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是最基本的表達方式之一。試想,一個人連話都說不明白,又怎樣議論、抒情呢?在我們人教版的五年級語文教材中,也明確要求大家在口語交際·習作課中,練習向大家介紹一種物品。
說明文是一種實用性較強的文體,其寫作規(guī)律比較容易把握。只要抓住事物的特點,確定合理的寫作順序,運用恰當的說明方法,注意語言的準確性等,就能寫出一篇不錯的說明文!
下面,我們就以《鯨的自述》為例子,從多篇文章中選出最具代表性的好段,與大家一起探討如何寫好說明文。
妙段一
妞妞
鯨魚,鯨魚,真的是魚嗎?
其實,我們根本不是魚,而是哺乳動物。爸爸告訴我,在很遠的古代,我們的祖先生活在陸地上,后來因為環(huán)境變化,他們開始住在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再后來,他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后肢也完全退化了,成了魚的樣子,并適應了海洋的生活。
我們雖生活在水里,但跟牛羊一樣用肺呼吸。不過,我們的鼻孔和其他哺乳動物的不同,我們沒有鼻殼,鼻孔開口在兩眼之間。不同種類的鯨,鼻孔也大不一樣,有的是兩個鼻孔靠在一起,有的索性并成一個。
摘自“百盛作文網”
這一小段作文,從鯨的演化,寫到鯨的呼吸方式,再到描寫它們用來呼吸的鼻子,全都圍繞著“鯨不是魚,而是哺乳動物”這個特征來進行說明,很值得借鑒,因為,圍繞事物的特征進行寫作,是寫好說明文最重要的條件之一!只有掌握了這一事物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特征,才能對這一事物進行準確地說明。
妙段二
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qū)振德街小學五年級 曾子林
你們知道嗎?我們藍鯨可是自然界中體積最龐大的動物!中國的自然學家曾發(fā)現(xiàn)我們家族的一頭藍鯨,體重近四萬公斤,身長十七米,這在我們鯨類的體重中算中等的啦!我的爸爸是最大的藍鯨,它的“身高”有33米,體重有190多噸,一條舌頭就有4噸重,足以裝滿一輛大卡車呢,只要爸爸張開嘴,就能容下十幾個成年人自由出入,就算好幾個人圍著桌子坐在他的嘴巴里看書,也會顯得很寬敞。我們的體重相當于32頭大象、300多頭牛的重量,要運走一頭藍鯨,則需要5節(jié)火車的車廂才能行。
想必你們已經看出來啦,這段說明文用的最多的就是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列數字是為使說明內容更加準確具體而使用的一種方法。如果說鯨特別巨大,誰能了解它到底有多大?而小作者用數字表現(xiàn)了鯨的身長、體重,使讀者一目了然。此外,小作者在描述鯨的體重時,還用到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比如“一頭鯨等于32頭大象、300多頭牛的重量”,這樣化抽象為具體的比較,更容易讓我們理解。
妙段三
劉怡
人類口中的逆戟鯨也是指我們虎鯨,我們還有好多名字,如惡鯨、殺人鯨、食人鯨等。因為我們特別喜歡吃須鯨的脂肪,所以,挪威人稱我們?yōu)椤坝唾\”。我們以體魄健壯、性情兇狠而聞名于世,素有“鯨之暴君”之稱。
說來也奇怪,在自然海域中我們兇猛異常,但是在人工飼養(yǎng)環(huán)境中,經過人類的訓練之后,我們卻變得十分馴服,還能根據人類的指令做各種技藝表演,如跳水、頂球,伴隨著音樂翩翩起舞等。
摘自《全國優(yōu)秀作文選(小學中高年級)》
2009年第11期
雖然我們的命題是《鯨的自述》,但小作者的構思和選材很討巧,不是寬泛地對鯨進行說明,而是選了虎鯨這一個分支。第一段是解釋虎鯨的命名原因,第二段轉換話題,寫虎鯨在人的馴化之后不再有兇猛的天性。我們在寫說明文的時候,如果不能對大的物種進行全面說明,就試試把范圍縮小吧,這樣更容易寫得完整,有條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