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幾道典型的中考題為例,通過深入地分析和論證,具體指出了題目中的缺陷和錯誤,并總結(jié)其錯誤類型,以期促進各地中考試題的科學性和嚴謹性.
關(guān)鍵詞:中考;物理;錯誤
文章編號:1008-4134(2019)16-0057 ? ?中圖分類號:G633.7 ? ?文獻標識碼:B
作者簡介:任少鐸(1990-),男,湖北襄陽人,碩士,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學.
每年的中考,都會引起社會廣泛關(guān)注.然而不少試題卻存在一定的缺陷甚至錯誤,如此不僅會損害考試的公平性,還會誤導廣大師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本文以幾道中考題為例,分析并總結(jié)其錯誤類型,以期促進各地中考命題的科學性和嚴謹性.
1 未強調(diào)“忽略空氣阻力”,導致題目不嚴謹
初中階段,學生學習過大氣壓,也學習過摩擦力,知道空氣阻力的存在.而課本并未強調(diào)在未說明的情況下不考慮空氣阻力,也就意味著在沒有特別強調(diào)的情況下,空氣阻力不可忽略.但很多中考題在沒有說明“忽略空氣阻力”的情況下,直接不考慮空氣阻力.
例1 (2018· 宜賓)圖1是一只猴子在竹桿上玩耍的情景,猴子雙手握住豎直竹桿勻速下滑時,它所受的摩擦力為F,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摩擦力F向下,F(xiàn)=mg
B.摩擦力F向上,F(xiàn) C.摩擦力F向上,F(xiàn)=mg D.摩擦力F向下,F(xiàn)>mg 【參考答案】 其參考答案為C,認為沒有空氣阻力,勻速下滑時,猴子受到的摩擦力與重力平衡. 【錯誤分析】顯然題目要考察二力平衡,但若不計空氣阻力就要明確說明,題目在并未明確說明“忽略空氣阻力”的情況下,默認猴子沒有受到空氣阻力,導致題目不嚴謹. 這種不說明卻直接忽略空氣阻力的錯誤試題,不勝枚舉.倘若有一些嚴謹?shù)膶W生在做例1時,認為要考慮空氣阻力,就會選B選項,豈不是沒有得分,如此嚴重損害考試的公平性,且會誤導廣大師生,使其認為一般情況下默認不考慮空氣阻力. 事實上,在未強調(diào)“忽略空氣阻力”的情況下,是要考慮空氣阻力的,有不少中考試題也是如此設(shè)計的,如2018年杭州中考試題. 例2 (2018· 杭州)如圖2為擲出的實心球的運動軌跡,實心球離開手后在空中飛行過程中最高點所受到的力( ) A.只有重力 B.重力和空氣阻力 C.重力和手的推力 D.重力、空氣阻力和手的推力 其參考答案為B,即空氣阻力必須要考慮. 在網(wǎng)絡(luò)如此發(fā)達的今天,學生會做到各地中考試題,倘若有些學生受例1之類的試題誤導,認為一般不考慮空氣阻力,那么此題就會選擇A,就得不到分了,不是例2試題不好,而是像例1這樣不嚴謹?shù)脑囶}太多. 2 實際過程復雜,試題并未全面考慮導致不嚴謹 物理過程一般比較復雜,然而很多試題考慮并不全面,導致試題不嚴謹甚至錯誤. 例3 (2007·貴港)一玩具氣球充氣后置于水池底部,松開手后,氣球從池底開始上浮,最后浮出水面,在此運動過程中氣球所受的浮力( ) A.先不變后變小 B.先不變后變大 C.先變小后變大 D.先變大后變小 【參考答案】 其參考答案為A,認為小球在露出水面前,浮力不變,露出水面后,浮力逐漸減小直至等于重力. 【錯誤分析】學生學習過牛頓第一定律,知道任何物理都具有慣性.小球浮出水面后,由于具有慣性,會繼續(xù)上升一段,并有可能脫離水面上升一段后再掉入水中(如圖3所示),而題目并未考慮這個過程,簡單的認為小球沒有慣性. 例4 (2016·廈門)小芳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水的沸騰特點. (1)……(2)…… (3)為了說明水在沸騰過程中是否需要吸熱,應(yīng),觀察水是否繼續(xù)沸騰. 【參考答案】 其參考答案為:停止加熱. 【錯誤分析】停止加熱這一答案是不嚴謹?shù)?,因為該實驗用的加熱器材是酒精燈,停止加熱一般指的是撤走或熄滅酒精燈,事實上,在有石棉網(wǎng)的情況下,即使撤走酒精燈,水仍可沸騰一小會兒,因為石棉網(wǎng)的溫度下降到水的沸點需要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內(nèi),水仍可沸騰. 在具體實驗中,當撤去酒精燈后,也是可以觀察到水還會沸騰一小會兒的,一些中考試題也是如此設(shè)計的,如2018福建中考試題. 例5 (2018·福建)圖中是“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裝置. (1)……(2)……(3)…… (4)撒去酒精燈后,水仍能繼續(xù)沸騰一小段時間,其原因是. 其(4)問答案為:石棉網(wǎng)的溫度仍高于水的沸點. 3 實際情況復雜多樣,試題以偏概全 在物理學中,有些現(xiàn)象的成因是很復雜的,不少事物也都有很多類別,然而很多試題并未深入分析和論證就想當然以偏概全. 例6 (2018· 泰州)下列關(guān)于熱現(xiàn)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霧凇的形成是升華現(xiàn)象 B.霜的形成是凝固現(xiàn)象 C.露的形成是汽化現(xiàn)象 D.霧的形成是液化現(xiàn)象 【答案】 其參考答案為D選項. 【錯誤分析】按照微結(jié)構(gòu)和溫度,可將霧分為三類,暖霧、過冷霧和冰霧.暖霧和過冷霧是由水滴組成,冰霧則由冰晶組成,冰霧并不只是液化現(xiàn)象[1].冰霧在我國東北地區(qū)非常常見,經(jīng)統(tǒng)計,從1957年11月至2015年12月,漠河縣出現(xiàn)冰霧的天數(shù)約為923天[2].所有版本的教材也都沒有霧就是液化現(xiàn)象這一表述.因此,在題目并未給出具體圖片的情況下,D選項也沒有指明“霧”是哪一種霧,就認為霧的形成是液化現(xiàn)象,并不嚴謹.
例7 (2016· 東莞)以下微觀粒子按照空間尺度由小到大排列正確的是( ?)
A.原子、原子核、質(zhì)子 ?B.質(zhì)子、原子核、原子
C.原子核、質(zhì)子、原子 ?D.原子、質(zhì)子、原子核
【答案】 其參考答案為B,認為質(zhì)子比原子核小.
【錯誤分析】題目顯然以偏概全,認為所有的原子核都由質(zhì)子和中子構(gòu)成,因此認為質(zhì)子比原子核小,如果是氫原子,原子核就只有一個質(zhì)子,此時質(zhì)子與原子核的尺度相同.
4 未考慮學生實際情況,試題超綱
例8 (2019· 福建)如圖,球下面用細線懸掛一石塊,它們恰好懸浮在水中.已知石塊與氣球的總重力為G總,則氣球受到的浮力F浮G總(選填“>”“<”或“=”);若水溫升高,石塊將(選填“上浮”“下沉”或“保持懸浮”).
【答案】 第二空參考答案為:上浮.認為水溫升高,氣球會膨脹,受到的浮力會變大,因此石塊會上浮.
【錯誤分析】顯然本題要考慮氣體的熱脹冷縮,那么液體的熱脹冷縮要不要考慮?初中階段的學生,并沒有學過氣體的狀態(tài)方程和水的密度隨溫度變化特點,只知道幾乎所有的物質(zhì)都有熱脹冷縮效應(yīng),如果有一些嚴謹?shù)膶W生認為水也會熱脹冷縮,就會認為水的密度會變小(質(zhì)量不變,體積變大),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雖然V排變大,但ρ液減小了,就無法判斷石塊將怎么運動了,其很有可能猜“保持懸浮”.
相對于氣體而言,雖然水的熱脹冷縮對其體積和密度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但初中階段的學生還未學到這些,試題也并未交代水的體積不變,導致嚴謹?shù)膶W生反而不知所措,不利于考試的公平性的體現(xiàn).
5 總結(jié)和思考
物理學更是一門嚴謹?shù)淖匀豢茖W[3].中考試題,一般會廣泛傳播且被當成重點研究的對象,而試題出現(xiàn)如此不嚴謹與錯誤,確實會不利于體現(xiàn)考試的公平性,會誤導廣大師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作為中考命題人,應(yīng)當全面考慮試題是否具有嚴謹性且是否符合學生的知識體系.如果只是想當然的命題,勢必對學生平時的物理學習構(gòu)成干擾和誤導.
對教師而言,若一味地迷信中考試題并將其當成權(quán)威,則必將打亂學生知識體系,讓學生對物理感到迷茫.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應(yīng)當具有自己的標尺并敢于質(zhì)疑中考試題,并且教育學生運用科學思維大膽質(zhì)疑,真正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陸忠濤,侯士彬,周彥玲.近40 a大興安嶺冰霧氣候特征及氣象要素分析[J].黑龍江氣象,2017,34(02):4-6+19.
[2]吳樹森. 高寒“殺手”——冰霧[N]. 中國氣象報,2016-02-25(003).
[3]任少鐸. 對北師大版初中物理教材中飛機升力理論的商榷[J]. 物理教師,2018,39(07):55-56.
(收稿日期:201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