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朝清
音樂無國界,那些神奇的哆、來、咪、發(fā)、嗦、拉、西匯聚,成了多少美妙的音樂。形形色色,不同風格,融匯成了偉大的藝術(shù)。世界那么大,我想只有音樂是相通的吧。用聲音匯成一條民族歷史的悠悠長河。
——世界著名指揮大師小澤征爾
說實在話,出身農(nóng)民,沒多少文化的我,對音樂是一竅不通,甚至可以說是個樂盲。
直到有一天,在老山前線打仗的我,聽到一曲曲歌頌保家衛(wèi)國的高亢戰(zhàn)歌——《血染的風采》《十五的月亮》《凱旋在子夜》……唱到淚流滿面時,不禁感受到音樂是那樣令人激奮。
后來回到地方,在一家小新聞單位工作,本來天生沒有音樂細胞的我,慢慢地被生計壓得再也無“歌”可唱。然而,在今年我們單位推出的春晚上,一曲《堰山情》,悠悠地直往心里去,又撩動了我動筆采寫的念頭。
著名詞人閔凡路說過,詞貴在流暢。詞的流暢,是一種律動之美。大河奔流,浩浩蕩蕩,一瀉千里,氣象萬千。高天流云,云卷云舒,多姿多彩,令人神往。于是形諸于文字,贊人文筆,便有了“行云流水”之謂,緩急有致,舒卷自如,賞心悅目是也。
《堰山情》歌詞流暢,朗朗上口,韻味深厚。歌曲由南港和木西兩位詞人作詞,黃天信作曲,江靖演唱,中共都江堰市委宣傳部、都江堰市文學(xué)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策劃監(jiān)制,都江堰市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區(qū)管理局、都江堰市文廣新局、都江堰市旅游局聯(lián)合出品。
據(jù)了解,《堰山情》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于詞曲作者三人傾注都江堰多年,所積蓄的內(nèi)心情感的迸發(fā)。
他們說,創(chuàng)作這首《堰山情》,意在弘揚中華文明,歌唱大美四川,傳播天府文化,加快世界文化名城建設(shè)。唱響四川旋律,展示成都魅力,努力將“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優(yōu)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核心內(nèi)涵打造成為彰顯成都魅力的一面旗幟。
作詞南港和木西在詞中通過四季變化呈現(xiàn)出美輪美奐的天府美景畫卷,其中融入著名學(xué)者余秋雨先生對都江堰的經(jīng)典定位“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編曲黃天信系四川音樂學(xué)院教師,二○○四年參加工作后,在都江堰進行了長達十余年的音樂兼職教學(xué)工作,對天府文化及天府源頭音樂元素有深入的研究。在這首歌曲的創(chuàng)作中,采用四川特色的調(diào)式、美聲及通俗演唱的方式,將其融入到當下流行音樂配器中,讓人們在音樂和歌聲去感受和向往山、水、道、熊貓及天府大美的獨特魅力。
“一首歌一個故事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jīng)歷,所以故事就不一樣,聽的音樂風格也有所不同。音樂總是會有一種神奇的力量,會和你的心情完美地對接。生命中的不同階段,會聽不同的音樂。這是人生的一種升華,也是對音樂的一種尊敬?!痹~作者南港先生如是說。
《堰山情》作曲者黃天信,在天府之國作曲界小有名氣,歌唱家蔣大為曾親自演唱他作曲的歌曲《等你在草原上》,在國內(nèi)外音樂界引起不小轟動。
來自不同行業(yè)、不同地方的三個人,因為音樂、因為都江堰連在一起,引發(fā)共鳴,創(chuàng)作出了《堰山情》。
作曲者黃天信,更有一番感悟在心。他說,歌如其名,從歌詞到曲調(diào),《堰山情》無處不散出著都江堰獨特的氣息。
黃天信還認為,我們每個人的文化、個性和經(jīng)歷各不相同,由此對音樂的感悟是會不一樣的。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聽了,會有不同的感悟,即使同一人在不同的心境下聽同一首曲子,也會有所差異。所以,不要過多地在意他人對音樂的感覺,憑心的指引,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這就足矣。
鏗鏘三人行,一曲《堰山情》,讓我們再次細細聆聽吧!
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
一堰一山醉人間
……
每當春天春色滿園,
我就想起了美麗的都江堰
捧一波綠水拜一拜都江堰
李冰治水功德高千秋萬代傳
每當夏天夏日炎炎
我就想起了幽幽的青城山
點一柱道香,問一問青城山
人間風雨情末了,道法源自然
……
讓心和耳朵去感受,去聆聽。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