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雪國,滴汗成冰,訓練場上,濃煙滾滾。一場戰(zhàn)斗即將“打響”,一群“全副武裝”的森林消防員,手中拿著各式“武器”,防護罩和眼鏡上,滿是冰霜與身體散發(fā)熱量交融出的“包漿”,只有眼睛那稍清晰,約50米長的“火線”,很快被徹底“殲滅”,“1分05秒,成績良好”,“161,161,第六遍了,可以帶回休整了,‘家底’快讓你小子燒沒了,”對講機里傳出聲音,第一個沖到終點的消防員身影瘦小卻靈巧,沖著距訓練場百米遠宿舍樓揮舞著手,“不行,大隊長,不達優(yōu)秀不休息,再來一遍,架草,準備點火……”,于建彬隔著玻璃都能感受到“殺傷力”,“這小子,就是狠,狼性十足”。
這小個子是黑龍江省森林消防總隊大興安嶺地區(qū)支隊圖強大隊班長——汪顯寧,參加救援工作11年,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曾被武警部隊和原森林部隊評為“優(yōu)秀士官”“綠色衛(wèi)士”“十大軍事訓練標兵”,榮譽的背后,是常人無法想象的艱辛付出和磨難經(jīng)歷。
只要練不死,就往死里練。這是汪顯寧的座右銘,事實上他也是這么做的,新兵時的汪顯寧身體素質(zhì)屬于中下水平,五公里是他的“軟肋”之一,零下30多度,訓練時他“負重前行”,額外再加個三公里;由于不適應(yīng)氣候,手、臉、耳朵生了凍瘡,訓練完手套和患處“親密接觸”,戰(zhàn)友幫他取下來,原本結(jié)痂的地方又裂開了口子,疼的汪顯寧齜牙咧嘴;器械也是汪顯寧“飛升”的“絆腳石”,手磨出了血泡,抓不住杠,他讓戰(zhàn)友用背包繩把手綁杠上,一吊至少半小時,吃飯時筷子都抓不住,只能靠戰(zhàn)友“喂”,從那時起汪顯寧多了個綽號——“拼命三郎”。汪顯寧用血性和堅韌撥開了“迷霧”,也換來了“春天”,新訓結(jié)考,汪顯寧綜合成績名列前茅,并被通報嘉獎,這只“菜鳥”正成長為“獵鷹”。
“人活一口氣”,是汪顯寧經(jīng)常掛嘴邊的話,“不僅要爭氣,還得有氣勢”,汪顯寧曾當過一年多司務(wù)長,再忙也會抽空到器械場上“活動筋骨”,“呦,這不是‘退居二線’的汪班長嗎,賬本摸多了,器械生疏了吧”一個新晉班長帶著全班訓練單杠,故意調(diào)侃到,“是啊,手癢癢了,連個對手都找不到,無敵是多么寂寞,”面對“挑釁”汪顯寧笑道,“咋滴,咱倆切磋下呀”,新班長“上鉤”了,“單杠卷身上,一個班一起上吧,輸?shù)恼埧汀?,幾個回合下來,“退居二線”的汪班長做了108個,新班長加7個人一共98個,輸?shù)男姆诜斖?,新班長提著一袋好吃的鉆進了司務(wù)長室。
當人變得越來越強時,生活給他出的“題”也隨之加難。2015年9月原森林部隊首屆軍事訓練能手比武“打響”,汪顯寧代表支隊前往總隊集訓,第一天,10公里負重考核,汪顯寧并沒有放在心上,因為他剛以16分04秒的成績,打破了支隊武裝五公里記錄,但現(xiàn)實很快就給了他“當頭一棒”,集訓隊在負重二十公斤基礎(chǔ)上,又送上一對5公斤的沙袋“禮包”,汪顯寧才隱隱感到“鴨梨山大”,考核結(jié)束,面對“高手如云”的集訓隊,汪顯寧拿了個倒數(shù)第五。不服輸?shù)耐麸@寧,開啟了“魔鬼訓練”模式,在原先25公斤的基礎(chǔ)上,往背囊里加一個5公斤的啞鈴;兩個月,汪顯寧的體重從124斤驟降到108,又從108竄到111,純增肌3斤,體脂率達到8.3%,后背也被啞鈴硌裂愈合,再裂再愈合……
苦心人,天不負。在那次比武中,汪顯寧取得10個科目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榮膺“十大軍事訓練標兵”,記二等功一次。
汪顯寧訓練是把好手,完成任務(wù)也不含糊。2010年,大興安嶺呼中發(fā)生特大雷擊火災(zāi),當時在教導隊集訓的汪顯寧和戰(zhàn)友們連夜上了火場,奉命“阻擊”火頭之一,連續(xù)46個小時的鏖戰(zhàn),火魔被徹底“殲滅”;這時又接到合圍的命令,略作調(diào)整后,大家開拔奔赴新火場坐標點,馬尾松越來越密,偶爾碰到一兩棵老樹,粗壯的樹干仿佛在“怒視”他們,山越爬越陡,除了行軍碰到松針的“沙沙”聲,夜出奇的靜,凌晨三點多,天已經(jīng)朦朧亮了,突然四周傳來噼里啪啦的聲音,越來越近,汪顯寧敏銳的察覺到“殺氣”來襲,“副參謀長,我們可能被火包圍了”,“快,爬上那棵大樹觀察情況”林洪友迅速下了命令,汪顯寧“蹭蹭蹭”幾下就爬到樹腰,四周全是中高強度地表火,豆大的汗珠從汪顯寧額頭上冒出,突然他發(fā)現(xiàn)了一塊“救命稻草”,“西北處有一塊剛燒出的火燒跡地,大家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快,跟我來”,汪顯寧此時覺得“時間就是生命”還能用在這個時候,繡花針般的松針在臉上劃了許多小口子,也不覺得疼;終于,他們成功避險,撤到火燒跡地,夜晚氣溫降到零度上下,此時防火服已經(jīng)汗透,剛要松口氣,一陣鉆心的痛從腳下傳來,汪顯寧用腳搓了搓表層的灰,下面還“藏”著地下炭火,來不及多想,被迫進行“戰(zhàn)略轉(zhuǎn)移”,邊跑邊跳,外人看來一定是“滑稽”的一幕,個中滋味只有汪顯寧等人知道。
現(xiàn)在是支隊長的林洪友對“小個頭”的汪顯寧印象深刻,“支隊還有好幾個汪顯寧式的好班長,在訓練、管理上能獨當一面,下一步我們會充分為他們搭建平臺,提供機會,特別是在培養(yǎng)我們新招錄的森林消防員上下功夫,多多帶出“汪氏”消防員,為應(yīng)急救援事業(yè)注入新鮮血液”。
同樣的“險情”,不止一次上演。距成為真正的“山里通,活地圖,鐵腳板”汪顯寧還差一步;2018年5月,汪顯寧所在中隊執(zhí)勤點龍河管護區(qū)發(fā)生森林火災(zāi),此地山高坡陡、荊棘叢生、偃松連片,1公里的直線距離,硬生生“爬”了近5個小時,2米多高的火焰吐著“火舌”,仿佛在向他們“示威”,已經(jīng)是“綠色衛(wèi)士”的汪顯寧沒有多想,帶著6名滅火機手,沖了上去,連續(xù)17個小時的奮戰(zhàn),林火的囂張氣焰被徹底打擊?!鞍 睖缁鸾Y(jié)束汪顯寧取防護鏡時,因時間太久鏡框邊緣已嵌到臉部的皮膚里,留下一道深深的印子,額頭上的汗滴下來,火辣辣的疼,長時間的高溫炙烤,隔著防護鏡,眼睛周圍,也長了幾個小水泡。
這次火情緊急,汪顯寧來不及和妻子李茂琴發(fā)個信息就進山了,山里沒信號,四天不見蹤影,一個信息都沒有,李茂琴真生氣了,和汪顯寧認識到結(jié)婚4年來,她從沒來過駐地,不是不愿意,是不想添麻煩,孩子出生不到一年,基本都是她照顧,附近不知情的人都在“議論”她未婚就帶孩子。第5天,汪顯寧下來第一個給妻子打電話道歉,李茂琴并沒有給他機會。
兩天沒有理汪顯寧,李茂琴的“氣”似乎快消了,只是她還在“故意”僵持,直到用手機在森林消防局公眾號上看到火災(zāi)新聞報道,照片上的汪顯寧又“黑”又瘦,雙眼通紅,李茂琴鼻頭一酸,立即給汪顯寧撥電話過去:“老公,你回來吧,咱不干了行不行,能平平安安守在我和孩子身邊就行。”汪顯寧聽了心里五味雜陳,抬起頭望向天花板,房頂?shù)幕y逐漸模糊又慢慢清晰,汪顯寧知道妻子擔心自己,“媳婦兒,知道你擔心我,以后參加任務(wù),會保護好自己,有事提前告訴你;但我入伍到現(xiàn)在受黨和單位培養(yǎng)11年,可以說沒有單位就沒有現(xiàn)在的我,這個時候離開就是當了‘逃兵’,一個對單位都不忠的男人,你還會喜歡嗎”,李茂琴“妥協(xié)”了;后來汪顯寧坦言,那天確實有些動搖了,轉(zhuǎn)念一想,自己11年來始終跟著隊伍走,從壯大到轉(zhuǎn)制改革未曾掉隊,“做人得常懷感恩之心,無論是對黨、單位還是家人都應(yīng)如此”這是支隊政委蘇國明在一次黨課中講到的,汪顯寧覺得有道理,就記在心里,并始終堅守這一原則。
圖1:照片拍攝于2018年5月份汪顯寧在撲救完龍河管護區(qū)森林火災(zāi)后,因為連續(xù)奮戰(zhàn),他眼睛通紅,護目鏡在臉上勒出了一道印子,眼睛周邊因高溫炙烤,多了幾個小水泡。
圖2:背部疤痕好了又傷
圖3:汪顯寧帶隊夜間滅火
(文/于珂 攝影/張歡歡 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