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 宋麗榮
摘 要:針對大眾對網絡用語的使用呈現出不規(guī)范的現象,特別是具有網絡使用基礎知識的大學生,其本身對網絡信息的接受能力較之普通大眾更強,對網絡用語的使用也更普遍。因此,從當前社會人才結構看,本科生在市場中占得比例較大,影響力也較強,本篇將對這一現象在六盤水師范學院展開調查并得出相關應對措施。
關鍵詞:網絡用語;不規(guī)范現象;措施
1 網絡用語
1.1定義
網絡用語即是指人們在網絡中使用的語言。與行業(yè)用語一樣,它具有自己獨特的特點,是網民在各種聊天軟件、論壇、新聞、網絡視頻中使用的語言文字。對于網絡用語的概念,吳傳飛曾說“網絡語言的概念經過了兩個階段,有兩個義項:起初多指網絡的計算機語言,也指網絡上使用的有自己特點的自然語言。而現在一般認為是指后者——在網絡交流中使用的有自己特點的自然語言?!?
1.2特點
1.2.1時效性
近年網絡用語層出不窮,網絡信息傳播速度與信息更新的速度極快,因此網絡用語只能在一定時間內流行。如2018年出現的“涼涼”“確認過眼神”“皮一下”的使用頻率逐漸降低,取而代之的是2019年的網絡新詞“盤他”“我酸了”的使用頻率高漲。由此得知,許多網絡用語用極快的速度進入到公眾的視野中,然存在的時間也極短,因此具有一定的時效性。
1.2.2關聯性
大數據分析下的網絡用語層出不窮,可從綜藝、影視、廣告、動漫中出現各種“新”搭配詞,但一旦與之相關的綜藝、影視等失去熱度,遠離大眾視野,這些新詞的熱度也隨之降低甚至消失,因此其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如2018年“我是梅西”一詞來源于世界杯比賽中阿根廷隊的梅西面對自己隊的戰(zhàn)況不佳所持有的復雜心理。再如2019年電影《流浪地球》里的臺詞“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guī)范,親人兩行淚”紅遍網絡。
1.2.3創(chuàng)新性
許多網絡用語或是打破傳統(tǒng)的語法規(guī)則進行組合,或是利用諧音表達另一種意思,亦或是極度開發(fā)句子或成語的引申義,使之既能表達自己的意思,又極具幽默性,在表達上呈現出新穎的,更易受網民的接受。例如“藍瘦香菇”、“扎心了老鐵”、“我信你個鬼,你個糟老頭子壞得很”等。
2 大學生網絡用語不規(guī)范現象分析
在大學中,通過國家計算機二級考試已經成為普遍的現象,故而當下的大學生具有一定的網絡知識,基于這一現實考慮,筆者采用網絡發(fā)放問卷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此次問卷調查實發(fā)有500份,有效問卷500份,參與問卷的總人數與六盤水師范學院總人數的比例為1:16。
2.1大學生對網絡用語的了解情況
問卷中,關于大學生對于網絡用語的了解情況,可以從以下兩個表分析。
從表一中,有超過一半的人回答出正確答案“流量”,盡管這一詞由最初的記錄數字衍生出人氣訪問量的釋義,但其仍屬于名詞的范疇,符合現代漢語規(guī)范;從表二中,73.6%的學生認同網絡語言會隨時間而淡化或消失,因此看出大學生對網絡用語有一定的了解。
2.2大學生對網絡用語的使用情況
關于大學生對網絡用語的使用情況,可從以下幾個表分析。
從表三、表四中,總結出網絡用語常在同學或朋友間交談中使用,且通過網絡聊天和在平常生活里的使用頻率較高。由此可見,大學生對于網絡用語的使用已經較為普遍。
2.3大學生對網絡用語的規(guī)范意識情況
關于大學生對網絡用語的規(guī)范意識,可從以下幾個表格進行分析。
從表五中,可看出只有少部分學生認為網絡語言會增加理解的難度或造成漢字誤認,而81.2%的學生則認為網絡用語會給他們增加樂趣。從表六中,一些學生認同網絡語言能豐富日常語言表達,并能為現代語言注入新元素,但另一些卻持不同觀點,認為它會增加規(guī)范現代漢語的難度和影響普通話的正確發(fā)音。因此,據以上分析,大多數大學生對網絡用語的不規(guī)范現象了解較少,特別是對于網絡用語的規(guī)范意識較為模糊。究其原因,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究。
首先,網上聊天已然成為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們消磨時光的方式,尤其是QQ、微信、抖音等軟件上,系統(tǒng)會利用大數據分析出人們的喜好來制造各種表情包、游戲、新聞看點等,每天出現的各種“熱詞”更是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與時尚感,自己是在跟著社會步伐走的。其次,大學生在使用網絡用語時對其不規(guī)范的利害關系考慮較少。其次,個別當代大學生存在從眾心理。“熱詞”一旦在網上“火”起來,一些網友會把這些“熱詞”運用到網絡聊天或日常交際中。
3 應對措施
大學生對網絡用語的規(guī)范意識是模糊的,并且沒有意識到網絡用語的出現對現代漢語的危害,這種現象已經十分普遍,需要提出相應的措施,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用語規(guī)范意識。
學校方面,組織社團開展相關活動。大學中的社團眾多,每學期都會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學校作為校園里的組織者,可以通過社團聯合會和學生會對社團開展的活動進行引導和監(jiān)督。社團活動應該要有趣又要有用,如把網絡用語作為一個主題進行策劃,舉行“漢字的演變”等書法活動,讓學生從漢字的起源重新認識漢字,認識到不規(guī)范的網絡用語對漢字文化的不利方面,激發(fā)大學生的文化危機意識,從而喚醒其對網絡用語的規(guī)范意識。
教師方面,若專業(yè)設有《大學語文》這一門課,任課的教師可適當教授學生一下語法知識,讓學生對現代漢語的語法有所了解和掌握,區(qū)分規(guī)范的現代漢語詞匯與網絡用語。
學生方面,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盡量不要盲目跟風,正確使用網絡用語。當代大學生正生活在互聯網引領的時代,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接觸到網絡。然而,網絡是網絡用語的起源之地,其表達生動幽默,故易受許多網友追捧。因此,大學生在進行網絡活動時難免會遇到網絡用語,這就要提高自己的自覺性。
網絡用語從誕生起時刻遍布在生活周圍,大學生作為知識分子掌握一定的網絡知識,與網絡接觸的機會多,與網絡用語接觸的機會自然也就多。然而大學生又是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后備軍,是不可或缺的后起之秀。因此,規(guī)范網絡用語,提高大學生網絡用語的規(guī)范意識,不僅需要教師、學校和學生的努力,更需要全社會的參與。
參考文獻
[1]楊伊昕.網絡流行語對大學生思想意識的影響[D]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
[2]陳龍菲.網絡語言規(guī)范化研究[D]威海.山東大學,2015年.
[3]顧源.社會學視野下的網絡流行語分析[J].語言文字.2009:142~143.
注釋:
[1]吳傳飛.中國網絡語言研究概觀[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32(6):102~105.
指導老師:許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