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潔,賀江平
(西安工程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陜西西安 710048)
泡沫整理是一種將化學品漿料(一般為水溶性)與表面活性劑共混,通過充入大量空氣后,采用機械發(fā)泡的方式生成大量泡沫,并將泡沫施加于紡織品表面,提高紡織品的附加值的一種紡織后整理方式。由于泡沫是采用空氣代替大部分的水,在節(jié)能減排上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產品的品質,因此,泡沫整理工藝在紡織上有很大應用[1-2]。
本文采用泡沫整理的加工方式,通過對織物表面的親疏水整理,實現單面防水單面親水的效果,篩選親水和防水助劑,優(yōu)化泡沫整理工藝,獲得差異性面料。
織物:40S/1精棉+150D/144F滌綸絲(輕網)+40S/1滌綸/普棉 40/60雙面布(58%棉 42%POLY),240g/m2。
試劑:親水整理劑TK-612(主要成分是親水性聚酯)、親水整理劑TPQ(主要成分是乙氧基化羧酸化合物)、親水整理劑TS-01(主要成分是親水性嵌段硅油)、防水整理劑TK-PFCO(主要成分為有機氟樹脂)、防水整理劑TK-420(主要成分為有機硅類物質)、拒水整理劑Repellan SMS(主要成分為有機硅類物質),發(fā)泡劑TD-01,穩(wěn)泡劑海藻酸鈉,軟油T-98和T-011(非硅柔軟劑)。
儀器:ICPFOAM發(fā)泡機,R-M6/400針板式連續(xù)小定型機,SFTT5-5027型液態(tài)水分管理測試儀(SDL公司)。
泡沫整理工藝:制備單面防水整理液→泡沫整理機發(fā)泡(泡比8,施泡速度8m/min,帶液量40%)→將泡沫施加到織物上→焙烘(170℃X120s)→制備單面親水整理液→泡沫整理機發(fā)泡(泡比8,施泡速度8 m/min,帶液量40%)→將泡沫施加到織物上→烘干(140℃X120s)。
表1 單面親水單面防水整理液配方
1.3.1 滴水擴散時間
參照GB/T 21655.1—2008《紡織品吸濕速干性的評定第1部分:單項組合試驗法》,用滴管吸入蒸餾水,將約0.2mL水輕輕滴在試樣上,滴液管口離織物表面1cm,記錄水滴從接觸織物表面至完全滲透所經歷的時間,從不同位置滴5次,取平均值。
1.3.2 單向傳遞指數
參照GB/T 21655.2-2009《紡織品吸濕速干性的評定第2部分:動態(tài)水分傳遞法》,采用SFT T5-5027型液態(tài)水分管理測試儀測定單向傳遞指數(R)。[3]
1.3.3 防水測試方法
GB/T 4745-2012紡織品防水性能的檢測和評價-沾水法,以Spray Tester在一定條件下將水噴向織物表面,對比標準圖樣評判織物浸濕情況,并給出防水性能的評價。
1.3.4 織物黃變和色變測試方法
黃變 采用WSD—Ⅲ型白度儀測試。通過測試白度反映織物黃變情況。
色變 采用Datacolur 600測色配色儀測試織物色差,反映織物色變。
1.3.5 織物手感測試方法
手感以5~10人組成一個小組,對整理織物進行觸摸并評級。將手感分為5級,以未整理的空白樣定為1級,經有機硅油整理后的織物(同等濃度條件下)手感定為5級。[4]
2.1.1 不同泡比對防水效果的影響
采用單面防水整理液配方,設定施泡速度8 m/min,帶液量40%,研究不同的泡比對織物潤濕性和防水效果的影響,見下表2。
表2 不同泡比對布面潤濕性和防水效果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隨著泡比的增加,布面潤濕性變好,逐漸出現滲透到另一面;同時泡比增加防水效果提高。當泡比為8時,布面均勻潤濕,防水效果達4級,考慮到另一面做親水整理,避免滲透,選擇泡比為8進行實驗。
2.1.2 不同施泡速度對親水效果的影響
控制器顯示的施泡機速度由兩對小軋輥的速度差決定,施泡機速度越快,布樣運動越快,受張力時間越短,單面針織布越不易卷邊。
表3 不同施泡速度對親水效果的影響
由上表3可以看出,隨著施泡機速度增加,布面潤濕均勻,布面不易卷邊,吸水性均<5s,能瞬間吸水。施泡機速度越快,布經過施泡機時間越短,受張力時間也越短,越不易卷邊,綜合考慮,施泡機速度選擇8 m/min~10 m/min。
2.2.1 防水劑篩選及用量優(yōu)化
(1)不同防水劑對防水效果的影響
選擇3種防水劑進行試驗,按照1.3測試方法測試防水效果,優(yōu)選防水劑種類和用量,結果見下表4。
表4 不同防水劑對防水效果的影響
由表4可知,隨著防水劑用量增加,防水效果顯著提高,當防水劑用量大于80g/L,防水效果大于4級;相同用量3種防水劑防水效果最好的為TK-PFCO,TK-420效果次之,這主要是因為 TKPFCO為含氟防水劑,其它2種為有機硅類防水劑,防水劑用量建議80g/L以上。
(2)不同防水劑對黃變和色變的影響
選擇3種防水劑分別整理在T/C混紡針織半漂布和色布上,按照1.3測試方法測試防水劑的黃變和色變,優(yōu)選防水劑種類和用量,結果見下表5。
表5 不同防水劑黃變和色變情況
由表5可知,同種防水劑用量越高,半漂布白度略有下降,織物色變越大,當用量達100g/L以上,白度出現明現下降,色變增加。經篩選白度和色變均較小的防水劑為TK-420,用量為80g/L~120 g/L。
(3)不同防水劑用量對T/C混紡針織物單向導濕能力的影響
為檢測不同防水劑對T/C混紡雙面織物泡沫整理后的單向導濕效果,選擇了3種防水劑,配制成不同濃度的整理液,用相同工藝對T/C混紡雙面織物進行整理,結果見圖1。
圖1 防水劑用量對單向導濕能力的影響
由圖1可以看出,防水劑用量增加,單向導濕能力增強。同時可以看出TK-PFCO和TK-420單向導濕能力較好。綜合防水劑對織物防水效果、黃變和色變,以及單向導濕能力指標的影響,最終選擇防水劑為TK-420,用量100g/L。
2.2.2 親水劑篩選及用量優(yōu)化
(1)不同親水劑吸水效果
選擇3種親水整理劑TK-612、TPQ、TS-01在不同用量下進行泡沫整理,親水效果見下表6。
表6 不同親水劑對吸水效果的影響
由表6可知,隨著親水劑用量增加,吸水時間縮短,吸水性變好,當用量增加到30g/L以上,吸水時間小于5s,達到瞬間吸水;同時可以看出相同用量TS-01親水性較其它兩種助劑好,最終選擇親水劑 TS-01,用量為 30g/L。
優(yōu)化
按照上述實驗確定的泡沫整理工藝:防水劑TK-420用量為100g/L,親水性助劑TS-01用量為30g/L,泡比為8,施泡機速8 m/min,起泡劑20g/L,單面噴液量均為40%,分別在不同定型溫度和時間下焙烘,評判織物單向導濕能力,優(yōu)化定型溫度和時間,結果見下圖。
圖2 單面防水處理后定型溫度和時間對其單向導濕能力的影響
由圖2可知,相同定型溫度,定型時間延長,單向導濕能力提升;同時定型溫度越高,單向導濕能力越好,定型溫度為170℃時,定型120s后單向導濕能力基本不再提升。定型溫度越低,所需定型時間越長,故選擇單面防水定型溫度為170℃,定型時間選擇120s。
圖3 單面親水處理后定型溫度和時間對其單向導濕能力的影響
由圖3可知,單面親水處理定型溫度越高,單向導濕能力提高,當定型時間達到120s后,單向導濕能力提升不太明顯;考慮到較長時間高溫定成品對織物顏色會有變化,故選擇單面親水定型溫度為140℃,定型時間選擇120s。
將泡沫整理后的單面親水單面防水織物分別洗滌5次、10次、20次、30次,按照1.3測試方法測試織物防水效果和手感,結果見下表7。
表7 單面親水單面防水面料耐洗性測試
由表7可知,隨著洗滌次數的增加,防水面防水效果有所下降,手感略有提高,親水面親水效果略有下降,基本可以耐洗20次以上。
(1)經過試驗得出單面親水單面防水泡沫工藝如下:防水劑TK-420用量100g/L,親水劑TS-01用量30g/L,起泡劑20g/L;泡比為8,施泡機速8 m/min,單面噴液量均為20%。
(2)單面防水定型溫度為170℃,定型時間120s;單面親水定型溫度為140℃,定型時間120s。
(3)經測試單面親水單面面料性能可知,親水面吸水<1s,防水面防水達5級;洗20次后,防水面防水達4級,親水面吸水<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