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O
德國:細致的垃圾分類可以逼瘋外地人
印度:從源頭進行垃圾分類
很久以前,日本人就發(fā)現(xiàn)了廢紙回收的好處,政府規(guī)定所有的文件和紙張都要被回收并制成新紙,而這種新紙會在全國各地的指定商店銷售,這是“垃圾回收再利用”第一次出現(xiàn)在大眾視野。1865年,“救世軍”在倫敦成立,開始組織民眾收集、分類和回收廢品。這是西方世界早期“垃圾分類”和“垃圾回收系統(tǒng)”理念的萌芽。
如今,垃圾分類和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理念在世界各國都有了很好的發(fā)展,許多國家都有了自己的垃圾分類體系和回收系統(tǒng)。
在德國,垃圾分類是可以逼瘋外地人的!在扔掉一個垃圾之前,德國人需要判斷此垃圾是否還有用。
想扔舊衣物、舊家具以及舊電子產品?如果你覺得這個物品對某人還有用,請出售或者捐贈。如果無用,那請你把舊衣服放入灰色垃圾箱,舊家具請聯(lián)系垃圾回收公司(收費),或者自己將它帶到指定的回收中心。二手電子產品是不能扔進垃圾桶的,你需要將它們放到指定的回收點。
處理其他垃圾,請看它有無可回收標志。如果有,請放入黃色垃圾箱;如果沒有,那恭喜你,可以進入下一個垃圾回收環(huán)節(jié)——識別垃圾該放入哪個顏色的垃圾箱。藍色垃圾箱是紙和紙板的好去處,但是紙巾、油膩的比薩盒以及臟紙板等不能放入藍色垃圾箱;綠色和白色垃圾箱是給人們放沒有押金的玻璃的,但是陶瓷、水晶、花盆等不能放進這個垃圾箱;橙色垃圾箱可以放置塑料、金屬垃圾,但請不要將CD和盒式磁帶扔進去;棕色垃圾箱適用于所有可生物降解的物品;而其他的垃圾最后會被放置在灰色和黑色垃圾箱里。
印度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制造國之一,每人每天平均能制造1至2千克的固體垃圾。據估計,印度每天產生大約1.35億至1.5億噸垃圾,其中只有20%被妥善處理。隨著大量固體垃圾的產生,印度決定從源頭實施垃圾分類。
印度的居民們需要根據垃圾的生物、化學和物理特性將垃圾分為干垃圾、濕垃圾、衛(wèi)生垃圾、危險家庭垃圾和電子垃圾這五類。干垃圾是指所有不被視為污濕物品的垃圾,這其中既有可回收的材料,也有不可回收的材料,比如瓶子、罐頭、衣服、塑料、木材、玻璃、金屬和紙張等;濕垃圾是指所有有機物品,比如食品、食品包裝材料、庭院垃圾、紙巾等;衛(wèi)生垃圾是指因為人類和人類活動而被污染的液體或固體垃圾,這其中也包括醫(yī)療垃圾;危險家庭垃圾是指具有腐蝕性、毒性,或者可燃、可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所有家庭垃圾;最后,電子垃圾,顧名思義,是指所有的二手電子產品。
美國:亂扔垃圾可能面臨最長達6年的監(jiān)禁
德國:不好好扔垃圾會被“人肉搜索”并繳納高額垃圾清理費
許多國家每年都要花費數(shù)百萬美元來清理散落在道路邊、公園里或者沿海地區(qū)的各種垃圾。對于那些隨地傾倒垃圾或者胡亂分類垃圾的人,每個國家的處理方式不盡相同,除了通過各種方法來勸阻,國家還會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來對這些人進行口頭教育、勞動改造甚至刑事處罰。
在美國,所有州都有屬于自己的垃圾分類和回收再利用法案,其中,對于亂扔垃圾的處罰,差異很大。例如,在亞利桑那、佛羅里達和緬因等十多個州,垃圾的重量或者體積決定了刑事處罰的嚴重程度,而其他州更多的是關注傾倒垃圾的類型,它們會對亂扔大型垃圾(如舊家具或圣誕樹等)的人進行處罰。對于較小的案件,法院通常會處以罰款,并強令違法者在規(guī)定時間內清理垃圾以及進行社區(qū)服務,罰款范圍從科羅拉多州的20美元到馬里蘭州的3萬美元不等。在更嚴重的情況下,違法者可能會被判處監(jiān)禁,愛達荷州的刑期為10天,但在田納西州,監(jiān)禁時間可能長達6年。
德國對待垃圾分類也非常極端。在德國,如果垃圾沒有被好好分類,可能會連累一大批人。比如,如果垃圾回收公司的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某社區(qū)的垃圾沒有按照規(guī)定分類處理,他們就會給這個社區(qū)的物業(yè)管理會及全體居民發(fā)出警告信。如果警告信發(fā)出后情況沒有改善,垃圾回收公司就會毫不猶豫地提高這片居民區(qū)的垃圾清理費。為了不繳納更高的清理費,社區(qū)會自行組織會議并逐一排查,直到找出“犯罪嫌疑人”。
美國:智能廢物分類系統(tǒng)實現(xiàn)快速管理
波蘭:人工智能垃圾桶自動分類垃圾
芬蘭:機器人廢物分揀機大顯神通
在美國,垃圾處理的類型一般包括回收、堆肥、填埋、焚燒、清潔填充處理和土壤處理。在垃圾分類上,美國多家固體廢物處理公司推出了智能廢物分類系統(tǒng)、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等高科技產品。
以Citylink的智能廢物分類系統(tǒng)為例,Citylink使用了“物聯(lián)網+互聯(lián)網+區(qū)塊鏈”的技術系統(tǒng),讓信息處理更加高效。該系統(tǒng)主要以“社區(qū)普及+精確監(jiān)督+自助激勵+回收預約”的方法實現(xiàn)垃圾分類。系統(tǒng)中的管理員和參與者都可以從系統(tǒng)中獲取垃圾的分類信息和處理流程,管理者則根據參與者的終端監(jiān)測垃圾分類的合理性,以此來實施獎懲制度,而參與者可以通過系統(tǒng)預約回收垃圾以賺取獎勵。這項技術將政府、垃圾處理公司和社區(qū)居民緊密地聯(lián)結在一起,三方都可以在系統(tǒng)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當然,人工智能(AI)在垃圾分類流程中也有一席之地。
波蘭創(chuàng)業(yè)公司Bin-e開發(fā)了一種全新的AI垃圾桶,這種垃圾桶通過傳感器、攝像頭以及AI圖像識別算法來自動分類垃圾,用戶只需要在垃圾桶前掃描一下垃圾,相應分類的艙門便會打開。不僅如此,垃圾回收公司還可以通過App隨時檢查垃圾桶的剩余空間,方便垃圾車及時清理。
而早在2011年,芬蘭公司Zen Robotics就首次使用了機器人廢物分揀機來進行廢物管理。他們的系統(tǒng)結合使用了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等技術來指揮機器人的機械臂,以便從移動的傳送帶中分揀和回收可再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