宣揚的愛國、褒揚的真善美、禮儀道德等價值觀念,在潛移默化中被內(nèi)化成為老百姓言行的公共守則。例如,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學批評家李贄在《忠義水滸傳序》中有精辟而深刻的認識:“有國者不可以不讀, 一讀此傳,則忠義不在水滸,而皆在于君側(cè)矣;賢宰相不可以不讀,一讀此傳,則忠義不在水滸,而皆在于朝廷矣?!?,這些作品多種文藝形式在社會中的傳播對于下層老百姓具有更大的社會作用,正如袁宏道《東西漢通俗演義序》中說,“今天下自衣冠以至村哥里婦,自七十老翁以至三尺童子, 談及劉季起豐沛、 項羽不渡烏江……無不能悉數(shù)顛末 ……及舉 《漢書》、《漢史》示人,毋論不能解,即解亦多不能竟,幾使聽者垂頭,見者卻步?!笨梢?,在封建社會時期文藝娛樂等形式在社會核心價值觀念的傳播及價值體系構(gòu)建中的作用是普遍的、巨大的。
四、中國古代核心價值觀念的有效性示范體系建設的當代意義
中國古代以“孝”為核心的價值觀念體系隨著時代的變遷雖已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但是賦予新的內(nèi)涵的“孝”以及“仁、義、禮、智、信”、“忠”等核心價值觀念體系在今天的中國依然具有超越時空的現(xiàn)代價值?!疤釤挕⒏爬ㄉ鐣髁x核心價值觀,必須把傳統(tǒng)價值觀念作為基本的價值資源,賦予其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內(nèi)涵新詮釋,在具體表述上也要盡可能體現(xiàn)中華文化特色,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烙上中華文化的精神印記,展示出渾厚深沉歷史韻味和中國氣派?!?近些年來,我們黨和國家堅持不懈地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加強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筆者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一種融合了傳統(tǒng)價值觀念精粹又是對馬克思主義有關(guān)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理論創(chuàng)新,完全適應并適用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構(gòu)成為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核心。新一代領(lǐng)導集體提出的“中國夢”,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實踐提供了光明的前景與希望。無論是古代中國的核心價值體系還是當代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價值體系都需要相應的有效性示范體系來予以提倡弘揚、傳播與推行,只有真正地為整個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們所廣泛接受并化入大眾的思想與言行之中,核心價值觀念才能發(fā)揮真正的作用。從借鑒古代核心價值觀念有效性示范體系的角度出發(fā),中國當前的核心價值觀念的傳播與推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加強。
第一,繼續(xù)發(fā)揮并加強中國教育系統(tǒng)各個層級的教育、示范作用。中國有著全球規(guī)模最大、完善的從幼兒園、小學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教育體系。中國自古就有重視教育的傳統(tǒng),而且在教育中一直非常強調(diào)德育,中國古代的教育講“傳道授業(yè)解惑”——“傳道”往往比“授業(yè)”和“解惑”更重要。當代的中國,在傳授知識的“授業(yè)”方面確實沒有什么大的問題,但是在“傳道”方面卻很欠缺,我們教育系統(tǒng)培育出來的人最大的缺陷在于心理性格不健全、道德品質(zhì)不夠優(yōu)良,這些都與我們教育系統(tǒng)的“示范性”教育有關(guān)。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在身體力行的“范”之上,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系統(tǒng)需要加強。首先是教師的示范與言傳身教,其次是學生的學習與踐行,二者作為有效性示范體系的主體應該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第二,政府官員和公務員隊伍的有效性示范建設。中國的政府官員和公務員隊伍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一個方面他們履行著管理國家社會并為國家社會和廣大民眾服務的職責,另一個方面他們掌握一定公權(quán)力成為公眾關(guān)注和監(jiān)督的對象,因此他們的言行不僅代表了政府的形象和威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引導社會輿論和價值取向的作用。在這個方面,我們依然可以借鑒古代社會“旌表”式的做法,政府或群、團組織對于那些見義勇為的社會英雄可以建立相應的基金在物質(zhì)和精神上予以獎勵和表彰,以此弘揚社會正氣;對于那些清正廉潔的政府官員和公務員可以在城市和鄉(xiāng)村為他們“樹碑立傳”,給予他們高度的社會榮譽和社會地位;對于那些為國家、社會、民族做出重大貢獻的國家公職人員、企事業(yè)單位的人員,可以在政府的各個層級、領(lǐng)域予以宣傳和獎勵,等等。
第三,文藝娛樂系統(tǒng)的價值觀熏陶要運用潛移默化的方式,避免說教的方式以及在作品中進行反社會價值觀念的宣揚。我們黨和政府一直號召唱響“主旋律”,近年來確實也涌現(xiàn)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作品,但還遠遠不夠。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一些影視作品中或多或少地包含有為封建王朝和帝王歌功頌德、暴力與性交織的警匪大戰(zhàn)、宣揚西方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內(nèi)容,在這些作品長期熏陶下不僅會讓我們年輕一代迷茫并過早接受不健康思想的毒害,而且對整個社會價值觀念的負面影響也是不容小視的。中國有著數(shù)量巨大、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典籍,有著為民眾所喜聞樂見的多種藝術(shù)形式和偉大作品庫,這些蘊含豐富的寶庫需要我們?nèi)ネ诰?,許多已經(jīng)名列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的藝術(shù)種類需要我們?nèi)ラ_發(fā)利用,從而為滿足社會大眾對精神文化產(chǎn)品的需要,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示范體系所用。
注 釋:
[1] 張生:《中國傳統(tǒng)文化核心價值觀念論略》,《光明日報》,2017年12月27日。
[2] 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中華書局,1962年。
[3] 司馬遷:《史記·儒林列傳》,中華書局,1962年。
[4] 皮錫瑞著、周予同注:《經(jīng)學歷史》,中華書局,2004年。
[5] 王先慎:《韓非子集解》,《諸子集成》(卷五),中華書局,1986年。
[6] 楊伯峻譯注:《論語譯注》,中華書局,1980年。
[7]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
[8] 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楊國楨、林智棟、傅德露主編:《林則徐大典》,海風出版社,2015年。
[9] 李贄:《焚書續(xù)焚書》,中華書局,2009年。
[10] 黃霖、韓同文:《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上),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11] 王曉輝:《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編寫組編著:《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