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雷生
一
維也納郊外的海利根斯塔特有一條大自然風情和音樂精神昂揚的貝多芬小路。1808年,時常在那里散步的玄晏大師,再次被旖旎的景致所陶醉,那么多靈動的音符匯集升華著,共鳴著,從雙耳完全失聰的他感懷澎湃的腦海里奔涌而出,著名的第六交響曲就這樣誕生在了世間。
迄今,一批批朝覲者魚貫而至。我到音樂之都,自然亦不忘朝覲并巡游于格林琴小鎮(zhèn)那片傳奇的田園縱深,去體驗、探求貞潔而又平靜的經典鄉(xiāng)路時光,如何銘心刻骨地烘托、激發(fā)和見證了貝多芬那些無窮無盡的陶冶和迪悟。穿過以火車為主題的游樂場和枯黃落葉匝地的樹林,小路逶迤的盡頭有尊貝多芬的雕像,肅立,三拜,合影,思緒萬千……
九月中旬的斑斕夕陽,有些炫目地把卓杰美妙的協奏又送到了耳畔,我忽地記起了德國詩人荷爾德林曾說的一句話:“在美好的一天聆聽每種歌詠,源于自然,歸于自然”。小路隱生著大氣象,文明胎心的跳動使我不忍離去……
一條條曲曲彎彎的曠原野徑有幸伴隨歷史大咖成長及社會嬗變,像海德堡的哲學家小徑,曹操的華容道,越南老撾的胡志明小道,南昌的鄧小平小路……
天下小路何其多咦,然而,如此趕得這么巧的數量微乎其微。絕大部分無緣青史,遠離輝煌。普普通通的小路往往一輩子遭遇鮮有舒坦勁,而命定的坎坷卻如影隨行,就像它曾經供職的世俗日子。
不過,很難想象,正統(tǒng)的鄉(xiāng)村歲月,倘若生活肌體少了小路的筋骨支撐、神經呵護、血液周流,離開了牧歌般的聲望維系、磁化,會是一種什么樣子。
漸行漸遠的鄉(xiāng)路平白無奇,默默跋涉在陰歷之中,繼承著大地的衣缽,雖然難免讓我們飽經顛簸、泥濘的折騰,以至像上了年紀的人于今天仍舊記憶猶新,但是,其臥薪嘗膽的自虐自省自勵自為,不也到底開拓出了一片又一片美麗富饒的光景?當小路慢慢演繹成康莊大道,嬗變?yōu)樾乱稗r耕文明的錦繡江山,曾幾何時緊蹙眉頭的抱怨、鄙夷和嫌棄,怎不于愧悔之余猛然揣悟到那緊握著困苦雙刃劍的無形手勢,其實是緣分締造之功無法模擬的惠顧?
再次撫慰鄉(xiāng)路,情意綿綿,不能自拔?;貧w田園,我依稀看到一張張憨厚的臉鍍滿青銅的神色,寫意勞動的魅力,便感覺有迎風搖展的經幡,喋囁不絕,聲聲演繹著母語愛重心長的傳說。
鄉(xiāng)間道集百姓倫理、生物倫理、大地倫理、季候倫理“四位一體”的皈行,張揚元炁,鼎力生命的發(fā)跡,那是土地源源不斷的夢囈,是鄉(xiāng)愁濃重的托詞,像溫馨的情詩豐姿綽約,又綢繆眷戀,意境深遠,生生不息。
一位對小路身懷感恩之情的詩人這樣慨嘆:是誰攢射璀璨的光芒,穿透接踵而至的重軛和期冀,照耀豐稔,直奔秋實靶心。
誰又在黑夜里,高舉火把,雙手合十,虔誠地禮拱道神護佑,承諾匍匐鄉(xiāng)路的旦旦信誓,好讓丟失的稚魂跟隨聲聲切切的召喚回家。
小路深知云空的明亮、高放,卻安于暗昧、卑末的地位,甘愿把自己交由人們,做天下不起眼的踏途。其永恒的德行于默默的承受與接濟之中,延伸著不可窮極的修為指向。
哦!夢中的小路永遠加持著我無法參透的思緒和手語,它發(fā)軔于家、逡巡大野的凝神屬性篤定著我日后行走的情懷、姿態(tài)、心像及惕勵,而那些鄉(xiāng)愁氤氳里或急促或曼妙的雨聲總繾綣、韌性地拉動我感恩的回望,雖疼愛交織,卻每每戚戚具爾,無處釋然。
小路是大地真采的心跳,泥土咿呀的初語,鄉(xiāng)夢安神慰性的壓驚丸,是記錄和見證村莊變遷的年輪,是傳輸田園牧歌性情冷暖的臍帶,是鄉(xiāng)愁基因庫顛撲不破的真理密碼編程。
它以低微到塵埃里的體恤鋪陳,輾轉著烘托著陰歷的內涵和意境,卓犖了二十四節(jié)氣楚楚動人的格言,豢養(yǎng)起鄉(xiāng)情豐沛飽滿、日久彌新的綢繆情緒。
就像天上縹緲的綢帶云,鄉(xiāng)路是鄉(xiāng)俗季風吹拂出的模樣,是農事脾性胎成的體型,是鄉(xiāng)民疙疙瘩瘩、曲曲折折人生的投影,是陰歷撲朔迷離的卦象爻文。
我與故鄉(xiāng)的不了情一經小路起起伏伏、疙疙瘩瘩的撮合,便綰結成了超越男婚女嫁的血統(tǒng)功業(yè),悄無聲息地鎖定并鼎力著我生生世世的負熵,而那些午夜里老牛反芻的嚼吟,蟲鳴蛙唱和風聲露香,母親煤油燈下紡花織布時的長噓短嘆,如家書被小路寫給遠方的赤子,離鄉(xiāng)的夢哦,便失控地翻來覆去,襟懷潤濕,哽咽無期。
小路白天領享了陽光燦爛的普照,吸納了那么些來來往往的人氣,儲蓄了太多人和牛馬驢羊等牲畜的生命火力,被“嘭嘭嘭”的心跳叩擊過了,撫慰過了,感動過了,為熱血一波一波滾燙過了,它感激的說不出話來,以至于夜幕降臨了它感情的潮汐仍舊翻騰著,喧嘩著,久久不能平靜下去。于是,晚上,小路總是比周圍背景更加明顯醒目,就像微電流下的電燈泡,特別是當月光星輝如瀑地灑下來,小路尤其被倒映得發(fā)著黯輝,身姿綽約,楚楚動人,被一種內蘊相通的價值追求鼓舞得精神抖擻,像幾位卸卻一天勞頓的農人,晚飯過后,哥幾個湊到誰家天井里,圍坐著喝上一壺茶休閑,談笑風生,活得平平凡凡,可誰說不是坦坦然然,有滋有味?
鄉(xiāng)道無論寬窄,平坦或凹凸,皆率性而為,天然荒莽而鮮修邊幅,可它的行世哲學一如既往地指向前方,馬力澎湃,拓進,趕路,不分四季晨昏,風骨綿瓞,忠恕顛簸里秀出鴻鵠云影,用性情的鐵,打拼的鹽,操度了民間風調雨順的奢望,翩翩兌現了鄉(xiāng)村成長的宏愿,抽穗、揚花、灌漿,遒勁的律動繽紛了屋檐下無數炊煙裊娜的夢幻。
小路的邏輯拓印與河流的身形,血管的走向,神經脈絡的散布,樹枝的長相,汗水的流痕,老農額頭的皺紋……不謀而合,所以,無需解析其中異曲同工的奧妙,便是早已讓我們對其稟賦、身世愈發(fā)歸認,心悅誠服,敬慕三分了。還有,雷公的思維某種程度上,顯然也受到了小路的啟發(fā),因而,看似隨意為之的閃電不也隆重熱烈比擬了鄉(xiāng)道的形狀?只不過,出于顧及面子,其驚心動魄的模式呈現只是瞬間的發(fā)生罷了。鄉(xiāng)路仿佛睡在人間的霹靂,踏上鄉(xiāng)間小路的人想必都會幸運地獲取天地交融深重久效的正能量。同時,兩大持有方一上一下互為表里,這番驚人相似的頻譜對仗、感應態(tài)勢,使得地里的收成和蒼天的情緒綰結、糾纏在一起,如詭譎的股市行情被神奇的巨手所操縱,坊間熱衷的淘金預測,實在是保羅無忌的安慰,與人們通常爛漫的愿景是近親。有一個詞叫做人間氣象,或氣象人間,無意間確切地表明了兩相共振的本質籠罩。于是,小路的生命之樹絕非簡單孤立的偶或,而是冥冥扎根在天地人物耦合大文化背景土壤里的必然德行承載和茁壯拔升。
一條條蜿蜒起伏的小路呼吸著陽光月色,解讀著大平原的遼闊氣度,它以身軀的長度修為的高度,打開歷史畫外音,瘦弱的詞牌掩不住歲月的崢嶸膚色,告訴我只有雙腳踏上鄉(xiāng)路,才能為心靈找到回歸大自然的專列。
小路的行走是大自然的打卡,真善美的充值,鄉(xiāng)情的觸屏為我們炫酷歲月靜好的原創(chuàng),徜徉的下載溫良煦育的靈性,頤養(yǎng)生命蕃蕪的安詳,攛掇鄉(xiāng)情獵獵的恩紀。
二
小路以在野為榮,不像那些衣錦還鄉(xiāng)的顯貴,人前人后總愛賣弄自己的與眾不同。小路不驕不躁無怨無戚無悔,擔當和奉獻是其不泯的本分。它反哺民間的養(yǎng)育,扶乩著鄉(xiāng)下人的初衷,擦拭著大伙著汗水和眼淚,又拍搭著他們入夜的安睡??鬃铀浴芭c德比鄰,道不孤”,一語破的鄉(xiāng)路之格致映像。
古波斯詩人雅姆說過:如果臉上有泥的人從對面走過,你要脫帽……
那么,我想,每每邂逅擁戴厚土,建功立業(yè)于百姓、村野的鄉(xiāng)路,我們即使匍匐在地,三叩九拜,也當不為過。
我獨自走過鄉(xiāng)路的夜晚,炊煙的香和迷霧的濕從周圍巨大的寂靜里裹不住的露了出來,空和怕詭譎地攛掇著我對這片土地一些神性的認同與敬畏。
老家的小路極為平凡、樸素。然而,在經歷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前,饑寒交加的貧困煎熬之后,那些哺育、匡扶了鄉(xiāng)村光景的蜿蜒小路卻一下子出落得更加風姿綽約、楚楚動人了,或許,過去耽于巴結著過日子,謀生的活計總是壓得人透不過氣來,小路就像那些整天悶著頭做營生的父老鄉(xiāng)親,哪里有閑情逸趣去講究什么形象、打扮哦?可是,天生麗質畢竟是藏不住的,風雨現彩虹,磨舛淬猛志,小路及其所豢養(yǎng)、執(zhí)掌的那些田園美景、鄉(xiāng)村精神、閭閻風俗一直都矜持在那里,堅守在那里。外表的粗糙、簡陋掩不住內蘊耿介忠藎的生機勃發(fā)、和諧曼妙,心火猶旺,日久彌新。
小路不緊不慢糾集起來的那些遼遠空靈的鄉(xiāng)野風光,總有著攢透時空囿限的法力,搖曳多姿,為歷盡劫波的我們送來輕抿的莞爾,初貞永在。當年,勞作之余,我們忽然起興,也曾仔細打量平日里自己相濡以沫由小路提綱挈領的那些田地、看坡屋子、林帶、莊稼、葦蒲、花草……雖然我們因著疲于應付生活重荷而怠慢了它們,但它們卻沒有跟我們計較,不僅感情上沒有疏離,而且,仍舊一如既往不棄不離地堅守在那里,以默默地給予善待著我們的鄉(xiāng)村生活譜系??吹剿鼈兡敲礉M足地沉浸在和諧、自然、平坦而踏實的氛圍中,無限愧疚的心情里,讓人似乎感受到了迎面而來的泥土氣息,娓娓體恤,誠摯佑助著劣跡斑斑、傷痕累累的我們,就是鐵人也會眼淚汪汪的。自然和人文在彼一時空水乳交融,充滿了經典田園牧歌氣息,洋溢著鮮活的生活情趣,引人共鳴。
鄉(xiāng)路上深長的車轍,里面坐清或曬成黃脂起泡的雨水,以及雨水里不慎跌進的蠓蟲、自在的蚊蚋,在我們一次次來回經過的時候,一律顯得很尷尬、無奈甚至有點自嘲。因為它們覺得眼下出現的情形很不受人的待見,盡管那是大地上農耕文明由來已久的敘事方式,每一件都統(tǒng)領于歲月和大平原共孕的本樸主題。
匆匆忙忙的農人,來來往往的羊群,拉車駕轅的牛馬,它們常年奔波在鄉(xiāng)路上,深一腳,淺一腳,都被感染得低下頭去,情不自禁地想把小路留在野坡里的所有呼吸,一絲不茍地放在它們的肺里。
當傳統(tǒng)鄉(xiāng)村生活的重軛卸去,暫時的虛脫讓它一下子空得發(fā)慌,像父親永遠套不住的手,忙碌了大半輩子,乍一閑下來,往哪里放都不得勁,這也不是,那也不是,一副焦躁不安的樣子,無所適從,漸次變得百無聊賴。不管在哪里,一看到他不諳享樂受養(yǎng)的憨厚與鯁直,我心底一陣陣翻涌起酸楚的憐憫和正大的敬佩。而那一條條歷盡舛難,含辛茹苦鞠養(yǎng)了煙火色鄉(xiāng)情俚俗的彎彎曲曲的小路更仿佛刻骨銘心的祖訓,冷眼滄桑又高屋建瓴地導入玄奧的隱喻,永恒的功勛,讓我們再次驚驀和欽佩于桑榆時光的真相、情分與意義。那是我無法褪去的人生logo和精神籍貫。
小路打開土地與家的意境,糧食一樣充盈著厚實的節(jié)令,又義無反顧地將村子、莊稼和農人們緊緊捆綁在一起,把它們內心的四季嫁接得根深葉茂,情深意長。因而,小路成了鄉(xiāng)愁的索引,故園夢的入口。
我看到一帶繾綣在鄉(xiāng)路上的霧靄,久久揮之不去,讓柳樹有了詩味的迷離,楊樹起伏成油黑的山嶺,仿佛大地永遠訴說不盡的心事,即使陽光也難以參透那一團團正在上升著的淑氣,而那些水靈靈的日子正魚貫,如晶地析出鄉(xiāng)愁氤氳的酵母。
小路高不過臨近的莊稼,也低不過臨近的水灣,它們群蛇樣搖擺自如的舒緩漂游,使黃昏的土地深陷在一片文質彬彬的風采里,有了錦繡動感,靈應著鄉(xiāng)野情韻“隋侯珠”般神奇的魅力。
炊煙升上了天,小路沉進了夜。接下來,鄉(xiāng)村吃過晚飯后,開始清點巨大的背簍,把陽光、雨水、小路和一縷縷植物的馝馞呼吸編織成大地的氆氌,再讓忙碌了一天的農人們刺繡上些五彩夢囈,是啊,無論喜怒哀樂先擱一邊,總得睡個覺解解乏哦,鄉(xiāng)村這樣呵護著它的妗妗子民,它把珍藏的最靜謐的好時光拿出來,任大伙安放鼾聲。
我知道這時的村莊不是簡單地敞開母愛打點什么,它是以拋磚引玉之盛舉,擁了一顆顆跟隨莊稼跳動的心,記住小路為一方天地一方人所付出的,也教遠方游子回家的腳步不至于落空,更理解小路如何孜孜不倦地拼接、縫紉民間幸福的苦心,以及于踐踏、碾壓之下引導節(jié)令時序譜寫出一部黃土文明秘史的艱勞。
三
我一直珍藏著一盞照耀人生的馬燈。
那讓我永遠銘記小路,催我奮發(fā)向上的馬燈,是于老家灣頭村二座橋以南兩華里路東農渠上住窩棚看坡的一個夜晚,偶然得到的。
上世紀七十五年深秋,學校放了秋假,中小學生被號召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產隊勞動,有一段時間,我這個魯北平原錦秋湖畔的農家娃娃就跟隨了看坡護秋的三叔住進了茫無際涯的大洼里。
白天繁忙的營生過后,夜晚的南坡顯得格外沉寂,荒曠,小路像巨人岔開的五指,引導著田園大戲劇情起伏的上映。遠近密匝匝的玉米林,作屏風樣舒展開去,綿延出遮天蔽日的氣勢,讓人想到深陷其中的卵翼感,自由、幸福,以及玄秘中萌生出的一絲絲懼怕;低矮的大豆、地瓜、蘿卜像城堞的缺口對比性地為我擴大了開闊的視野;高大的楊樹領禮著一團團逼近成熟的無盡生機。
我和叔父躺在阡陌旁的窩棚里,聽著錦秋湖里此起彼伏的蛙鳴,呼吸著揮之不盡的馝馞氣息,他勞頓了一天早已睡去,我卻激動得怎么也無法入眠,就經常躡手躡腳彎腰鉆出來,點起燈籠看書,課外閑書稀罕得很,那時不像現在無論電子書刊還是紙質讀物應有盡有,我能看到的還是幫著同學安之福割草放羊,又寫了保證書答應幾天歸還才蹭來的,記得他父親是老中醫(yī),書藏得仔細,輕易不外借,卻有著《三國演義》《水滸》《西游記》等之類的好書,雖毛糙蜷角爛邊,可精彩的章節(jié)一下子就黏住了我少年的眼球,由于是淘換來的,有時間壓力和稍縱即逝的珍惜之心,所以每每讀得認真扎實,如癡如醉。
有一晚,三叔回村找隊長說事去了,久久不見回來,我饑腸轆轆,就吃了幾塊早蒸過的涼地瓜,接著繼續(xù)看書,簡陋的農家燈籠,一個木框原本插了四塊玻璃,只有兩面是完整的,一面不知何時碎裂掉了大半塊,另一面則糊著張白紙,忽然,一陣風吹滅了。我找了大半天才摸到受潮的火柴,一連拉了三根幾次都只呲瘦火,第三根是最后一根,祈愿著總算點著了??刹灰粫阂豢|更大的風吹的燈火頭歪歪扭扭,我急忙伸手去遮擋,但最后還是只剩煙尾巴擺飄了。我嘆息一聲,無奈地團團轉,又找出叔父的火鐮,“嚓嚓”,“嚓嚓”,技術不過關,怎么也打不著,只好坐在那里發(fā)呆……
“我給你點上!”一個陌生的聲音輕輕傳來,我抬頭往北邊來的小路看了一下,不見半個人影,莫非《聊齋志異》故事上演了?要知道莽莽野坡,小路蛛網交織,墳堌堆里時有磷火閃現,溝頭崖嶺杞柳叢里螢火蟲也不斷成群結隊飛來飛去玩耍,更有那么些鯉魚精鱉怪、狐仙神雀之類撲朔迷離的傳說,尤其在這煙霧繚繞的夜晚,要是真的從黑黢黢的小路上走來個身份“特殊”的“人”,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我這樣尋思著,未免頭皮有點發(fā)麻。這時,忽見從西面彎曲的阡陌上,影影綽綽走來了個手提燈籠的人,他說話的那工夫,已經距離我十幾米了,我來不及思忖他行蹤的不一般,只見那個中年人已經湊到我燈籠邊,我看他面目清秀,態(tài)度和藹可親,遂收起了濛昧猜疑之心。他提的是一盞工廠造馬燈,做得標致,比得我土燈寒磣丑小鴨似的。
我一撩紙角,歪對上燈芯,“噗”,點著了。
我連忙道:“謝謝您!”
“別見外,還趕路呢?!?/p>
可沒走幾步,他又踅回來,把馬燈掛在我面前的樹枝上,“喂,歸你了,好生讀書!”
沒等我從剛才的感激和揣度中回過神來,作推讓,他已經在我“別……別”的話語聲里,“嗒嗒嗒”快走如飛地消失在了小路盡頭……
直到秋收完,卷鋪蓋卷回村了。竟再沒見過那位給我馬燈的人。
后來,我到縣城上高中,考上大學又參加了工作,多少往事慢慢淡忘了,而那個深秋的經歷,始終清晰地刻印在我的腦海里?;蛟S那位漢子是和三叔一樣為巴結一家人日子過早下了學,經常走夜路趕車拉腳,可對這片土地和讀書人有著厚重的感情認同的吧?但是,我更感覺他是從相距不遠的淄川蒲松齡老先生筆下獨辟蹊徑,破卷穿越而來的……
風物依戀,有時超過對具體世俗人的好感。當慢慢在小路上行進,我們正在成長的身體里便油然而生出了一團鄉(xiāng)情融融的踏實、親份、幽靜和即將發(fā)現新奇自然美的提攜,自然也就有了一種脈動汩汩的精神犒賞與增援。
小路依舊的素面朝天,無怨無悔,守望廣大的民間,并行不悖,良心可鑒。曾經的躊躇滿志,引得月光失眠,閃電為之私奔,然而,它就始終虛懷若谷,精神靚麗,與人世交,情義無間。
行吟風雨聲聲的跫音,小路身披大雪飄揚的高潔封號,最愿意與農夫搭幫,彼此相依為命,也樂于和鄉(xiāng)間的紳士一起散步,好順便嘮嗑年景走向、塵世冷暖以及江湖局勢。小路的出現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像強健的臂力必然地開創(chuàng)著生命社稷,旺勁的頭發(fā)忠實地注釋著血氣方剛。鄉(xiāng)路晴朗的神經如光纜傳遞著滄桑暄妍,展開思想的靚麗韻致;霧靄淞濛里,鄉(xiāng)路又綢繆著人間煙火繚繞的玄秘。
蜷折的鄉(xiāng)路再度將我的目光拉直,尤其是離家?guī)资旰?,尋著它的膂力,再次回望時,平凡“丑陋”的鄉(xiāng)路一下子顯得身價那么金貴,如今,鄉(xiāng)路越來越稀少了,當年扛著柴禾捆,拉了地排子在它懷里一步步較著勁,流著汗,艱難輾轉時,沒感到有任何詩性的滋味,相反,還嫌棄,抱怨,甚至責怪鄉(xiāng)下你小路的作弄人,見鬼。而蹀躞,蹌踉,跌筋斗,灰頭土臉,是鄉(xiāng)路進行曲的固定樂句,我等成長的必修課,蹭破皮,流血,結痂,疤痕累累,那是鄉(xiāng)路賜予農人的身份標記。
再次領受小路的指向,我古老的村莊沉下現實的湖面冥思,生命初始的妊娠一派寂靜……